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出台 民营资本渴望保护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4日 16:13 粤港信息日报 | ||
记者 赖瑛 4月28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将制定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并已开始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本报记者为此走访了多位民营企业家,让他们谈了对新政策的看法。 加入WTO后,中国现在的汽车工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大资本并存的局面。由于民营企业在技术及资金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汽车巨头,因此,在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前,民营企业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扶持。 中方控股50%的生命线不能变目前,尽管旧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中方在整车合资企业中所占的股权不得少于50%,但外商已经开始明确要求控股权并时不时突破防线。以本田广州出口基地为例,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占该公司65%的股份。而且即使是中方控股50%以上的企业,外方在品牌和技术上仍有绝对的发言权。 对于外方持股比例问题,征求意见稿还是规定中外合资汽车项目中,中方控股比例不能低于50%。不过,征求意见稿表示,外资与中方合作伙伴兼并或者重组其他中方企业,不受此条款限制。 民营企业南海福迪的董事副总经理暨沛权表示,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应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中方享有整车合资企业50%的股权或绝对决策权,才不至于丧失品牌车型主动权。另外,吸收外资的主体不应仅限于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也应开放。同时,除了直接投资方式外,兼并、收购等方式尚在禁止之列,但是市场行为或许更能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壮大。 加速国产化进程 暨沛权认为,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总体上的研发能力远远落后外国大汽车企业,因此,只有尽快实现整车及零配件的国产化及加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巩固中国汽车工业地位。 现时的《汽车工业保护政策》的保护对象主要是整车,欠缺对汽车零部件的考虑。中国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虽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所以亟待发展。 但是,在汽车配套厂选择方面,如果整车合资企业控制权在外方,那么外方会优先选择外方汽车配套厂,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配套生产谈何发展?只有在中方享有50%以上合资企业的控制权的前提下,在汽车配套厂选择方面才会更多地扶持当地的汽车配套生产企业。而只有发展中国汽车配套生产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