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率降至3.4% 浙江工行资产质量追花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11日 14:00 经济参考报 | ||
慎海雄 崔砺金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坚持在业务创新中控制风险,经营效益大幅攀升,资产质量居全国工行系统首位。去年这家分行实现账面利润15.29亿元,增长21.93%。全省10家分行、117家支行全面实现盈利。到今年4月,浙江工行的不良贷款率降至3.4%,资产质量直追花旗银行(资料显示,美国花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9%)。 靠“减法”赢得生机 在相当长时期内,工行浙江省分行以国企为主要贷款对象,流动资金贷款占了绝大多数。当时质量效益不理想。3年前,辖属衢州市分行、金华市分行、丽水市分行不良贷款率均超过30%,湖州市分行高达44.5%。 面对全省各地调整经济结构、一些国企关停并转、民企崛起等新形势,工行浙江省分行及时按照集约经营的要求,减机构、减人员。工行浙江省分行行长丁仲篪认为,传统粗放经营模式已走到尽头,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只有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具体到信贷领域必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在贷款领域挑出两大“毛病”:一是“散”,贷款余额在客户、在辖属机构中平均分布,且占全部贷款40%左右的份额分散在县支行;二是“肿”,即贷款中相当比例变成了“不良”,亮起了红灯。消肿必须治散,靠“减法”要效益。他们一方面撤并机构,收拢拳头,仅仅撤销庆元县支行一项,当年就减亏700万元。另一方面辨别客户优劣,实施“黑名单”制度,每年都要下指标退出一批劣质客户。退出客户已经从以前的BB级企业扩大到A级和少数AA级企业,主要对象是那些低水平重复、生产能力过剩、资源浪费严重、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从1996年以来,这家银行已累计退出企业7006户,部分退出企业5896户,退出贷款金额已达108亿元。 到今年1月底,浙江省的10家工行分行中,不良贷款率已有9家降到5%以下,其中6家已降至3%以下;117家县级支行中,有87家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有48家在1%以下,有10家不良贷款已经为零。 靠“加法”增强后劲 工行浙江省分行行长丁仲篪认为,必须向“加法”要发展后劲,在发展中解决不良贷款,在发展中调整信贷结构,在发展中消化包袱。 湖州市安吉县新建一条省道,资金缺口1.6亿元。县里为争取到贷款,专门在县人大会议上通过一项决议,如果还贷有缺口,就在财政预算内解决。省工行派人测算车流量后,低价调度资金帮助工程上马。此举感动了安吉县政府,不仅将政府部门部分银行帐户划到工行,还一举还清了历年欠款1000多万元。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工行安吉县支行也迅速由亏损行转变为盈利行。采用类似办法,为支持温州的文成、泰顺等十几条省道建设,工行浙江省分行一共发放了20多亿元贷款。 教育贷款这块“蛋糕”也是很早就被工行浙江省分行抢到手。1999年先从重点中学放贷开始,后跟省教委签约。如今,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大学生公寓、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一共贷出48亿元,成为浙江教育贷款的主力。 据工行浙江省分行公司信贷处处长宋关昶介绍,他们还在高速公路、房地产、汽车以及工业园区等领域抢占商机、先人一步发放贷款。 完善内控机制 工行浙江省分行把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切实防范风险作为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将风险度偏高的贷款和大客户贷款业务,一般上收二级分行直接经营,而对个人消费贷款、中小个私企业贷款则放给支行经营。这样既控制了风险,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其次,实施差别化动态授权制度,兼顾市场开拓和风险控制的“双向”要求,据工行浙江省分行信贷分管行长沈荣勤介绍,他们按照不良贷款率3%、5%、10%、10%以上4个档次,分别授予基层县级支行不同金额的贷款审批权限。同时对差别化授权实行动态管理。一旦突破有关信贷质量监控指标,转授权将自动上收一级。这种首开全国金融界先河的做法,为国有商业银行走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找到了新路子。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工行浙江省分行对全部贷款的全过程监控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一是对新增贷款投向和质量实施标准的非现场检查,省分行在半小时内即可掌握各支行的经营动态;二是设定各项新增贷款风险预警控制线,建立起全部贷款资产质量的月度分析报告制度,按月对全省分支机构的信贷风险情况进行通报;三是按季召开资产质量分析汇报会;四是充分利用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技术,实施贷款到期预报预警制度,指导各家银行对下一个月即将到期的贷款逐户分析到期归还的可能性,对逾期不能归还的,逐户落实收贷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