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谁在SARS中得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4日 19:42 《财经时报》 | ||
王晞 短期内,SARS对医药保健及相关产业是利好,但长期来看,我们对医药产业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目前,SARS并未伤及中国筋骨,在它控制得当的前提下,我们预计中国今年GDP增长率 以上判断是基于疫情在短期内(2个月左右)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做出的。 化学原料药制造业获利好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2002年,化学原料药产量达56万吨,同比增长11%左右,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2%;化学原料药出口近30亿美元,占国内化学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同期出口总额的52%。出口原料药中,又以抗生素、维生素、激素以及解热镇痛药物为大宗。 中国产的化学药97%为仿制药,自主研发能力弱,在原料药方面也是如此,生产工艺相仿,品质相若,企业间竞争只能靠价格战。因此,疫情对原料药业的利好,受益最多的仅是几个龙头企业。此外,一些二线企业也因有同质产品而分得一杯羹。 长期来看,化学原料药行业作为优势行业,将继续得到政策的扶持,但问题是产业升级。我们认为现有抗生素产品挖掘潜力有限,而维生素产品因为保健功效,将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的重点。基于对国内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忧虑,我们认为原料药仍将维持仿制局面,创新产品难以出现。 中药业短期内受益有限 长期看好 目前尚无针对SARS的特异性药物,在治疗中,多以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为主,辅以药物。中药传统上是以提高人自身免疫力为重点,具有保健功能,因此有提高免疫力功能的中药产品也受青睐。 对中药企业而言,短期内却不能得益,相反还有可能受损。因为政府为保障民众利益,对有关SARS药品的零售实行最高限价。而中药材价格却在暴涨,药品成本已接近出厂价,压缩企业盈利空间。目前,有关中药企业产销量猛增,有的已较往年同期增长3-4倍,但考量到原料价格过度上涨因素,中药企业盈利状况并不看好。 但从长期来看,中药以及保健品行业却有增长机会。因为疫情带来人们观念的改变,中医药一直强调“扶元固本”,因此,补益类中药今后将成为市场热点。 保健品行业复苏契机 短期内,保健品产业还处于调整期,并未体会到疫情带来的利好。 保健品业在20世纪90年代几起几落,一度是暴利的代名词。保健品行业的重广告,轻研发,以概念制造市场的盈利模式已被诟病,也带来去年该行业的大幅滑坡和产业整顿。但长远看,它经历暴利及整顿期以后,将逐步向理性化发展。 提高免疫力的产品会成为一大热点,但“免疫调节”这一功能诉求的产品有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数量占全部保健食品的近1/3。国内保健品企业两极分化也非常严重,多数小品牌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劣势,未来的市场只属于少数有实力的大品牌。 而补充维生素的产品,也会走俏市场。但这一领域目前是洋货占据优势,然而国货并非没有机会,它可以和国内的有关机构合作,针对本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推出产品。 生物制药业迎来春天 SARS疫情对生物制药业的推动,体现在两个方面:研制治疗用药以及疫苗;开发快速诊断试剂。 中国生物制药业发展神速,从1986-2002年,销售额从2亿多元增至200亿元,生物技术企业数量发展到近600家,其中生物制药企业约200家。 但截至2001年,国产基因工程药物仅18种(另有疫苗3种),其中大部分都是仿国外专利,自主开发的一类新药仅3种。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更甚于原料药。生物制药业的高投入,只有高风险,却无法带来高收益,也使得中国生技产业前景黯淡,成为投资者的鸡肋。 而今次疫情有可能给生物制药业带来光明。因为从根本上看,疫苗是最佳的防治手段。除治疗用药外,临床诊断用的生物试剂也成为研究重点,开发检测试剂盒,将给生物芯片业带来机遇。 短期看,疫情会带动生物制药产品销售增加;长期看,经过这次疫情教训,政府将加大投资,加强对疾病防治的研究。 对医疗器械制造业影响 为控制疫情,从大的产品如呼吸机到小的零碎如一次性卫生用品,国内需求都急剧增加。高端产品目前国内无法满足,只能依靠进口,而低档产品,我们却是生产大国。短期内,相关企业的营收和获利将大幅提升。 从长期来看,政府花巨资建立遍及全国的疾病防控网络,将成为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专项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采购医疗设备。 但此类企业的问题是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数量多,缺乏领导型企业,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我们对这一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并不看好。 对医药流通业影响 医药生产企业的获益,因产品不同而有差异。但医药流通企业得益,却是普遍现象。 但中国目前还是医、药混业,即医院有自己的药房,采购医院用药,这一比例占药品销售总量的70%左右。医院采购,主要是直接与生产商联系,批发商很少有机会从中瓜分利益。 从2001年开始,国内医药产品价格开始逐步放开,一些新的经营者也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结果是,大家争食不大的市场,造成药品大幅降价,行业获利能力下降。而且从2003年起,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务,而国内医药通路商经营能力远落后于外国同行,因此,我们认为在较长的时期内,医药流通业面临内忧外患,前景不容乐观。 但是,外资并购的题材却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事实上,国外医药流通企业一直在试图进入中国,而国内的一些大型医药批发商,也在与一些知名的医药销售公司合作商谈。 对卫生消毒生产商影响 由于SARS主要是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染,因此不仅医疗机构,而且普通民众都增加了对卫生用品以及消毒用品的需求量。 但卫生用品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技术水平低,处在低水平竞争状态,发展前景有限。 SARS也带来消毒产品销售的旺盛。从短期来看,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获益将大幅增长;长期而言,这一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习惯的改变。 (作者系台湾宝来证券集团上海研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