央行出重拳十年一整肃 121房贷风暴中3个漩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 09:5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孙铭 北京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对房贷新政的激烈反应是央行所始料未及的。 “其实央行并不是要刻意去打压房地产,也不是对房地产贷款的收缩,大家可能会对这项政策有些误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一位人士说,“央行对房地产的发展一直 据悉,针对6月13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下称121号文件),央行将会对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施工企业以及购房者在内的各方意见进行汇总和分析。 央行不出细则 121号文件对房地产贷款从批地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加强了管理,囊括房地产开发、土地储备、建筑施工、个人住房、个人商业用房等领域。 新的房贷政策甫一出台,房地产开发企业哗然。华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任志强感慨“房地产的冬天来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评价,这是“近10年来见过的对房地产最严厉的一个通知。” 同时,有人以这项政策不具有可操作性为由提出批评,认为诸如“如何认定高价房”、“如何认定第二套住房”等技术问题不解决,央行此番新政将会流于形式。 还有传言说,为增强121号文件的操作价值,央行即将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据我所知,央行总行应该不会出台实施细则。”央行新闻处处长孙辉告诉记者。他说,央行对房地产贷款应该是起到“窗口指导”的作用,不可能制订非常具体的规定,商业银行在实施这项政策的过程中会有具体的操作办法。 另外,记者向央行有关人士询问了业界所质疑的主要问题。 如何对第二套商品房进行认定?假如某购房者在购买第一套商品房时在A银行贷款,在购买第二套商品房时又在B银行贷款,其身份如何认定?央行有关人士解释说,第二套住房的认定将依靠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以前商业银行间的信息不相互交流,但是121号文件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应将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情况登记在当地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要详细记载借款人的借款金额、贷款期限、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商业银 央行出重拳十年一整肃 风渗入世界的每个角落,概无遗漏,一如央行的“121文件”。 闻此十年未有之铁律,各界皆不免心惊。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惊呼,“房地产的冬天来了”——这些地产大鳄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主要依赖于银行的资金链会否出现危机甚至断裂。紧接着,他们警告说,可能的资金链危机会让一些开发公司无力还贷,最终把风险转嫁到银行身上——恰恰与央行的初衷背道而驰。 商业银行的表面反应倒相对平静。他们措辞谨慎地表示,正在等待总行的具体通知。街头巷尾,普通百姓摸摸并不富余的钱包,心下忐忑:房价究竟会升会降?由此观之,心惊者不独房地产商,商业银行如是,凡天下购房者亦皆如是。 文件的出台自有其背景。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7.8%,较去年同期快了8.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幅更达34.9%;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仅相应加快了0.8个百分点。此消彼长,投资消费已暗含失衡之象。 房地产的结构性矛盾亦日显突出。在一些城市,人们正头痛于高档房的滞销与经济适用房的难买。如此看来,“121文件”不独指金融风险、地产风险,还有普通百姓的购房需求被忽略而引发的潜在风险。当市场之马脱缰而向另一个极端的时候,适度的宏观调控显出了它温情和合理的一面。 进退两难的是商业银行。至4月止,全行业房贷余额达1.8万亿余元,在所有贷款中四有其一。但2002年11月央行的房贷检查发现,违规贷款和违规金额分别占总检查笔数和金额的9.8%和24.9%。其间显露的,不单有越位之举,更有令人心乱的巨大利润。商业银行若严格执行通知,或要忍受割肉之痛;但倘使置若罔闻,或又要承担不可预期的政策风险。 只是人们也许不必太早惊慌。 通知措辞虽然严厉,但并未有相应惩罚手段配套。去年11月的大检查,并不见有多少银行因违规而示众。何况即使面对过去远不如“121文件”苛刻的限制,市场也要想法绕开甚至越轨,今朝能否令行禁止,委实难说得紧。从这个意义上讲,通知与其说是一击重拳,莫若看作一声断喝。 央行货币政策司一位官员承认,具体操作细则有待各地自行制定,这需要一个过程。但细则制定者几乎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细则不细,太空,没法操作;细则太细,太严,也没法操作。再者,文件虽由央行下发,但具体落实如何,似应归于银监会监管之列。两部门如何协调,将直接决定政策执行效率。 现在看来,新政力道释放的轻重缓急,将取决于各种矛盾的平衡效果:金融风险要控制,房地产也要健康发展。那么,在当前房地产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因整顿而可能暂时趋窄时,可不可以另觅他途? 一位负责货币政策的官员提出了房地产共同基金的设想。任志强也认为,当前房地产业股权、债券融资渠道不畅,应考虑让市场拥有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果真如此,“121文件”也许会最终演化成市场创新的动力,如是,则房地产幸甚,银行幸甚,国人幸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