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撕破中国保险业稚嫩脸皮 热销背后有隐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09日 09:54 中国经济时报 | ||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到来时,中国保险业从开始的反应迟缓,到仓促的产品创新,使人们认识到这个行业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路 -本报记者 华中炜 “我昨天签了60张单子,连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现在公司保险单的印刷跟不上,常 刘伟这些天签的保险单都是针对SARS推出的专项保险。几天之间,关于SARS的各项保险产品在全国各地红火起来。面对SARS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国内保险业经过短暂的懵懂期后,纷纷醒悟过来,竞相推出与SARS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一时间,北京、南京等地的保险公司和市民都出现了对“非典”保险趋之若鹜的情形。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7日表示:截至5月6日,保监会批准同意11家保险公司开办了17项应对“非典”的保险产品并采取了缩短疾病等待期和免责期、简化理赔手续等服务措施。 专家却认为,从疫情开始时的迟缓反应,到近日的异常热衷,其实显示了中国保险市场不成熟的一面。 保险公司为何从平静走向热情? 退回到4月20日,记者致电各大保险公司时,他们对“非典”的反应还很平淡,只是表示将对投保了健康险和住院险的客户会按照条款给予赔付。那时,广东疫情的大面积爆发已经发生了3个多月。 倒是香港和台湾的一些保险公司在当地的疫情刚刚开始时就给予关注,有些采取了行动,来体现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和对客户的回报。如香港的中银人寿保险公司就对投保长期寿险的客户赠送一项关于“非典”的附加险;台湾幸福人寿保险公司也对SARS作出了反应,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理赔服务。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保险公司在4月底纷纷打破沉默与保监会的表态不无关系。4月24日,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强调了保险公司要做好投保的“非典”患者的赔付工作。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教授认为,保监会作为政府部门,提出一些号召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对于“非典”保险产品的快速批准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支持,但保险公司作为企业就要讲究方法。“保险公司的做法可能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看中了商业机会,二是为社会做贡献。就目前情况说,推出这样的险种,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对消费者经济上保障的意义大于保险公司开发险种盈利的意义。因为保险公司现在很难把握盈利的问题。”王绪瑾说,“及时理赔,针对特殊情况提供‘绿色通道’,才是保险公司树立社会形象最重要的工作。” 专项保险热销背后有隐忧 据报道,现在在美国,音乐会、商贸展览活动和大型会议的承办方要想得到一张可以承保SARS的保单非常困难,因为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把SARS排除在此类保单的保障范围之外,原因是保险公司对这种疾病本身及其潜在的风险知之甚少。 而对比台湾、香港等地保险业的种种举措,也可以发现,他们多数是一些有限额的增值服务,重点在于体现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或是以此来促进销售,并不是有针对性的产品创新。一些稳健的保险公司并没有跟风而动。如坚持对法定传染病拒赔的台湾国泰人寿,并没有变动产品的内容,仍然坚持采取对SARS拒保的行为,而是捐助一大笔钱援助“非典”的治疗和科研工作。 国内保险业推出的针对SARS的专项保险是福是祸?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说,“这种保险的‘红火’无论对于公司和消费者都不是一种正常、良性的状态。” 业内人士都清楚,保险公司推出一项保险产品要有严格的流程,被保险的风险,其损失必须是可以确定和测量的,SARS不仅是新发生的疾病,人类不能对它完全认知,而且在没有研制出有效的抗病毒疫苗之前,它的风险是不可测的,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产品肯定要慎之又慎。“保险产品的设计要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关于SARS,目前相关的数据是否准确和科学都要划上问号。”郝演苏说。 一般健康险产品的观察期都在30天以上,而目前一些保险产品把观察期降到10天。郝演苏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保险产品生产的是一种无形产品,这种做法改变了已有的保险经营原则,是以破坏了某种既有的商业保险经营原则为代价的。” 提升国民长期保障意识的机会 除了推出专项保险外,很多保险公司还采取了其他行动。如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向北京战斗在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提供1.5亿元保额的一年期团体定期人寿保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月7日宣布,拨备1000万元为在抗“非典”第一线而殉职的医护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人均3万元的保险教育金救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将目前保险公司在面对SARS时采取的做法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设立专项基金,对于出现了SARS风险的老客户给予特别的帮助和补偿。这是回馈于社会的好事,对于老客户的保障意识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二是向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赠送保险。这是一种公益行为,也是拿自己的利润回馈于社会。” 第三种是对于在这段时间内购买长期寿险时赠送“非典”险种保障。“这种做法应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这是对于市民长期保障意识的一种鼓励和帮助。另一方面可能给老客户带来不公平的感觉,而且在非常时期的这种做法,就好像目前每个人都需要口罩,你要我买一床棉被才送你口罩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公司的形象打一些折扣。” 对于第四种推出针对非典的专项保险的做法,郝演苏建议保险公司只在局部范围内低调开展。“我们要考虑保险市场的‘环保行为’——尽量减少一次性消耗产品的使用。应该鼓励国民的长期保障意识,这才是保险公司稳健的收入来源,因为这种保费每年都要到位。” 在郝演苏看来,SARS这样的事件其实是个提升居民长期保险意识的机会,保险公司的前三种做法都会起到这样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