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巨头调兵遣将待东风 央行官员心忧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0日 10:0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本已酝酿成熟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随着央行职能分拆而移交新成立的中国银监会择机推出。业内人士估计,办法的出台恐怕在"五一"以后 4月的春天,"汽车"无疑是非常热门的话题。 当证券市场上的汽车股一路高歌猛进、引来各路滚滚热钱之际, 4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 对这次在央行即将出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不仅通用汽车金融、大众汽车金融、福特信贷、戴姆勒克莱斯乐、法国雪铁龙-标志、韩国现代等外国汽车巨头驻华代表处几乎倾巢出动,而且对汽车金融一直热切向往的国内汽车巨头,也派出了以财务公司老总领衔的豪华阵容,国内商业银行更是对汽车信贷这块巨大蛋糕表现出了非凡的热情,不仅主办方建行调集了各地分行行长参会,工行、农行、中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发展……也都调兵遣将、闻风而动。 是什么让各路诸侯如此心动? "蛋糕"香味更浓 "中国当前只有10%到15%的车辆融资销售。在欧洲,融资比例是70%,在北美则高达80%。鉴于目前的低融资比例和迅猛的市场发展趋势,市场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国际汽车金融机构和国内银行共同促进汽车融资领域的快速发展。"大众汽车金融中国首席代表夏复瑞的话或许道出了个中缘由。 一项国际汽车业的统计表明,汽车业的利润分配越来越向汽车后市场倾斜。一般认为,汽车利润中,整车销售占20%,配件占20%,而服务则占到60%。因为,整车的价格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低,利润空间越来越窄。资料显示,通用汽车金融2002年一季度创造的利润就占整个通用汽车集团利润的55%,福特信贷和大众汽车金融每年贡献的利润也已占到集团总利润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可见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利润之丰厚。 通用汽车金融的总监魏德明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已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并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美国目前的规模。毫无疑问,这块市场的巨大利润不仅为熟知这项业务的国外汽车巨头所觊觎,国内的民族资本也同样虎视眈眈,而坐拥大量资金的银行当然也不会对其中的商机等闲视之。 等待"东风" 尽管大家都眼馋这块蛋糕,但抢食并不能随心所欲。由于《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专业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市场的大门尚未打开,意欲进军国内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资本,只能寄望于办法的早日出台。 "我们在世界版图上为数不多的空白点就有中国。而金融服务对集团的重要性和支持作用自然决定了我们真诚地希望在中国尽快营业。"大众汽车金融中国首席代表夏复瑞的话,将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急欲布点中国的心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然而由于机构改革,本已酝酿成熟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随着央行职能的分拆而移交新成立的中国银监会择机推出。业内人士估计,待中国银监会机构人员调整到位,办法的出台恐怕也在"五一"以后了。 办法的迟迟难产,并没有影响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进军国内汽贷市场的步伐,虽然大家尽可能行事低调,但通用汽车金融、丰田财务等还是传出了合资消息,其他外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也在悄悄忙碌着办法出台前的准备工作。国内汽车集团内的财务公司则从央行官员的讲话中嗅到了自己可能与汽贷业务亲密接触的信息,而商业银行则从未停止过汽车信贷业务的开展。从最早开展汽车信贷业务建行,到近来风风火火地在银行内部设立汽车按揭中心或汽车信贷部的农行、交行,以及表示将会成立汽贷服务中心的中行,银行业正抢在《办法》出台前比武练兵。银行业有关人士明确表示,设立在银行内部的汽贷部门,一俟相关法规出台,将会另立门户,与专业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一起争夺市场。 一切看来似乎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办法》不是一切 然而,被市场各方寄予厚望的《办法》,并非是吹绿万物的东风、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研讨会上,央行有关官员表示,即便两个《办法》出台,新业务的开展也需配套措施完善后才能逐步放开。他说,两个《办法》只是业务开展的基本制度,但在具体运行中,还需建立其他相关配套措施,比如日常监管怎么做,风险管理、内控制度、治理结构应该有什么要求;再比如,如果汽车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筹集长期资金,那么,如何进入债券市场,需要怎样的基本法规来配套,债券市场的结构如何搭配,谁来发行、承销,谁来进行日常管理,到期兑付怎么办,兑付不了怎么办,等等,都少不了配套制度的规范。而即便配套制度有了,汽车金融公司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比如目前利率只能在央行允许的有限空间内浮动,像德国大众在德国为支持第四代高尔夫提供的0.9%的厂家补贴利率产品在中国就没法出现。目前央行虽有意通过放宽汽车信贷市场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以此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但这毕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望利率短期内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 大众汽车金融中国首席代表夏复瑞坦陈,只有利率浮动范围极大程度的扩展才能使中国汽车融资的总量有显著的提高,而目前即便《办法》出台,业务发展短期内空间也不会很大。另外,他表示,中国目前的旧车市场还不成熟,因此依赖二手车市场的租赁产品也很难推出。 央行官员心忧风险 虽然《办法》解决不了一切问题,但国内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巨大商机、可观利润,还是让各路资本表现出了罕见热情,以至国内汽车信贷市场近来出现的"高热"现象不得不让央行官员对其间隐含的风险表示了深深担忧。 央行有关官员透露,从1998年10月央行出台《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以来,近几年汽车消费贷款增长很快,1998年当年即新增4个亿,1999年25亿,2000年157亿,2001年234亿,2002年716亿。今年一季度新增200亿,比去年同期多增113亿。近几年汽车信贷发展的积极作用人们有目共睹,然而在这项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其间隐含的风险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说,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首先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个人征信制度,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难以准确掌握。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基本不做信用评估,或流于形式,银行只是简单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及经销商。有些银行过于依赖经销商,以致一些经销商常与借款人一起联手骗取银行贷款,更有一些经销商几乎完全依赖银行贷款发展,自己赚足了随时可能甩手走人,短期行为明显。其次是由于近两年汽车价格在竞争中不断走低,汽车作为抵押品的价值在不断下降,而未来两三年内,汽车价格仍将不断走低,这会进一步影响抵押品的价值,加大银行信贷风险。第三是市场准入的风险。从国外的经验看,专业的信贷机构由汽车厂商开办是最为有利的,但我国开放汽车金融信贷机构没有对投资人的资格和身份进行限定,所以一旦市场开放,就会有与汽车厂商不相干的人进入到这个领域。往往这些机构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和业务操作经验,缺乏与国内外汽车厂商的配合,很有可能会加大经营风险,或者在业务做不大的时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竞争,甚至违规经营,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最后是履约风险。商业银行不能只看到车子上了保险,交了首付,就放心地发放贷款,还应当重视履约风险的防范。 汽车金融服务是与金融租赁一起自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时,就对外资开放的业务,而且在营业时间、营业地域、机构股权比例等方面都没有限制。这个让各路资本眼热的市场,正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春天的到来含苞欲放,但它到底能开出怎样的花儿,人们正在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上海证券报资本周刊》特约撰稿徐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