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佣金事件目前已暂告段落 马士基二桃三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5日 10:48 南方周末 | ||
本报驻沪记者马凌 实习生方乐莺 始于去年年底的马士基降佣事件目前已暂告段落。4月17日,上海市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上海货代协会)发布通告称,协会成员停止对马士基航运公司——全球最大的 上海货代协会办公室主任郑忠拒绝公开具体内容,只是称马士基将就订舱佣金事宜与协会进一步协商。而几家上海货运代理公司也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发表评论,马士基方面亦是讳莫如深。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初步的谈判结果是:货运公司取消按统一比例收取佣金的操作模式,改为分别与马士基协商费用。如果此言属实,则意味着马士基基本实现了打破上海坚冰的目的。 降佣事件始发于去年12月18日。当天,马士基航运公司通知上海各大货运代理公司,宣布自2003年1月20日起,对所有出口至非美国和加拿大的集装箱订舱佣金作出调整,佣金将从运费的2.5%-4.25%降到1.0%以下。 此举顿时引起业界一片哗然。在货代公司的收入中,订舱佣金占据了30%以上的比例,“订仓佣金在外资船运公司的成本中只是小钱,但对于本土货代业却是活命钱。”郑忠说。 马士基此举并非孤立事件,在此前后,其他主要国际船公司如APL、赫伯罗特船务等也发出类似通知,宣布降低甚至局部取消佣金。 货代界对此迅速作出反应,去年12月18日,由上海市货代协会牵头,其他多个城市货代协会及企业代表飞赴厦门召开紧急会议,强烈呼吁有关船公司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立即停止这种两败俱伤的做法,并将此事上报外经贸部,请求相关部门协调。 12月25日,上海货代协会发表《致海外船公司的公开信》,声明保留进一步抵制措施的权利,并约定今年3月3日与马士基公司就佣金一事正式磋商。 但以马士基为首的外资船公司并未止步,仍继续单独与本土货代公司签订协议(据悉,目前已有29家货代公司与其签约),而且又有其他四五家海外班轮公司以“扭亏”、“纯市场行为”等为由纷纷跟进。 3月7日,马士基正式答复,维持其原有决定不变,谈判正式破裂。4月5日,上海货代协会宣布联合抵制马士基航运公司,拒绝向其提供配舱和一切操作服务。 早在2000年6月,9家海外船公司就联合向各货运代理公司发出通知,以市场变化为由,自2000年7月1日起停止支付从上海到东南亚的到付佣金。上海市货代协会代表旗下会员公司历经半年谈判,最终抵制成功,为全行业每年多争取的经济效益达1.2亿元。 海外船公司此番卷土重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海运市场竞争激烈,致使大部分船公司亏损严重,开源节流成为其摆脱困境的不二法门,降低佣金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另一方面,始自2001年的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各地运量锐减,中国市场成为国际物流业的避风港。以中美航线市场为例,2001年美国从中国大陆进口的货量同比增长11.4%,而东南亚和北亚这个数字仅为3.3%。2002年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出口美国的货量增幅高达30.4%,业界称之为“爆舱神话”。 “这种势头目前仍看不到衰减的迹象,”一位海外承运公司人士说,“中国已呈现明显的船方市场,马士基等公司选择此时打压货代公司恰逢其时。” 从长远来看,随着产业政策的逐步放开,海外船公司对中国本土货代的依赖性正在迅速降低。 据去年12月1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定》:“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货代企业时,中方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不应低于25%。”换言之,外资最高可占股75%,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靠控股货代公司来控制货源。 数年前,马士基在广州取消了订舱佣金,现在轮到上海,最后将是北京吗?倘若如此,本土国际货代行业生存空间何在?因为在马士基背后,还有其他国际船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