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南下觊觎空调前三 明确技术战术的策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1日 14:01 京华时报 | ||
作者:段志敏 王立莉 3月初长虹CEO倪润峰悄然来到广东的时候,当地媒体和家电企业都在猜测倪润峰秘密行动的目的。昨日上午谜底被揭开———长虹空调在广东中山宣布:斥资3800万元打造空调博士团队。原来彩电大王正挥师中国空调根据地华南,欲做空调业前三。倪润峰打技术战 倪润峰和他掌舵的长虹公司一向是以“上量+价格战”出名的。但在空调业,长虹明确走上了技术战的路子。 昨日上午在广东中山会场上没有出现倪润峰的身影,长虹执行副总裁李克兴宣布,长虹空调投入3800万元巨资组建起了实力雄厚的空调研发博士团队。 该团队三位核心成员分别为长虹空调总经理、卡诺国际制冷大奖惟一华人获得者李进博士;主持开发大清快空调的长虹空调研究所所长杜志孝博士;以及空调静音技术及制冷技术专家钟明博士。 据介绍,这三位博士都是所在领域的知名专家,且对中国空调及制冷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3800万元巨资,包括全体博士团队成员的薪酬奖金、博士团体的研发设备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投资。李克兴表示,随着新品研发的深入,长虹还将追加空调博士团队的研发投入。 会后李克兴接受采访时承认,长虹投入3800万元巨资打造博士团队的想法由来已久,借此在中国空调业的大本营华南突出奇兵,进而图谋国内空调前三阵营。 李克兴说,素以技术和品质著称的长虹空调遇到众多单纯低价空调的冲击时,长虹已下决心,以技术研发和品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因此在技术研发和品质保障方面投入重金攻关。挺进“薄利”行业 众所周知,包括顺德和中山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全国最完备的家电产业链。珠江三角洲积聚了大量家电业技术、营销、生产及管理的各类优势资源,并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家电钣金、塑料件、模具开发及其他配件的供应基地。尤其是中国空调业的大本营,格力、美的、科龙等一线品牌皆屯兵于此,每年在广东市场至少都有十几个亿的收入。 正因为如此,除上述一线品牌外,TCL、万家乐、格兰仕、小鸭、奥克斯等空调新军也纷纷进入华南市场,将广东定位为其发展壮大的根据地。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空调市场涌现出的三四百个新品牌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出于此地。这些小品牌多属“螺丝刀工厂”或作坊式的,扰乱了空调行业秩序,也给空调正规军造成很大压力。 特别是在2002年里,各空调企业日子极为艰难。2002年中国市场全年空调销量为1500万台,创造历史新高,但销售总额仅为350亿元,比2001年下降20%;总利润约20亿元,比2001年下降22%;特别是行业库存超过700万台,库存增幅为53%。相关调查显示,2002年中国空调业80%以上的企业没有或是利润大幅度下降。 “我们此时进来就是要站稳华南、进而占领全国市场,让这场战争更激烈,实现真正的行业洗牌。”而长虹空调经营部部长黄益欣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话,传递出一个信号:彩电老大的空调战役已经打响。做高性价比空调 在昨日的大会上,长虹集团高层透露,2003年长虹已制定了空调销量突破260万台,冲击行业前三的新目标。 据长虹空调经营部部长黄益欣介绍,长虹空调自1996年上市以来,产销量逐年上升,尤其是2002年更是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年空调销售累计突破110万台,在空调行业名列前茅。经过5年不懈努力,先后4次技术改造,长虹目前在空调研发制造领域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拥有齐全的生产及检测设备,10余个全性能检测实验室,年产能达280万台,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空调研发与生产制造基地。 另外,随长虹海外步伐的加快,长虹国际化经营的局面正蒸蒸日上,长虹空调在海外也逐渐声名鹊起。自1999年长虹合资成立长虹先锋公司生产销售长虹空调以来,一年时间里,便成为印尼空调市场第一品牌,并带动长虹空调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强势增长。不断放大的东南亚市场成为长虹空调华南基地的有利保障。 而经过两年对中山三荣空调的全面改造,长虹在广东中山的空调基地不但站稳了脚跟,且已达到年产50万台空调的能力。2003年长虹还进一步扩大广东长虹的功能优势,在稳固空调生产基地外,还建成了年产20万台背投电视的生产基地。因此,在长虹的整个战略布局上,华南基地不再是单一的空调基地,还成为长虹空调、背投电视及其他各类产品生产的综合基地,这是其他空调厂家所不能比的。 “2003年长虹空调无论在成本、技术、质量,还是在价格上都极具竞争力,堪称同类空调中性价比最高的空调。”黄益欣说话语气显得非常自信。业内不太看好 尽管长虹空调此次屯兵华南、图谋全国来势汹汹,对此,其他空调企业保持了相当的冷静。 广东科龙集团副总裁严友松认为,进军“微利”的空调业,也许只有冲击行业前三才有出路。因为加入空调行业的竞争没有中间地带,要么不断付出资源代价、冲击行业前三、建立品牌效应,要么就是收效为零、被竞争洗牌出局、无法生存。严认为,长虹必然要为立足付出更多的代价。 但冲击行业前三不可能是一日通罗马,主流品牌已把进入整个行业的门槛提高,目前空调价格战已在主流一线品牌间展开,没有规模、没形成品牌都是没有竞争优势的,而且在销售通路上,经销商也多与强手联合。在此方面长虹也没有优势。 苏宁电器华北大区总经理范志军认为,TCL、海信都已把产品线扩展到了白电行业,而长虹此次屯兵华南,表明它跨入白电市场竞争的决心很大,从目前北京空调市场来看,长虹空调并不占有比较大份额,而且新品牌需要有个性化表现,才会在竞争中战胜老品牌。 海信北京区空调事业部经理曹勋功也认为,在长虹品牌的大旗下,彩电的市场影响力未必能给空调产品带来同样的市场甜头。从近三年在北京市场的销售排名看,长虹空调并不乐观。他举例说,在目前北京空调市场上,要高品质有海尔,要变频有海信,要定速有美的、LG,要时尚有伊来克斯……对后跟进者(如长虹)来说,门槛已经很高,竞争已经很难。长虹目前在空调研发制造领域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本报记者温凌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