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实现全国联网 上海率先突破内有隐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9日 15:08 《外滩画报》 | ||
●上海是金融中心,本地信贷资源相对不足,“咨询系统”成为其开拓外地资源的利器 ●信贷联网显示了中央政府在银行监管中一定的技术先行取向 ●在共享信息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护各金融企业的商业秘密,这是“咨询系统”面临的一个难题 外滩记者 蔡伟/报道 4月6日对于昆山这样产业密集地区的实业家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当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传出的消息称,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批示建设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历经3年攻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上海分行已经率先完成了与全国30个省市的联网通用。在此之前,昆山地区那些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在本地银行无法满足它的融资需求,企业家来到上海寻求银行支持的时候,遭遇的基本都是拒绝,银行的理由往往是:我不了解你,贷款给你成本高,风险大。给企业建立诚信记录建设"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目的,就是让银行可以实时地了解贷款企业的资信。 工行上海分行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信贷人士指出,这个系统的联网成功,使上海地区商业银行对外扩张的技术条件已经趋于完备,也使上海在跨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根据他的介绍,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龙头,其金融资产的总量和存量都相当可观,各种金融要素都很齐备,但是囿于传统的银行监管体系,对外扩张的手段缺乏有力的支撑。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和江苏苏州所辖昆山市的关系。昆山地区是典型的产业经济,大量的制造业同时也是资金需求的大户,本地的银行实力虽然也很雄厚,但远远无法满足这些企业对资金的全部需求,在最新的信贷业务方面,本地银行也很难提供,融资的形式和效率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相当距离,而这些正是上海上百家中外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按照现有的体系,上海的银行向昆山企业贷款面临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的问题。从政策上说,按照现有银行监管体系和利益格局,江苏本地银行是不希望上海地区的银行向江苏辖区企业贷款的,尤其是优质企业,大家都在争着贷款给它,一定程度上说,即使发达地区,企业也要看当地银行和政府的脸色,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贷款银行。最后找那家银行贷款,往往都是企业、银行和政府利益平衡的结果。从技术层面上说,即使各方都开绿灯,银行方面也会发现,这是一件很难操作的事情,首先是上海的银行很难了解昆山这家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它有多少实际资产?他已经向其他银行借了多少钱?他能按时还款吗?他的真实信誉如何?都不知道。按照现有制度,申请贷款企业有义务向银行提供经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有相当水分,没有人能保证这些非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所以这里面缺乏一种技术安排,就是让银行可以实时地了解贷款企业的资信,而且这种技术的实现应该是低成本的,央行的这套'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搞起来的。"工行的这位人士说。上海资金谋求"突围"不管是中小股份制银行还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都面临本地信贷资源不足的问题。 "中小股份制银行可能首先受益",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4月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纠葛不是很深,在业务创新和服务上都很有冲劲,而中小股份制银行在上海本地面临资本雄厚的四大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挤压,"加之上海特有的国有控股为主、大项目为主的经济结构,使我们生存容易,进一步发展确实很困难。所以,对上海周边地区企业的信贷服务以后必将成为中小股份制银行的重点,等到相关政策趋于完善,我们将加大对苏州和嘉兴这类受上海辐射影响较大地区的支持。"前文所提及的工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不仅中小股份制银行,对于上海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也面临本地信贷资源不足的问题。好几家银行争夺一个优质项目已经不是新鲜事。"而上海周边地区也有很多很好的企业和项目需要资金。我们去做又很困难。"记者向苏州、嘉兴等周边地区的政府机构、银行和一些大型企业相关人士广泛询问,除企业界表示高度关注外,政界和银行界绝大多数人士均表示了谨慎的欢迎。苏州某银行一位行长明确告诉记者:"这里面的利益很复杂,联网不能从根本上解除金融领域内的诸多藩篱,但确实给我们很大压力。本地银行有本地银行的优势,但在综合竞争力上,我们敌不过上海地区的商业银行。"技术先行难敌商业利益?信贷联网显示了中央政府在银行监管中一定的技术先行取向,但技术能否先行还取决于金融监管的政府需求和商业银行的个别利益之间的平衡。 "按照系统设计思想,全国范围内向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会进入这个数据库,你有多少家底,贷了多少钱,分别在那家银行贷的,还了没有,赖帐没有,都一清二楚,银行放贷就会心中有数。"何明向记者介绍。何是"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承建单位清华北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如果昆山的企业赖了当地银行的帐,再来上海借钱,上海的银行把它的贷款卡拿过来一看,联网一查,就不会再给它贷款。那些有信誉的企业也会减少借贷的成本,尽快拿到急需的贷款。"从技术上来看,这的确是一套完美的方案。然而记者从央行有关部门了解到,2000年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就正式发布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决定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制度。当时的计划是年底之前实现全国系统的联网。"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实际操作要难得多。"央行一位人士透露。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部分商业银行在数据集中时有种种顾虑,害怕从此失去自己的客户资源,不愿意把数据拿出来共享,而央行做这个系统更多考虑的是对全国范围内金融风险指标的把控。所以整个系统是在不断完善。相互妥协的过程中完成的。即便系统进入实施阶段,其效果能否达到央行预期的目标也是个问题。"实际执行是个很大的问题。从商业银行这一块来说,大家都越来越利益最大化。如果它有很多多年积累的固定贷款客户,它轻易不会把资源开放给竞争对手的。所以在上报数据给央行的时候,各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有多大的可靠性值得怀疑,漏报错报更难说了。"民生银行的张女士说。张是信贷领域资深人士,曾长期在风险控制部门工作。她对信贷联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短时间内,金融监管的政府需求和商业银行的个别利益之间还是有一矛盾的,尤其是现有的商业银行分级管理体制不尽合理,这也是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重要体制阻碍,信贷联网显示了中央政府在银行监管中一定的技术先行取向。这值得上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