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保险人事生变 两位创业“元勋”同时被调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 08:1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太平保险的发展和市场上的同类企业比,起步晚但增速快。但和姊妹公司太平人寿相比,在管理水平、竞争意识等方面就逊色了 国际金融报记者 赵冰 发自北京 复业刚刚一年半的太平保险公司两周前发生重大人事变化:两位二次创业“元勋”同 中保集团董事长杨超5月30日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此次人事变动属于中保集团正常的人事变动,“中保集团每年都会对公司高管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不会把一个人一直放在一个岗位上,外界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这其实是中保集团人才战略的重要步骤。”香港中保集团共持有太平股份75.1%,为太平保险母公司。 1929年就创建的太平保险1956年停办了国内业务。从2001年12月底恢复国内业务至今,整整一年半时间。担任太平“复业”创业工作的两位领头人即为姜宜道和齐志强。两人分别具有海外和国内长期保险经验的不同特点———太平复业之初,这一对组合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中保优势之一“中西合璧”的组合。 杨超也承认,“太平保险的发展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和市场上的同类企业相比,它起步晚但增速快”。然而,和它的姊妹公司太平人寿相比,“太平保险在管理水平、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方面就逊色了,太平不仅要和市场上同类企业竞争,两个公司之间也要形成竞争。”杨超表示。 但在实际操作中,姜宜道、齐志强二人的矛盾却日益凸现。一位保险界资深人士评价说,“虽然姜宜道有海外工作背景,但回到国内后,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确实显得‘水土不服’,离中国市场太远,和齐志强的分歧日益增大。”杨超并不讳言这一点,“两个人的经营理念不同,长此以往,会对公司的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但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使这支队伍成为最强的,成为场上的最佳阵容。” 杨超透露,将取代姜宜道位置的石福梁兼有国内国外保险工作经验,目前的人员安排已经能够满足太平保险管理的需要,副总经理的位置暂时不作打算,“可能会再引入一个运营总监,是专门负责核保核赔的专家型人才。” 事实上,太平复业一年已经取得了令同行侧目的业绩,2002年全年保费收入达到2.3亿元人民币。其中,深圳分公司贡献最大,创下了中国财险分公司开业一年保费收入过亿的记录,且吸取了国内财险公司险种结构不合理的教训,车险占比仅50%,赔付率不超过18%,今年1至5月,仅实收保费就超过5000万元,同比增长400%。 《国际金融报》 (2003年06月02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