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局势祸福辨:中国石化业产销两旺的秘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9日 07:2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杨瑞法 上海报道 “不缺油”的原因 “目前,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没有减产的打算,因为我们不缺油。”2003年3月13日,南京扬子石化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对记者这样说。 近期,美伊战争一触即发的严峻局势令外界产生担忧:美伊一旦开战,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是否会减少甚至中断,从而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但国内的石化企业似乎并不担心石油短缺。 一个事实是,扬子石化的原油三分之一来自国内的计划供应,三分之二从国外进口。去年该公司的原油进口量达550万吨。扬子石化的人士同时透露,扬子石化的原油进口来源包括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以及委内瑞拉、印尼和俄罗斯。 “扬子石化等企业现在的生产用油,大部分去年已从国际期货市场上买进,目前采购的现货只是少量调节余缺。”扬子石化这位知情人士揭开了问题的谜底,“不做期货不行,一年几百万吨的需求量,不可能等到生产需要才去买。” 但这位人士称:“总公司不允许我们单独采购。”据其介绍,期货市场的原油采购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下面的几个机构在具体操作,“我们企业也参与,跟着它一块买”。 “前年,我们在期货市场吃了不小的亏,损失很大。”扬子石化这位管理人员介绍,由于中国石化企业用油量大,参与交易的企业少,目标大,因此一些外国操盘手常在中国企业买进时故意把价格抬高,等中国企业“吃”进后,又把价格放低。他同时表示,目前扬子石化等企业一起参与期货市场采购,就可以分散经营,共担风险。 一个相应的观点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别说仗还没打呢,就是打了,也不会影响多少供应。”陈淮指出,目前世界市场并不缺油,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只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0.2%,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不到我国进口总量的1%。 因祸得福? “今年1、2月份,我们公司保持正常盈利,业绩未受油价波动影响。”镇海炼化董事会秘书吴慧淑说。 镇海炼化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1128·hk)。由于2002年年报尚未公布,吴不愿透露公司的具体业绩,但她肯定地表示:“2002年比2001年好很多,刷新了镇海炼化的记录。” 而扬子石化的知情人士则透露:“今年1、2月份,我们的效益是公司成立20年来最好的。”他并向记者释疑,“我们的优势在深加工,虽然原油价格高了,但由于乘数效应,我们的产品涨价更多。” 这位知情人士所举的例子是,扬子石化供给娃哈哈制作塑料瓶的聚乙烯,去年的平均价为5000元/吨,现已涨至6250元/吨,而仅娃哈哈一家企业的聚乙烯年需求量,就高达3万-4万吨。由于目前下游产品价格处于高位,因此扬子石化正开足马力生产。“我们现在全产全销,生产一吨,卖掉一吨。” “油价上涨,下游产品也涨,我们增加的盈利和增加的成本基本抵消。”上海石化一位高层透露,上海石化去年实现利润约10亿元,今年前两个月,盈利虽不及扬子,但仍稳定在去年的水平。 “汽、柴、煤油的定价受国家指导”,吴慧淑解释,镇海炼化还有30%的小产品,如苯、沥青、丙烯和聚丙烯等,企业可以自主定价。由于“乘数效应”,利润空间很大。 对目前石化行业购销两旺的状况,上海石化科技开发公司负责人朱岿然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假象,“并不是真有那么多需求,而是有人在囤积”。陈淮对此的看法是:“现在石油价格波动是因为心理预期和投机造成的,有人有心要炒高,并不是因为供给增加或减少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述所有采访对象都向记者陈述了他们的判断,一旦美伊战争爆发,油价就会迅速下跌。他们的理由,正如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所言:“美在中东的首要国家安全利益,是保证波斯湾的石油以稳定的价格流向世界各地。” 一次洗牌机会 无论上海石化、扬子石化还是镇海炼化,都不担心目前世界石油供应会短缺,他们忧虑的是,一旦美伊开打,会导致石油运输不畅,从而真正对中国石化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然而,他们更愿意将目前的油价上涨视作一次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它已促使中国石化行业全面复苏,另一方面,“适当保持一点通胀,还能刺激消费”。陈淮则认为:“这次石油涨价,也许给中国石化行业提供了一个重新洗牌、占领市场的机会。” 陈淮介绍,目前全世界的石油产量仅33亿吨,但石油加工能力却达40亿吨,我国周边地区就有10亿吨。其中日本2.6亿吨、中国3亿吨(含台湾地区6000万吨)、新加坡8000万吨,印尼4000万吨。 “石油涨价固然对中国有压力,但还有比我们压力大的呢。”陈淮认为,中国有13亿人口,尽管石油涨价,但我们的下游产品仍拥有广阔的市场。“其它国家(的石化产品)卖给谁呀。”陈淮这样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