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银行业 > 正文
中外银行对峙网上业务 争夺客户手段异彩纷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5日 14:42 《经济》月刊

  受制于网点的缺乏,外资银行声势浩大地开展网络业务,他们会成功吗?

  《经济》月刊5月号 记者陆祥

  满怀希望的高先生被兜头泼了一瓢冷水。

  4月初,在北京开设电脑公司的高先生获悉,德意志银行获准在内地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在网络公司工作过、很想享受一把外资银行优质服务的高先生立即打电话给德意志银行驻北京代表处,不料被告知在北京该银行还不能开展这项业务。即使在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也只对三资企业开展业务,对内资企业要等到5月份才可能受理。

  高先生还被告知,内地的个人现在还不能成为德意志银行的网银客户。而跨地区的企业要成为其客户,还得经过当地人行的批准。

  呐喊造势

  像高先生这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这是外资银行蚕食境内客户策略的先声。

  自去年12月30日,东亚、汇丰和恒生三家外资银行同时宣布在中国内地推出网上银行业务以来,网上银行业务蛙鸣一片。各家银行也纷纷开始为招徕网上客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

  专业机构的调查结果也在为网上银行推波助澜。早在去年6月,国际著名的全球性市场咨询公司AC尼尔森公布了“中国在线银行调查”结果:目前在中国上网最为频繁的人群中,有23%的人可望成为网上银行的用户,其人数不会低于250万,预计到200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4亿。中国的网上银行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对于中国内地业务垂涎已久的外资银行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良机。

  记者从近日热炒拿到中国网银牌照的德意志银行北京代表处获悉,这里暂时既不能受理业务,更不能接待网上银行用户。“我们只有四五个人。”该代表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杂志。

  虽然眼下外资网银热,有点像热感冒,网银业务开展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在造势。但实质性的进展也不可小觑。业内人士称,如果国内银行不能有强力的应对,外资银行借网银优势,势如破竹吞噬优质客户亦难避免。打雷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种种藩篱拆除后,客户群决口,落入他人之手。

  一步一脚印

  从中国境内分食客户的外资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可谓各有千秋。

  《经济》记者以申请成为外资银行的网银客户为名采访了东亚、恒生、汇丰、花旗、渣打,得到的回答异彩纷呈。

  东亚银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4月初开办网银业务,个人只需携带身份证起存3000港币或者400美元即可,企业则需要得到外汇管理局批准,才能设立外汇账户。东亚银行北京首席代表吴志强告诉记者,东亚银行的客户主要是高端客户,他们的时间成本比较高,更认可网络银行这种服务。

  而目前,汇丰银行只能开展对个人的网银业务,对企业则不行。不过,当汇丰的工作人员得知记者有开公司的朋友想成为其企业网银用户时,主动打来好几次电话,“有办法,请过来面谈,会有详细的方案告诉你”。

  一个共同点是,这些外资银行无一例外地不能在北京开展人民币业务。渣打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员抱怨,对中国境内的居民客户只能“执手相看泪眼”。

  “人行对我们的限制什么时候放开还不清楚,估计会过一段时间吧。”

  奇怪的是,一直抢先的花旗银行在境内还没有开展网银业务。但业内人士注意到,花旗的网络图谋并非无踪迹。一个构造专利壁垒的庞大计划正在落实中,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19项专利目前已进入实审阶段。这些专利配合网络技术的金融服务系统方法,颇具前瞻性。

  一位知识产权学者分析,花旗银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想收几个专利使用费这么简单。由于花旗银行不可能在中国建立庞大的服务网点,只有网上银行才是花旗的方向。花旗银行只要拿住标准这个“七寸”,国内银行将来有可能必须与它合作才能生存。

  中外对峙

  也许网络银行是中外银行竞争胜败的关键棋子。

  外资银行网银服务,主要针对持国外护照的居民或优质企业。

  目前,160多家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中的绝大多数,其客户对象仍然主要是三资企业,而且主要是外资银行所在国或地区的对华投资和跨国公司,大致比例为50%-60%;中国国内的企业只占其客户群体的10-20%。中国加入WTO之后,它们逐步向国内优质客户扩展。

  国内的银行也并非坐以待毙。眼下,人民币业务、内资企业客房群应该是国内银行网银业务的两大优势。

  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是1998年创立的,招商银行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产品已基本覆盖了传统银行柜面除现金收付外的所有业务,并将“一网通”率先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功。

  截至2002年12月底,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网上企业银行客户已达3000多户,交易笔数最高的达33330笔,业务量约占总结算量的12%。

  招商银行的一位高管人员慨叹网银的入市过程,在经历了法规不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网络安全等种种风险的考验后,网络银行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网上银行的功能由开创初期单纯的资金查询发展至目前集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商城、网上证券和网上支付等在内的较完善的体系。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和交通银行也都相继开办了网上银行。

  前途未卜

  不过,国内银行似乎连乐观的空隙都没有。网民的支付习惯就是一个障碍。AC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显示,在中国,仍然有70%的网民情愿亲自去银行支付账单,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直接同客户服务人员进行交流。而欧美地区网上银行用户占银行客户的21.1%,占互联网的30.9%。

  业内人士推算,中国目前拥有互联网用户5560万人,且每年以5%-6%的速度增长,未来网上银行用户将达到1300万人。从构成来看,他们的年龄在15岁至45岁之间,受教育程度较高,多是白领,因而收入也颇为丰厚。

  由此看来,国内网银市场的羸弱也正是其巨大的潜力所在。但是人民币业务放开之后,鹿死谁手,不容乐观。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公司银行部负责人唐明春表示,“网上银行的一些细节仍有待完善。”

  “现在的情况比前两年改善很多。”唐明春深有体会地说道。“许多中资企业还不了解、不信任网上银行,我们必须耐心详尽地向他们解说网上银行的服务、功能和好处,才能开展业务。”

  分管信贷工作的广州某国有银行副行长告诉记者,中外银行在信贷评估上的做法不一样,外资银行是对外企进行全球性评估,我们只对外企在中国分公司进行评估,而一般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头三年大多是亏损的,这种情况下中资银行往往就不敢放款;外资银行总部还往往给跨国企业总部有总的授信额度,只要总公司同意,各地分公司都能够使用其中的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外企就会转向求助外资银行。仅仅从这一点说,吸引外企的网上银行业务就是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专家指出,网络银行的技术区别并不大,金融产品也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复制并不困难。真正的差距在于二者之间不同的银行产权制度。若管理层再不下决心从银行制度——产权制度层面提升中资银行的本质竞争力,网银的竞争结局也是不言自明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行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在家学新东方英语 注会注册评估师 考研英语
  用周杰伦的GD88打给mm ^O^ 狂抽猛送,果然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手机 运动鞋 当季服饰
 
  新浪精彩短信


铃图下载0.1元/条
流行乐坛金曲铃声
送歌表达无尽思念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李克勤] 爱一个人
[梁咏琪] 无所不在
[信乐团] 大惊小怪
[和 弦] 孤星泪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美媚零距离
  • 激情宝贝锦缎肚兜
  • 魅力火焰蕾丝文胸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