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蛇吞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7日 15:22 《商务周刊》杂志 | ||
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中,已少不了京东方的名字。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走出海外,可以算做中国企业的成功。不过,中国企业和市场中本身存在的问题,远不只“并+购”简单地拼凑 2月12日下午,京东方科技集团对外界正式宣布,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资产交 受此消息刺激,2月13日,京东方上市股票(000725)开盘后便大幅上涨,牢牢封住涨停。 对于这起迄今为止我国金额最大的高科技产业海外收购,外经贸部和北京有关官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京东方以卖方信贷方式完成了对韩国现代旗下平板显示器子公司的收购,在韩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显示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实力和眼光。” 京东方自己的宣传材料写道:“这一收购标志着中国内地企业第一次掌握了TFT-LCD的核心技术,它对于全球液晶显示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带来深远影响……京东方将年增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左右。”这个50亿元,已经超过京东方现有主营业务年收入2倍以上。 京东方还同时公布了为期5年的“龙腾计划”:2003年公司的主、合营业务收入要达到150亿元,其中基于IT制造业的主营收入要实现100亿元目标,税后利润和净资产利润率都要比2002年增长一倍;在2010年营业收入要实现100亿美元。“依靠规模效应实现IT大制造,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做成第二个联想。”京东方公司董事长王东升对记者吐出豪言。 王东升说这般话的时候,底气十足。近几年,京东方经营状况并不太好。2000年和2001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22.35亿元和26.84亿元的收入,2002年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但其利润确实出现了下滑。2002年3月是京东方利润连续下滑的七个财季。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成立于1952年,当时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197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只18英寸的彩色显像管,1982年开始生产液晶显示屏,1993年股份改组,正式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早已开始了扩张之路。从1982年开始,京东方通过合资、改组收编于旗下的项目近百个,还有不大不小的在建生产线。但以其控股的北京松下显像管厂出现严重积压亏损为代表,王东升清楚地意识到了两点:一,CRT(显像管)固然是京东方的老本行,“传统显像管电视已经发展至夕阳阶段”;第二,依靠合资这种方式很难达到提升自身技术和盈利能力的目标。 “以巨资对HYDIS的TFT-LCD业务的收购,就是希望凭借提高技术含量,最终提高利润。”王东升对《商务周刊》说,“技术含金量高了,提高利润是早晚的事。” 京东方已经掌握了CRT(显像管)、VFD(真空荧光管)的显示技术,在2002年,京东方的真空荧光显示屏全球销量排名第三、STN液晶显示屏第五。但是根据王东升的说法:“作为将其业务定位在显示领域的高科技公司,进军新一代液晶显示领域TFT-LCD是我们的梦想。”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是一种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与彩色显像管相比,具有轻、薄、低辐射、节能和环保等优点,是未来显示方式的主流。“该产品属高度的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且技术主要控制在日、韩等国际大厂手中,前景诱人。”王东升说。 “拥有TFT技术,这个梦我们做了好几年了。”王东升毫不掩饰。 早在5年前,京东方就专门成立项目小组对TFT-LCD及相关技术进行跟踪、研发与论证。2000年以来,京东方加快进入该领域的实质性行动,先后与多家跨国公司进行技术交流,研讨合作发展TFT-LCD事业模式。 王东升多次直言自己的雄心:让京东方这家排名国际第九位的显示设备厂商向行业的领头羊靠拢。现在,他把梦想寄托在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给京东方带来的变化上。 “京东方计划实现2010年100亿美元营收目标,是从布局TFT-LCD收购开始的。”王东升说。 伺机并购 国内投行人士称京东方为“并魔”,干脆有人称为“蛇吞象”。因为从酒仙桥工业园区中门脸不大的办公楼来看,京东方并不算强者中的强者。它到底是不是“显示技术大腕”?市场对京东方实力的考证,自并购计划传出时就开始了。京东方没有哪种产品线在市场上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显示器的年销售量低于300万台,而同年度国内市场占有量为5000万台左右;IT服务和网络系统等其他业务营业额排名在十名之后。内有联想和方正等久违的厂商,外有索尼、三星、飞利浦这样的杀场老将,京东方的实力无法向任何一边靠拢。专业人士的评价是,京东方的处境的确有些尴尬,尽管他没有提供京东方其他业务的数字。只是说,扩张是京东方强化主营业务的手段之一,京东方必须扩张,在尽短时间内补足短板。 按照京东方内部人士的说法:虽然京东方的业务拥有量现在还没法和联想相比,挤进终端显示技术核心位子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并购还是能带来好运气-——“今非昔比”。 不过,王东升也为液晶头痛过:“这是个技术和市场周期都很短的行业。”历史上,京东方曾出现过产品停滞性不前的教训。“我们必须在技术上突破。这就是我们要找到新的扩张价值。”王东升说。 技术领先无非是两条路子,自主开发和购买技术。要么就甘愿选择追随者的角色。 既然选定了在2010年做到100亿美元的目标,追随者自然不是王东升的选择。尽管这样的战略决策在公司内部是经过争论的,对于在圈内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王东升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这样,一条路摆在了面前。王东升不得不考虑,如何在短期内提升生产技术,生产出大量现成的产品。 自主开发周期长,而且把握不住市场的最新动态,这一条路很容易就被20多年前有着辉煌自主开发传统的京东方否定。当时京东方董事会认为,合资、扩大规模是公司最大的优势,只要在技术中搞出点眉目来,就理应会成为市场的领先者,现在这种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液晶显示技术将成为王东升的杀手锏。从近几年的经历看,京东方选择海外扩张是迟早的事儿。 并购举措 王东升现在的职务是京东方集团董事长,全面主持公司一线的战略决策。从最早的基层员工做到董事长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液晶显示技术活跃时,他变得开朗了。王特别讲了一个故事,松下与之会面时,将“心”作为礼物送给他。王说,这颗心就是液晶显示的核心技术。 京东方已经掌握了CRT(显像管)、VFD(真空荧光管)的显示技术,在拥有韩国现代所掌握的TFT- LCD液晶显示技术后,京东方可以形成包括上游供应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在内完整的显示产业链。这是京东方显示帝国的重要一环,拥有TFT-LCD将直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直接提高的50亿元年营业收入,让身为董事长的王东升不能不为之心动。 现实状况非常明确,现代下面的液晶显示器在现代集团中的位置显然已是今非昔比,而且内地TFT- LCD生产方面刚刚起步,需求非常快。国内同类厂商也曾尝试过这种生产技术,而事实上并没有成功,上广电就是其中之一。王东升的决定就是从此开始的。 王曾多次负责京东方的合作项目,并亲自主持相关重量级谈判。2002年,王东升一手筹划京东方的两次并购。一次是2002年6月,计划与台湾剑度联合并购现代HYNIS,而另外一次就是这次3.8亿的单独并购。 据报道,英国《金融时报》曾在2002年10月专门撰文分析过HYDIS,当时全球低芯片市场萎缩,现代集团陷入巨大债务危机中,HYDIS的TFT-LCD成了现代集团的鸡肋。而王东升对记者说:“我们三年前就考虑收购现代的TFT-LCD部分,始终在等低潮期,这样就可以花很少的钱购买到HYDIS。” 第一次联合并购行动是京东方本部与剑度公司联合达成的。双方在共同建立合资公司后,准备共同拥有HYNIS80.1%的股权,其中京东方占28%,剑度占52.1%,其余为HYNIS持股。但之后,扩张之心越来越迫切的京东方提出改变持股比例,自己持股为52.1%,剑度持股28%。但剑度对京东方的资金额产生怀疑,双方协议最终在两个月内破裂。 第二次单独并购的进展经历的时间更为漫长。在第一次联合并购失利后,董事会内部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HYNIS价值过高,并不是京东方所能承担的。理由是,获得液晶显示产品市场领先固然是京东方“龙腾计划”的关键,不过,市场份额增加可以通过合资、引进国外生产线等模式解决。其中在引进国外生产线方面,海通高科曾经尝试过,而上广电曾采用合资的方式引进技术。 但是王坚信,引进生产线和合资的方式都不可取。因为合资时,京东方根本拿不到核心技术的所有权。他的解释是,京东方海外并购,他可以争取上层力量的支持。京东方在北京市发展计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并购的技术问题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资本因素则是其次。王东升给出了如下分析理由: 首先是HYNIS整体发展成熟,从技术到生产已成规模。如果能够整体并购,不仅可以提供技术,而且以韩国的生产能力可以保持大批量供货。更重要的是,成熟的产品线可以减少整合难度,而这多年来一直是京东方的软胁。 其次,在HYNIS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债务重组的举措,现代电子株式会社整体业务处于紧缩,当然可以降低估计值,谈判进程比较容易。 第三,并购的更大价值在于其完善的业务,这是争夺市场的关键。HYNIS有完整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渠道,这对京东方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经过反复讨论,以王东升为首的购并小组进行了比前一次更强烈的公关。当王东升第7次飞往汉城时,董事会的争论已经渐渐平息,单独并购HYNIS在京东方内部成为主流。 “考察回国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现实状况的认识。京东方整体技术落后15年,根据显示技术领域产品的更新速度,近两三年稳定占领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王东升说,国外厂商已推出了成熟的液晶显示产品,而国内像长虹、海尔、TCL等厂商在这方面动作不可小视,“经过价格战后,他们参与到液晶显示产品上的竞争是早晚的事”。 “基于现在基于技术的竞争,必须在短期内实现产品升级;这只有启动并购的砝码。”王东升说,“并购难度大,但必须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其实,王东升的行程并非只往返于汉城和北京,在短短三个月中,他到过中国内地的近二十个城市,还不包括香港。他数次盘旋在美国的上空,目的只有一个,增强京东方的市场吸引力和投行的信任。他很明白,自己想吞掉HYNIS,可现在的胃口并没有那么好。 用市场说话 “猎物”找到了,可是身价并不低。王东升进行的是一场地地道道的资本游戏。依靠京东方的注册资本根本没有实力吃掉这一庞然大物。并且,在并购行为具体实施前,金融机构会对购方和被购方的价值重新进行评估。 对于京东方,评估价值取决于注册资产,公司全部资本价值。评估价值将最终决定京东方并购的可能性和争取贷款的机会,也决定了京东方在并购协议达成时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对于HYNIS的价值则包括如下方面:股价市值,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评估,价值评估标准。而价值评估标准将直接关系到京东方的并购成本。对于并购价格,现代是早有预计的。开始现代提出了7亿美金的交易价格,后来急于抽身的现代又称在4至4.5亿美元之间就可成交。但从现实的条件和京东方的资本状况来看,无论韩方提出怎样优惠的协议价格,京东方都必须用融资解决并购资金缺口。 对于中国公司而言,获得国内银行贷款并不容易,因为国内对资金管理和外汇管制非常严格。京东方资金力量的单薄程度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当时台湾剑度公司退出联合收购计划的原因。 “更何况按照京东方的资金规模,赢得上亿美元的贷款更是天方夜谭。再加上国内没有熟悉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的金融机构,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本流失。”京东方董事会秘书仲会峰说,京东方只有向国外融资机构寻求帮助。 其实,在第一次联合并购时,以王为首的并购工作小组就请海外兵团出主意。收购价格再高,凭着国有企业的前身和国家一级信用支持,也可以获得国外银行贷款从而顺利实现并购。 京东方最终达成了与花旗银行的合作。原因很简单,花旗银行的分析师们和业务经理们对跨国并购的游戏已游刃有余,并且熟悉中国资本市场规则和国外通行的资本评估方式。 这时花旗要扮演的角色一是财务顾问,二是海外融资。更形象地说,花旗的作用更像是天平的指针,在现代和京东方之间寻求价值的平衡。在几经谈判后,并购案最终以3.8亿美金的购并价格成交,并且为京东方争取到韩国银行总额为2.1美元的贷款。这其中包括韩国发展银行的1亿美元,韩国汇兑银行的5000万美元,Wori Honk Bank的3000万美元,其余是Hyundai marine &Fri的贷款。据称,贷款利率水平也是非常优惠的。 京东方以3.8亿美元得手,获得了比报价少2000万美元的优惠。有关投行人士解释说,这是由于按照韩国有关规定,在披露信息三个月内不得再与其他厂商洽谈收购事宜。三个月的排他期,使HYNIS价值有些缩水。 整合悬念 国内人士认为,并购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购并后的整合并不可小视。整合之事虽然指日可待,但顺顺当当地完成整合并不容易。 HYNIS被购并的技术是现实已经产品化的技术,基于此,京东方对HYNIS购并后的整合大致包括三个层面,核心技术能力整合,现有的营销体系整合和管理团队的整合。并购专家指出,整合比并购的过程难度更大。 现实的显示器市场中,各路厂商虽不是杀得你死我活,但品牌之间的比拼是显而易见的。况且,整合会消化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目前,王东升正在和他的部下一道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其中包括推进STN-LCD屏与及TFT模块背光源等项目,在整合中,京东方增加的投资接近1.5亿元。王东升为首的并购小组已经落实了一系列的附加项目,并且在北京建立同样的生产基地,以加速技术产品化进程。并且,近期已增发A股用于冷阴极荧光背光源项目。 据透露,工作小组由12人组成,京东方派出以董事长亲自挂帅的小组分别从业务和生产方面进行。财务人员负责当地事务,其中财务顾问是特别招聘的。在访问时并没有透露姓名,但财务人员已同花旗等金融顾问保持了长久的联系。据业内人士估计,这12名工作人员将在汉城停留超过数月。目前,到HYNIS现场的中国工人已超过50名,王东升说,中韩双方员工表现得十分友好。 保持持续的研发能力是双方都非常担心的。现实的情况是,生产线非常成熟,但后期技术储备并不是很强,由于现代电子集团的负债问题,已经弱化了其原有的研发能力,而经过京东方并购的波折,技术功底又会有所弱化。王东升强调:“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技术,对京东方也是个不小的问题。” 业内人士告诉《商务周刊》:HYNIS研发和制造通常由不同部门来分担的,而并购时,最容易的就是研发和生产脱节。并购后投资生产稳定住生产,保障现有订单,其次再谈研发,这就为将来埋下了阴影。而如何让研发中心、生产、渠道一起来做,京东方必须在短时间内全面推动此事进展。 韩国的相关机构对HYNIS的营销情况表示担心,韩国人讲究服务信用,而这条生产线由中方参与运营后,可能会在商业模式上做出改变。从而失掉部分原有客户。 《朝鲜日报》指出:“中国企业并购我国液晶显示器占尽便宜,但还是加速了两国技术合作。我国技术已经领先,这也是韩国技术走出国门的好机会。”不过报道中称,韩国TFT-LCD的业务交与中国企业经营后,韩国人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因为韩国人担心,中国人不会把这项技术经营持久。 王东升坦言,京东方对HYNIS的收编将是全方位的,包括技术、生产线和销售渠道。但就在京东方实施“龙腾计划”时,国内竞争对手和国外厂商反映速度极快。仅通过海外并购,坐到业界老大的位置没那么容易。 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中,已少不了京东方的名字。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走出海外,可以算做中国企业的成功。不过,中国企业和市场中本身存在的问题,远不只“并+购”简单地拼凑。在并购中,京东方只是迈出第一步,前面的路还很长。 2月下旬的某日,王东升双脚终于落地北京,沧桑和喜悦同时写在脸上。挥手间,可见10年的成就:比企业创立初期增长56倍。但在2010年100亿美元的梦想,并购价值几何,王东升心中滋味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