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三巨头整合暂缓 SARS让航空公司只顾自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3日 1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实习记者 徐洁舫 本报记者 左志坚 上海报道 现在谈民航业的重组,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半年前,这可是该行业炙手可热的话题,民航三巨头和地方航空公司也为民航业的“二次”重组进行了旷日持久的鏖战。 SARS的冲击,使这场鏖战不得不偃旗息鼓下来。 由于SARS危机加重了民航业本已绷得紧紧的资金链,现在他们的想法已经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上航一高层就坦言,受SARS影响,目前各家航空公司精力、财力都有限,“现在谈整合,你说谁能整合谁呢?” 民航总局考虑增加补贴 财力确实困扰着民航业,而此前被民航业翘首以待的“救市”政策已被多家航空公司认为是杯水车薪。 5月9日,财政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自今年5月1日起至9月30日,减免民航基础设施基金;11日,决定免征民航旅客运输业务的营业税;13日,决定对中央大型民航企业的短期贷款给予为期5个月的财政贴息。 财政部所减免的营业税通常占航空公司运输收入的3%~4%,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一般占国内运输收入的5%。“但是现在旅客量骤减,根本没有足够的营运收入来源,因此上交的税收本来就微乎其微,免税作用能有多大?”南航一位独立董事如此评价。而贴息贷款政策也因缺乏实施方案而有待观望。 东航新闻发言人张明直指该救市方案与航空企业的损失比起来只是杯水车薪,尽管能小部分解决东航目前的困境,但与东航的损失比起来还有一定距离。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张保建甚至认为,杯水车薪的提法都嫌多。张保建透露,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已致信民航总局,建议民航总局采取同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力度相当的补贴措施。 “主要应降低机场起降费和航管费,”张认为,“机场和航管中心都是靠航空公司吃饭的,所以理当分担困难,为其分忧。”据称,民航总局也正在考虑这一建议。 之前,香港机场管理局提出3.63亿港元的纾困方案,台湾地区则将某些机场费用减半,相形之下,中国内地的救市力度略嫌不够,但张保建也指出,中央一周内连续三道“金牌”的救市举动仍是相当积极的信息。 不同的自救措施 但是重组过后的民航早已是纯粹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我们主要不是‘等、靠、要’财政拨款,而是靠市场来带动,主动采取自救措施。”东航新闻发言人张明如是说。 三大集团和地方航空公司采取的自救措施都包括:减少航班、以货补客、推迟引进飞机、提前维修、减少人力成本支出等。 但是回头看中央的救市政策,三大集团和地方航空公司略有不同。地方航空公司虽能减免基建基金和营业税,却无法享受到中央给予的贴息贷款。 不过南航一高层认为,地方政府对航空业是高度重视的,应该能有银行的贷款支持,因此小公司的资金链不会受太大影响。 山东航空董秘郑保安介绍,山航已根据中央的贴息政策,向山东省政府提出类似的短期贴息贷款申请。而据记者了解,上海航空也正在向上海财税局、上海市计委和民航总局协商短期贴息贷款政策。 正如某航空公司董事所说,“贴息贷款等补贴政策其实对各个航空公司都具有一致性,只不过地方航空公司是地方政府出的钱”。当然,各地政府根据不同的财力可能会在具体措施和力度上有所不同。 郑保安在介绍该公司的自救措施时,还一再提到地方航空公司的灵活性,“相对于机制较为僵化的大公司而言,山航采取费用直接与收入挂钩的机制,已成功压缩20%的开支”。市场情况好转,马上可以飞;反之,可以马上停。作为国内支线最多的航空公司,由于客座率的下降,山航及时将原来飞支线的小飞机运用到干线中,对干支线进行的结构性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失。 “总之,三大集团的规模化在这场危机中的优势性并没有体现出来。”郑保安说,SARS危机似乎告诉民航业,整合未必是件好事。 暂缓整合 但国泰君安航空业分析师罗文指出,从中长远角度看,“非典”的冲击必然会成为民航业整合的推动力。 罗文认为,地方航空公司虽然有地方财政的支持,但地方支持的力度毕竟有限:“这次如此巨大的损失可能会使地方政府意识到,地方航空不仅是某种政绩的表现,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包袱,从而加强卖掉地方航空的意愿。” 地方航空公司往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有亏损的话,也靠地方政府的财力相撑。“说到底,航空业是个规模经济的行业,在危机面前小公司可能亏得少,但亏不起。SARS危机可能会转变地方政府、航空公司、监管单位的观念,舆论上也会有所支持”,罗如此认为。 上航董秘在谈到本公司亏损状况时,也表示,从绝对量的角度讲,大公司亏损额必然高于小公司,但从相对量而言,则并不一定如此。 但是航空公司在业务受到SARS影响的同时,融资平台也被SARS“感染”,因此罗文认为,“从短期来看,由于三大集团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不会立即采取行业整合的行动”。 据某位担任大规模IPO顾问的投行专家估计,由于北京的工作重点都在预防“非典”上,因此近期不会有大的IPO获得批准。国航的上市之路坎坷。 而罗文认为,东航发新股、A股、H股都不太可能,且由于处于亏损中,发行企业债券难度也很大。 南航的情况略好于东航,现在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今年能发A股,“如果今年发不了的话,根据今年的情况,明年就更难了”。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力相对较弱的地方航空公司的融资前景自然也并不乐观。 一向看好中国的外资由于当下航空业的不景气,也大多采取更加慎重的态度。据证券界人士推测,海航寻找海外资金的进程可能也会放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