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店革命胎死腹中调查 平价药房还要等三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8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刘建锋 平价药房搞成了会员制药店,上海医药零售终端的首次革命还没开始就已经胎死腹中。这时却又在上海市的地方报纸上出现了一篇《上海医药零售终端首次闹革命》的文章,该文章出台后,各方在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调查时,全都来个死不认帐——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在上海遭遇了这样一件蹊跷事。 而此事所涉及的医药零售业,距离我国实践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三年内开放医药外贸和分销的承诺,已经很近了。 首次药店革命惊动上海滩 偏远地带日销突破8万元 5月23日傍晚六时许,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赶到上海市杨浦区包头路的华源惠源大药房,天已经黑了,药房里面还是人流不息,这与记者刚刚坐出租车路过的十几家药店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时距上海《青年报》报道《上海医药零售终端首次闹革命》已经过去了两天。 该报的报道描述药房刚刚开业时的景象说:“据连锁药房的负责人林小姐表示,药房开张当天,1100平方米的大厅被周边小区的市民挤得水泄不通,销售额突破了8万元……” 而这家药房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上海市杨浦区相当偏远的五角场镇的东北角,在上海市区地图上接近于北部边线,由此可以想见这家药店开张所带来的震撼。 “60片装的复方罗布麻片,市场价8.6元,这里只卖5.2元;心脑血管类药10mg依那普利片,市场价32.7元一盒,这里卖19.2元;0.25mg阿莫西林胶囊,市场价13.5元一盒,这里卖8.1元;儿童百服宁咀嚼片市场价14.9元,这里只卖8.9元……”该报道如上述列了该药房的低价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两天后在药房采访之初,也曾扮作顾客,以接近于七折的价位买到一盒电蚊香加热器(原价25元,售价16元)。 这家药房宽敞明亮,实行的是超市化购物,面积达1100平方米,据上海《青年报》报道“在上海已开张的药房中列第二位”。几位营业员一边给身边的顾客开小票,一边回答扮作顾客的记者的各种问题。 上海《青年报》的这篇报道在网上不胫而走,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环顾左右编辑自述此事烦心推诿应付记者采访遭遇尴尬 21日当天,见到上海《青年报》上大标题“上海医药零售终端首次闹革命”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立即与该报联系,希望能由此联系上药房,但一直联系不上版面编辑,而该报总编室的一位同行告知,该文章作者并不是《青年报》的本报记者。 23日已是周五,记者联系上有关的版面编辑后,没有料到的是该编辑似乎正处于苦恼之中,而她的烦恼正是来自于这篇报道,她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要求顾左右而言他,称该文章作者正由于此篇文章有点麻烦,因此不能告知联系方式,而药店的联系办法和有关情况,也都是无可奉告。 这位编辑的莫名表现令记者感到此事蹊跷,难道“平价药房”在上海遭遇到了封杀?此时记者只有找到上海市药监局了解情况了。 拨通上海市药监局流通管理处的电话后,接听电话者的态度显得十分谨慎,称关于“平价药房”的事情涉及到原则问题,只有处长本人才能对此发表看法,处长本人呢?回答是不在。稍后另一位男士接过电话,回答记者的问题说,这家药房不是平价药房,是一家会员制药店,报纸的说法有问题,他向记者提供了药店的地址,却也告知记者,处长出去了,当天肯定是回不来了。 文章的说法有问题吗?记者对照原文,发现青年报的文章说:“惠源大药房实行会员制——凡是会员享受买药8.5折的最低优惠,最高优惠幅度可达30%……”“在杨浦区中原小区开张的惠源药房首次以会员制的理念把平价药房概念引进了上海,其中药品的最高优惠幅度达到30%。此举成为上海医药零售终端的首次‘放水’。” “以会员制的理念把平价药房概念引进了上海”,这一说法与药监局的说法有何不同之处呢? 记者不仅在《青年报》和药监局遭遇到了应付推诿,来到药房暗访之后,记者来到经理办公室表明身份,办公室的一位中年妇女立即表现出一幅如临大敌的警惕模样来,一再对记者说经理不在,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与经理联系,至于上级单位华源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除了经理知道怎么联系,其他人都不知道。当记者看到桌面上有一个华源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的信封并注意到其上的电话时,她立即将信封藏起来,并且开始驱赶记者。 一天在三处遭遇的经历,堪称“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典范,何以如此讳莫如深呢?这恰恰叫记者对于“平价药房”事件生出更多的怀疑来。初衷是否要开平价药房面对记者华源死不认帐 《青年报》“惠源药房首次以会员制的理念把平价药房概念引进了上海”有何不妥?何以对“平价药房”的说法如此讳莫如深? “本来是要搞平价药房的,药监局不批,就只有走会员制的路子”,5月23日夜7点,华源惠源药房里的工作人员遗憾地这样对以顾客身份前来调查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但是在记者表露身分后,惠源药房经理办公室那位不肯露自己姓名的中年妇女坚决否认《青年报》的报道说,跟“平价药房”不搭界,我们是严格按照上海市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办事的,很遵守管理部门的规则,没有搞“出格”的事,她甚至否认曾经有过“平价药房”的初衷。 26日上午,当记者通过在药店见到的信封上的电话几经转折,找到华源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电话,并打通电话后,一位始终不肯透露姓名的女士称自己只是在总经理办公室开会,不是总经理办公室里的,更不是总经理,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她也对记者矢口否认要开“平价药房”,她只承认华源公司以会员制发展连锁经营,不愿提及平价药房。记者问到,根据她对上海市有关政策和市场的了解,平价药房何时能在上海大大方方地出现时,她说,估计要到两三年以后吧(记者随即查阅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中国WTO报告2003》医药篇,发现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两年后,医药零售业对外资放开,除了超过2万平方米的药品配送机构和超过30家以上的连锁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以外,其他的不再加以限制)。 记者再次查阅《青年报》的报道,该文报道写作相当详尽,显然事先对华源公司有采访,其中还特意说道:“华源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发展部经理姚仁发否认了同行竞争会让华源平价药房遭遇失败的可能……” 对于发展部经理姚仁发的说法,这位不肯对记者承认自己是总经理或高管的妇女并未否认,只是辩解说,下面部门负责人的说法不能代表公司的核心的想法,对于5月23日药店工作人员的说法,她也是这般辩解。 不过临到末了,她却又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也没有这样的实力开平价药房是不是?”这一语看似平常,其实却显露出了欲盖弥彰的迹象,而且是故意让人察觉到这一迹象,因为根据她承认的发展部经理姚仁发的说法,“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医药大集团,目前华源已经打通了产业到流通、零售领域的链条……” “数一数二的医药大集团,打通了产业到流通、零售领域的链条”,还没有实力在上海开平价药房么?在上海开平价药房究竟还有什么样的特殊成本?华源药房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呢?平价是否涉嫌倾销管理部门意图不明 26日,上海市药监局流通管理处的一位女士再次告知记者,处长不在,此前,23日,市药监局流通管理处的几位工作人员已经明确告诉记者,这家药店一开业就不是“平价药店”。并称平价药房的问题涉及到原则。究竟是何原则,由于一直找不到处长,记者无从得知。 药监局怎样管药店的零售价格呢?为什么四川成都、江西南昌乃至于北京都能开平价药店,这里却对平价药店讳莫如深呢? 记者在药房里暗访时,就有关问题请教了该药房的几位中年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管理部门以倾销的理由,可以轻易阻止平价药店开业,何谓倾销?以低于成本价销售。而事实上,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即便在江苏和上海相隔如此之近的两地,药品进价都会有天大的差别,把江苏的价格拿到上海来,便很可能是“倾销”,管理部门就完全能不批准营业或者进行处理。 从药厂到上海和江苏运输成本几乎相等,医药进价相差何以如此之大?工作人员笑而不答。 工作人员还说,还有一个办法,也可以使平价药房难以为继,就是要求依照本地的进价采购在本地销售的药品,这就使得即便打通了全国渠道的企业,也不能发挥其渠道的优势,成本自然就上去了,也就难以比同地区别的药店多降价了。 与工作人员的说法形成呼应的是,华源发展部经理姚仁发此前就已经否认了同行竞争使得平价药房遭遇失败的可能:“华源有自己的医药物流中心,这本身就是我们降低成本的途径,厂方供货应该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青年报》引用他的说法说: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医药大集团,目前华源已经打通了产业到流通、零售领域的链条,尤其是在安徽太和新建的医药物流平台更是为其进一步发展零售提供了可靠低成本的后方供应,而且,由于上海目前的药店竞争商家处于各自割据的局面,由于区域的分割,相互之间的影响并不会大到引起同行的倾轧…… 这样看来,还有什么原因会使得惊动上海滩的“首次药店革命”胎死腹中呢? 记者试图与上海市药监局的有关管理人员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不过直到发稿时为止,记者还是没有联系上有关负责人。 北京某医药集团高级工程师、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顾美玲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责药价虚高,她说,药品价格高不是因为制药的成本高,而是因为虚高定价。而据记者了解,贵州圣济堂制药厂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片批发价只有5元钱,在西安能卖到46.8元,因为物价局定的最高限价正是46.8元。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任何行业,没有激烈的竞争,便不可能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没有平价药房的出现,上海市难以整合现有的医药零售企业,难以迅速成长一批能与外资抗衡的药店,等到一两年后外资大量进入时再出现平价药房,恐怕主导整合市场的会是大量的外来资本。因此面对市场上出现的平价药房的冲动,绝对不应该讳莫如深。惠源平价冲动按捺不住百千会员加入完全免费 即便最终还是实行的会员制,可当记者以顾客的身份也申请成为会员时,记者发现,原来只要有一个身份证号码,填写表格,不需要任何条件,任何人都能成为会员,连制作会员卡的工本费都免了。 而23日当天,据工作人员称,起码有600多人填写了资料入会。 看着会员条款中给与会员的种种优惠,记者发现,虽说这家药店通过免费大量吸收会员的方式来缓释自己的平价药房冲动,但很遗憾的是,在活动期和极少数特价商品外,会员享受的还只是八八折,这意味着药价比其他药店降的并不够多,在这几天的喧嚣过后,这家药店离平价药房的距离还是很远,由此,即便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心态也对上海医药零售终端的首次革命之以胎死腹中而告终,遗憾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