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跨国并购:昔日外国公司钟情如今刮起中国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3日 15:27 粤港信息日报

  提到跨国并购,人们想到的自然是外国公司,几乎没有人会与中国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而如今跨国并购刮起“中国风”

  -本专题撰文:记者何晓晴

  [相关链接]

  官方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境外非金融类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中方投资额93.4亿美元。其中2002年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共新批境外非金融类企业350家,协议投资总额14.46亿美元,中方投资额9.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48%和25%。2002年中国境外投资项目的一个新特点就是大中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2002年中国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平均投资额从上年的252万美元提高到281万美元,是历年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平均投资额的2.1倍。

  上海企业频频抢滩

  在跨国并购的众多案例中,上海企业的表现无疑最引人关注。2002年以来,上海“军团”频频抢滩跨国并购市场,先后用上亿美元成功吞并6家海外知名企业。至今,大步走出去的上海企业不断组编“国际舰队”,做大国际市场,兴办海外企业670多家,投资金额近10亿美元。

  2002年10月,上汽集团出资5970万美元收购韩国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成为上海企业在海外购并金额最大的项目。上汽“借道”通用入股大宇得到的不仅是分红,还可进一步利用通用大宇的全球网络“借船出海”,扩大市场。

  上海海欣集团出资2500万美元,“吃”进美国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的销售网络和46个商标品牌的永久使用权,毛纺服装面料的生产能力将提高到占世界生产能力的25%以上。同时,公司将在占全球60%服装市场的北美和加拿大拥有一个信息、销售的桥头堡,为公司产品进入北美市场铺平了道路。

  上工股份拟定向增发不超过1亿股B股,运用2430万美元的募集资金分步收购世界著名工业缝制设备制造企业德国FAG下属一家子公司股权,直至取得控股权,以实现原有技术、市场、品牌的提升。

  上海电气集团在海外并购中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与美国晨星公司共同出资900万美元买下了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司的所有技术和设备。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秋山双面多色胶印机,在2002年上海工博会上一举获得金奖。

  上海制皂集团也成功收购了2家美国企业,为企业增添了多条镍铬、镍氢、锂离子、锂聚合物可充电电池生产线和10多项专利,生产技术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应该说,上海企业的跨国并购,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当前,全球经济尚处于低谷,上海企业对外投资适时从传统的新建企业转向以购并企业为主,通过在海外快速买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从而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重大购并风生水起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企业所组成的跨国舰队,不过是一系列海外并购潮流中的几朵浪花。其实,中国的一些著名企业早已觊觎美国、欧洲的著名企业。

  海尔:实现本土化经营

  早在2001年6月,海尔集团就收购了欧洲家电名牌云集的意大利迈尼盖蒂的冰箱厂。6月19日,在青岛海尔总部,海尔集团与意大利有关方面签订了收购合同。根据欧洲当地市场的历史、文化、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特点,海尔在欧洲市场选择了以收购而不是投资建厂的方式获得本土化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成为中国白色家电企业首次跨国并购。

  海尔收购的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所属的这家冰箱厂位于意大利帕道瓦PADOVA省,占地2.2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在其所在地区聚集了许多著名制造厂家,如惠尔浦,CANDY,扎努西,欧盛等都在此有制造基地。海尔意大利工厂设备先进,冰箱生产线是环戊烷、异丁烷氟利昂替代生产线,工厂内部实行先进的MRP软件管理系统。利用这个并购后获得的生产基地,海尔主要进行家电及其零部件的生产、进出口、采购、销售等。至此,海尔不仅在美国实现了设计、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在世界家电名牌云集的欧洲也实现了同样的本土化经营——海尔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有设计中心,在意大利米兰有营销中心,而此次收购的冰箱厂是制造中心。这样一来,海尔不但拥有了欧洲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而且具备了参与当地制造商组织并获取信息的条件,从而为实现在欧洲的“三融一创”(即融资、融智、融文化,创世界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90年海尔走出国门开始,至今海尔在国际市场上打拼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建立了2个海外工业园、13家海外工厂和4.8万个营销网点。海尔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出口创汇4.2亿美元,2002年,海尔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近10亿美元。海尔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第六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具备了与世界一流家电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就是这样,海尔一手抓住全球用户资源,一手抓住全球供应链资源,不断拓展自己在世界版图上的位置。

  华立集团:瞄准世界领先技术

  研究和开发一项核心技术,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要冒很大的风险。跨国并购则是以低成本获得宝贵的核心技术和大量人力资源的捷径。华立集团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并购之路。

  2001年10月,华立集团完成了对飞利浦集团在美国加州圣何塞的CDMA移动通讯部门的收购。通过这次收购,华立集团获得的不仅仅是资产,还获得了手机行业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

  华立集团董事长汪立成认为,美国和欧洲有许多小企业,它们已经掌握了某些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但它们缺乏资金,中国企业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去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另外一些大企业在自己产业资源配置调整中也会出售一些跟主营业务配套的业务部门,这些部门有可能就掌握了某一领域的核心技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华立集团完成了对飞利浦集团在美国加州圣何塞的CDMA移动通讯部门的收购。

  我们知道,手机的技术含量,主要集中在手机芯片和基于芯片基础与参考设计这两个方面。目前,国内18家企业获得了CDMA手机生产牌照,但却没有一家拥有核心技术。而华立集团因为这一收购一下切入到了3G核心,掌握了CDMA手机生产的上游核心技术——芯片软件设计及整体参考设计相关业务。这样,美国高通CDMA芯片独霸中国市场的格局将不复存在。

  值得称道的是,华立的收购时机恰到好处。就在飞利浦宣布退出CDMA项目几周后,中国联通就在深圳与高通达成正式上马CDMA项目的合作计划,预备投入120亿人民币,第一期用户1330万,并以每年1000万户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如果华立集团晚一点下手的话,联通项目的巨大诱惑力将使得收购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华立集团想以原先的价格完成购并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收购效益十分明显。

  中海油:获取国外天然资源

  获取国外天然资源也是部分著名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一种考虑。2002年1月21日,中海油(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5.85亿美元的资金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资产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并获得每年4000万桶的份额原油。这是目前中国公司并购国外资产数额最大的项目之一,它拉开了中国企业在新的一年向海外进军的帷幕。

  据了解,瑞普索公司是西班牙国家石油公司。此次中海油收购它在印尼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是:东南苏门答腊65.34%权益、西北爪洼海上36.72%权益、西马杜拉25.00%权益、坡棱50.00%权益、布劳拉16.70%权益。而这五大油田的总储量是探明7.33亿桶、探明+控制9.31亿桶,总产量是8370万桶/年。由此,按照中海油已拥有的净权益,它获得的油气储量将是探明3.6亿桶、探明+控制4.61亿桶,它获得的油气产量将是4000万桶/年。并购完成后,中海油在其中三个油田担当作业者,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

  这次并购是在国际金融市场连续调低利率的情况下运行的,而当时原油价格又处在两年来的低位,这使中海油收购资金成本降到了最低。这项收购计划在国际资本市场引起空前反响,国际著名银行的分析师认为:“此次并购价格在S1.7-2.0/桶(推测数据,实际为S1.63/桶)之间,比泰国国家石油公司购买Medco公司S2.1/桶油当量的价格低”;“假设以6亿美元成交,则是一次价格公平的交易”,由此可见收购成本之低。

  此次中海油并购海外油田,是其母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这家在中国拥有海上石油开采权的企业,提出要用5年时间以较强的赢利能力跨入世界500强。在跨越式发展战略中,资本运营和并购无疑是重要手段。据悉,2001年中海油及其母公司先后获得了美国标准普尔公司BBB和穆迪公司B AA2的债信评级,这两个评级均为中国企业当时所得到的最高评级。而在国际资本市场,这样一个优秀表现,无疑会赢得国际风险投资商更多的青睐,形成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这也是它能成功收购海外油田的关键所在。

  跨国并购海阔天空

  中国著名企业的跨国并购虽然有了不俗的业绩,但相对于全球规划庞大的跨国并购市场,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对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跨国并购时代将要到来。

  2002年11月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说,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2002年12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林宗棠在一个重要的座谈会上提出,工业企业应积极争取在5-10年内,创立数百项中国名牌产品和几十项中国的世界名牌产品,形成几十家大型跨国企业。这预示着大批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参与跨国并购的机会已经来临。

  当然,跨国并购要迎来“中国时代”,既有赖于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保驾护航”。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现行一些涉及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实施条例还只是有了一个基本框架,而且主要是针对解决跨国新设企业,对跨国并购缺乏可操作性,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规程。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跨国并购法律体系,改善国内企业并购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地方行政干预,积极鼓励和推动跨经济区域的行业整合。而国内更多的企业要走向跨国并购,必须从区域内企业并购和组建集团,至跨经济区域的企业并购和组建集团,然后再走出国门迈向广阔的国际并购市场,开创中国企业大规模跨国并购的新时代。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奥斯卡 T508手机 首饰
 
  新浪精彩短信


新闻冲浪知天下事
赢MP3、彩屏手机

5元!激情男女宝典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花 儿] 做梦
[马浚伟] 突然假期
[郭富城] 掌纹
[和 弦] 梨涡浅笑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产业资讯诚招代理!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生活水处理设备
卖:国际顶级域名
企业推荐
顺沪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艺野室内装饰有限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热招
   手机有礼武汉分类
   春季旅游江苏行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