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上市成算几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3日 07:2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摆在国有银行上市之路上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也许会很漫长的过程中,国有银行上市一方面要依托金融整体改革的托举,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可做 葛丰 据报道,中国建设银行向国务院递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一个整体上市方案,日 看到这条消息,笔者自是吃了一惊,当然这吃惊绝对不是因为方案被搁浅,说句实话,仅就报载内容来看,这计划未免也太过生硬。据此可知国有银行上市之殷切并处境之尴尬。 据说建行人从来都是自信四大行不上市则已,上市则必由建行打先,这次建行率先报批,想来也是出于这种心态。依据是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建行在四大行中不良资产比例最低。 关于建行的一些优势,笔者从来也是不怀疑的。现在的问题是,一直以来,国务院对银行上市的要求是“积极稳妥、不盲目攀比、成熟一家,批准一家”,这样的话,向上看自然容易“盲目攀比”,但向下看是不是就不算“盲目攀比”?还有就是,到底怎样才算“条件成熟”?是不是国家掏的钱要少一些就算“条件成熟”,换言之,上市评判到底是按硬指标还是取“相对最佳”? 按照报道中的方案,建行实行整体上市的关键要素无非是三点:一是发行注资债券,二是内部剥离不良资产,三是明确“信达债券”问题。明眼人一看便知,国有银行上市具体方案可能有变,核心内容总是脱不开这三条去的,工、农、中行都一样。 这里且按下到底谁来买单的问题不谈,先说“公平”二字。从历史渊源来说,四大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以及资本金不足问题何其相似,既然这里面不过是一些量上的不同,那么试问,所谓条件成熟与不成熟会不会就此演化成“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别人要仿效的话是不是一定就算是“盲目攀比”。 其次,从发展眼光来看,条件成熟的国有银行率先上市,当然有助于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向上并最终惠及未上市的国有银行。但是,发展毕竟是连续的、历史性的过程,它不可能超越现实条件独自存在,反过来说,在一定的阶段内,可以用以发展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四大行目前的存量规模,靓女先嫁究竟能不能带出理想中的“雁阵”,或是会不会造成很多人不愿看到的“一暴十寒”,实在是很值得思量的问题。 再次,国家投以重金扶植典型的做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又有多少必要性和科学性,这本身就是一个颇为值得怀疑的问题。从终极角度来说,上市毕竟只是手段而已,治理水平上不去,或者说发展的环境不理想,即便上市又能如何?更有甚者,以四大行的现有规模,一旦上市必然成为股市旗舰,如有风吹草动,其影响远非目前A股市场的任何公司可比,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遍观已经上市的和正在排队等待上市的境内外银行,几乎没有从独资公司而一举成为公众公司的先例,更不要说中国的国有银行连独资公司都还不算上的事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博取公众信任及承受急速转型而支出的成本必然是巨大的,国有资本根本无从发挥其杠杆效应而单打独斗,从经济上看是不合算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目前情况来看,摆在国有银行上市之路上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困难在可见的时期内也是很难消弭的。在这个也许会很漫长的过程中,国有银行上市一方面要依托金融整体改革的托举,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可做,譬如清收不良贷款、提高赢利水平、实行公司化改造,等等。至于上文提到的方案,一句话: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更何况,锅里的饭弟兄们还得分着吃。 《国际金融报》(2003年04月03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