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银行业 > 正文
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竞争状及其发展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2日 16:55 《中国金融》

  本文课题组

  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经批准进入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1995年,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的城市增加到24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也全方位展开。在这种形势下,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挑战,调整经
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国内金融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研究,同时提出了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策略建议。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分布特征

  从地区分布特征看,外资银行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截至2001年末,外资银行在我国设有代表处214家、营业性机构190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158家,下设支行6家,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天津、大连、厦门等地,这些城市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的数量占到在华外资银行分行总数的87%。

  从来源国别(地区)分布特征看,在华外资银行来自德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最多,占到在华外资银行总数的65%,其次为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来华设立银行机构较多,其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经济金融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中国有着广泛的经济贸易联系;二是日本、美国、法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很发达,许多跨国性大银行面向全球发展的目标决定了它们必须进入经济金融日益开放的中国;三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对华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增加,激励这些国家的银行来华发展业务;四是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且已加入世贸组织,发展银行业务有着美好的前景,因而对外资银行来华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从国际超强银行在华分布特征看,进入2001年美国《财富》杂志排行榜500强的54家外资银行中,至少已有27家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进入500强的54家实力雄厚的跨国银行竟有一半已在华建立机构,开展银行业务,并且大多数看好上海这座有着悠久金融历史的远东大都市,对广州、北京、深圳、天津等大城市的前景也普遍看好,预示着这些城市的金融业务争夺也将日趋激烈。

  从业务拓展特征看,外资银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在华经营的业务范围正在从外汇业务向人民币业务日趋扩大。1982年,中国允许外资银行设立营业性机构并从事外汇金融业务,自此外资银行在华外汇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外资银行在华外汇类业务品种主要包括:融资业务、财务咨询、投资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存贷款业务、担保业务、汇款业务、外汇买卖业务、票据贴现业务、证券服务业务等。随着5年过渡期内对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逐步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经营量呈现日趋扩大的态势。

  从客户分布特征看,外资银行的公司客户主要是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及部分大型外向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同时,外资银行也在强力吸引在华外籍人员、港澳台华人等优质中外零售客户。日本的富士银行、东京三菱银行、日联银行等在华分支机构都十分注重对在华的日本、欧美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存款、外汇等方面的金融服务,特别的,日本日联银行天津分行基本上就是跟从日本丰田公司在天津建立公司而设立的。德国的德累斯登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则主要为在华的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和部分优质中资公司提供系列金融服务,如德意志银行与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罗氏、巴斯夫、拜耳、汉高、通用及德尔福公司等陆续建立了基本客户关系。再如,比利时联合银行在华业务对象主要侧重于跨国公司及大型中资企业,如上海通用汽车、中国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等。

  外资银行在中国主要城市业务竞争状况

  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即可以无地域限制地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但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需要在5年过渡期内逐步放开,因而,当前从总体上看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为外汇业务方面的竞争。从业务种类上看,中间业务的竞争虽然也已逐步展开,但目前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仍主要集中在存、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方面。

  上海是外资银行在华分布最集中的城市,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也最为激烈。至2002年5月末,上海共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12家外资银行获许经营全面外汇业务,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是首家正式获得面向包括国内居民和企业在内的各类客户经营全面外汇业务许可的独资外资银行。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统计,截至2002年11月末,上海共有外资银行53家,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代表处71家。

  深圳是中国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外资银行登陆最早,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贷款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二位,中、外资银行在此地区竞争程度仅次于上海。深圳市的外资银行在外币贷款方面发展迅速,其外币融资成本低于中资银行,天然的价格优势,加上国际市场上美元与港元利率日趋走低,相对于人民币融资,外币融资的成本大幅下降,对中资银行的外币贷款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及政治、文化中心,同样受到外资银行的青睐。在京外资银行分行数目居全国第三位,但外资银行代表处数量却位居全国第一,而且,随着北京市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及“奥运效应”的拉动,这些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的数量将日益增多,外资银行排队进京成为近年来一大盛景。在北京,从1979年日本东京银行设立代表处始,至2002年11月15日,包括大华银行和台湾合作金库银行在内北京市已有19家外资银行分行,而另外98家代表处中已有数家正在申请或筹备开业。

  天津外资银行的外汇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国际结算业务上升尤其快,对中资银行构成的压力很大。随着更多的在津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以及其他开放城市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向天津的延伸,天津各国有银行人民币业务受到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加。截至2002年7月末,天津14家外资银行分行中已有4家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即日本日联银行、韩国外换银行、韩国朝兴银行和韩国企业银行。

  广州港资银行较集中,由于地域相邻,港资银行对开拓内地业务表现积极,并将重点放在零售业务以及中小企业客户业务上,只要政策允许的,就积极拓展,有的银行还申请在广州市增设支行。广州地区日资银行对人民币业务表现出浓厚兴趣,欧美银行则从银行的经营成本、银行盈利因素以及其本身混业经营特点出发,主要关注投资银行业务。

  据调查,外资银行市场份额虽然现在还比较小,但发展势头强劲(尤其在上海、深圳等地),在外汇业务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在中间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领域的潜在竞争力正待释放,外资银行背后的外国金融集团尚未真正加入竞争。外资银行依托其在国际上较低的筹资成本,常常以高于中资银行的利率吸收企业存款,使得三资企业的外汇存款业务基本都流向了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业务冲击最大的方面还是国际结算业务,如进口付汇、押汇等。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天津、厦门、大连等城市的外资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

  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的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外资银行依据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务容量及客户分布情况,将把其机构重点布局在中国沿海大中城市,并辐射到中、西部地区城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抢滩布点,不是像中资银行那样依照中国的行政区划来设置机构并对其作相应的定格,它们首先考虑的是某地区可预见的未来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该地区银行业务发展的潜力。外资银行在发展战略中高度重视对设置分支机构的成本效益的实际预测,所以,经济发达、环境配套、管理规范的我国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是外资银行设置机构的首选,这些地区也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焦点。

  趋势之二:外资银行在取得人民币经营权后不会建立庞大的机构网点体系,它们会更多地通过网络银行展开竞争,并利用资本优势和自身经营管理经验,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市场以降低成本,提高在华竞争力。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的速度加快,参股目的、参股形态、参股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花旗、渣打、东亚、汇丰等外资银行都将网上银行产品作为重要的营销手段。截至2002年12月初,至少有8家外资银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递交了发明专利申请,内容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方面面,许多专利已进入审定阶段。据悉,花旗银行19项发明大多直指网上银行业务,这也将是外资银行争夺国内客户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从1996年到2002年9月底,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商业银行开展的资本合作一般可分为直接参股合作和就某项产品开展资金合作两大类。其中,直接参股6起,涉及国内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5家银行。在就产品开展的资本合作上,2002年4月台湾中信银行与招商银行在上海合作建立了信用卡中心,同年9月中信嘉华银行(香港)与中信实业银行在深圳合作建立了信用卡中心。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比重不断加大,如外资参股西安市商业银行的比重已从原来的不到5%提高到最高限24.9%,此外,在深圳发展银行,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如完成对其15%的入股,则将出现外资绝对控股中资商业银行的现象。外资对其参股的中资银行的管理也从原来的不派驻董事到派驻董事会代表,再到同时派驻总经理,甚至在完成对中资银行的收购后全盘接管董事会、经营班子。

  趋势之三:中、外资银行不仅在传统业务上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还将更加致力于中间业务如结算、代理、个人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竞争。外资银行将利用其高超的产品创新能力、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先进的资金运营能力抢占市场,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缺少遍布大街小巷的营业网点,但是它们却有众多的高级人才、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和优质服务。国际结算方面,现阶段,外资银行虽然凭借其完善的国际网络、先进的结算技术、丰富的业务品种和灵活的营销手段,在国际结算业务市场中争得了一些份额,但是中资银行如中国银行依然凭借自身发达的海外网络和经验丰富、业务精熟的结算队伍以及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占据着相当部分的市场空间。但可以预见,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作为外资银行优势业务的国际结算和外汇贷款,对中资银行的国际结算等业务必将形成巨大的威胁。外资银行实施的大客户战略,除给予客户直接放贷外,还通过授信额度对发生于大客户与其供应商、买方之间的应收账款予以保理,从而形成了很强的捆绑效应。外资银行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理财专家,开发出了一些成功的理财产品,并设立了专门机构提供理财服务,例如汇丰银行在30个国家和地区有160个“卓越理财中心”,客户可以在任何一个中心享受到尊贵服务。瞄准了市场,怀揣着人才、技术、产品等王牌,花旗、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在中国推出外汇业务不久,就在上海推出了理财服务,如客户在上海的汇丰“卓越理财中心”就可以获得在中资银行得不到的多种选择的综合服务。

  趋势之四:外资银行对公司客户的争夺将从优质外资公司扩展到优质中资公司,对零售客户的争夺将主要集中于诚信度高的优质高端客户。随着客户服务对象的放宽,外资银行必然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对优质客户的争夺,相信外资银行会将目标锁定在:世界500强在华企业、跨国集团分支公司、信誉良好的三资企业、部分经营情况良好的国有及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大型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往往与其本国银行签订了全球合作协议,其在华子公司将理所当然地选择其母国银行的在华分行;另一方面,经营良好的国有及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运作比较规范,选择外资银行的标准化服务也在情理之中。外资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的强大优势势必会改变目前优质客户在中、外资银行的分布格局。

  相对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市场竞争更多的是取决于物理网点的多少,而且距零售业务全面向外资开放还有数年时间,外资银行目前对中资银行零售业务的冲击还较为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影响可以忽视。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外资银行在客户管理方面占有优势,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建立一个完备的零售客户信息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全功能的甚至是全天候的客户服务中心,吸引大量优质客户。

  趋势之五: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人民币业务的竞争已经开始且将比外汇业务的竞争更激烈。截至2001年12月末,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为31家,到2002年9月底,已有45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其中贷款总额为385亿元。随着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金实力将会不断增强。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11月公布的《人民币同业借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六条规定,借入方人民币同业借款月末余额不得超过其人民币总负债月末余额的40%(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外资银行所预期的70%~80%的比例),40%的上限无疑限制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拓展,将迫使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企业存款市场。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开放的时间表,从2003年年底开始外资银行可向当地企业吸收人民币存款,届时外资银行可能将一拥而上吸纳当地企业人民币存款,与中资银行进行激烈的竞争。

  趋势之六: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及经营地域的扩大,其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倾向加强,外资银行对中国在职的优质金融管理人才及业务人才的争夺将逐步展开。从当前银行业人才流动的状况看,还尚未出现外资银行大规模争抢中资银行业务骨干和技术人才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尚未完全开展起来的原因。但是,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人才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中、外资银行企业文化的融通,外资银行将会利用各种优厚的待遇来与中资银行争夺人才。可以预见,一旦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布局完成,到了抢夺优质业务人才和优质管理人才的时候,中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人才大量流失的威胁。

  提高中资银行有效竞争力的对策

  金融管理当局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改善宏观调控和业务监控。首先,政府要下决心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改革,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引入战略投资者,重建控制权结构,真正改善其公司治理状况。其次,国家应当在税收、银行收费、业务发展和创新等方面给中、外资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要改革现行的营业税税制,大幅降低商业银行的营业税及附加费,统一中、外资银行的所得税税率;要鼓励中资银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促进中资银行与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中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督促其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加快中资银行机构布局、业务及人力结构的优化调整,强化各银行机构之间、银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中资银行整体竞争能力。一是中资银行应当进一步加强沿海大中城市等重点地区的业务拓展,特别是对沿海省市发展潜力较大的经济区域(市、县或区)从战略上加大资源投入。二是要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建立现代银行管理体制,强化银行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尽快改变银行三大零售系统(储蓄、银行卡、零售贷款)相互独立的局面。三是抓好受到冲击最大的外汇业务和理财业务两个重点业务。在外汇业务发展上,要大力发展国际保理、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保函等高附加值的结算产品,发展将收益与有关货币的汇率、利率或商品价格挂钩的代客外汇资金管理产品以及中小金融机构外汇理财业务,完善有形外汇交易市场和网上外汇服务产品。突出发展理财业务,重点建好个人理财中心,创新和丰富理财产品,开发投资导向型产品。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对管理者及员工的绩效考核办法。真正建立涵盖薪酬机制、晋升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等内容在内的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分配体制,缩小员工与同业间待遇差距,按岗定薪,按岗定奖,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陋习,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中资银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内部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对高学历复杂劳动者吸引力不足,而对低学历简单劳动者吸引力过大,导致真正的业务和技术人才流失,缺乏创新能力、不思进取者又没有退出通道,这一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加大金融技术创新力度,加快金融技术的推广应用。外资银行的进入,在给国有商业银行增加了强劲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给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管理经验和开办金融新业务的机遇。中资银行必须引进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紧跟金融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不断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由于中国相关研究开发起步较晚,最早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招商银行也是从1997年才开始开发网上银行系统,当时的许多做法都是从国外购买产品或直接采用一些通用平台加以改造。日本许多大公司、大银行都有专门研究专利的战略部门,当竞争者一些基础专利被授权后,资料便公开了,它们就在这些专利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国情并属于自己的从属专利,从而获得后发优势。中国也应当及早借鉴这种做法。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及时对银行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监测,综合评价风险状况,提前预警、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风险管理涉及到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资产保全、信贷审批、结算、会计等部门,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做好风险监控和防范工作。

  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实现双赢。中、外资银行双方都存在合作的需求和空间,一方面由于受政策和网点等方面的限制,外资银行进入后在人民币业务等领域希望寻找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在经营管理、业务拓展上又需要借鉴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因此,竞争中也应重视合作,特别是在客户资源、技术资源方面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格局。

  (课题组成员:徐振东、方明、姜洪、朱继文、曹建恂、马克明、周明真、周建东、卓毅刚、钟嘉华、刘秀琪、李于平,执笔人:徐振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网上优惠学习各类英语,考研会计司法考试课程,免费试听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特价口罩 张国荣 野营
 
  新浪精彩短信


数码摄像机等你拿
流行乐坛金曲铃声
送歌表达无尽思念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谭咏麟] 难得糊涂
[郑中基] 我代你哭
[蔡依林] 说爱你
[和 弦] 倩女幽魂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活动:黄页深圳IT企业展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21台电梯招标
卖:通讯音响产品
企业推荐
通州市先锋围巾色织厂
深圳汇成浩实业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北方交大MBA热招
   手机有礼武汉分类
   春季旅游江苏行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快乐香港六日游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