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秘密推出特殊理财计划 挑战金融监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2日 12:17 财经时报 | |
“招商受托理财计划”每份10万元,客户将自己的储蓄存款转入招商证券在招商银行开立的专户,由招商证券负责理财,招行暗中“保底”;非常像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可能对中国金融监管提出新课题 本报记者张小彩 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最近秘密推出一种介乎银行存款和开放式基金之间的代客理财产品——招商受托理财计划。据银行业内推测,这个计划以极低的推广成本,在10天内归拢了10亿-15亿元资金。此举被认为有利于解决目前国内银行的储蓄率过高而证券公司资金又十分困难的问题。另外,从这个产品出台的背景和市场的反应看,非常像当年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并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课题。美国曾发生过类似的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李焰告诉《财经时报》,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通过巧妙的产品设计,绕过了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及跨越分业经营的障碍,最终导致美国限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Q条例”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3年出台的有关金融分业经营的法律)的废除。 市场热烈追捧这是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精心策划的产品。据透露,其间还有一个“高参”是国际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对这项业务,招商银行极其低调,并且速战速决——原计划2003年1月1日开始办理,15日结束;事实上,由于凭证邮寄问题,在北京及另外几个城市招行柜台办理的这项业务,准确的历程只有8天;而且除了电话通知“金葵花”客户——这是招商银行的优质客户,一般要求存款余额连续3个月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没有做任何媒体宣传。但是,低调推出却赢得了市场的高调欢迎。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全国几大城市均有热烈反响。多家商业银行也因此感受到了压力。尤其在深圳,一些客户从其他银行转出存款,办理招行此项业务。北京地区原定3000万元人民币的任务,8天时间竟然完成了7000万元。据银行业内人士推测,不到10天,有10亿-15亿元人民币资金参与了此项计划。不过,目前在招商银行的柜台上已经找不到任何痕迹了。《财经时报》本周询问柜台人员得到的回答是:“好像没有这种业务吧?有也已经不办了。具体情况您还是咨询个人客户经理吧!”在招行某支行办公室,一位个人客户经理告诉以客户身份前来咨询的《财经时报》记者,有关这项业务的书面资料是与合同装订在一起的,已经签订的合同被作为重要空白凭证严密保管,无法提供。来自另一个渠道的消息称,未签订的空白合同也已在发行结束后两三天内统一销毁了。 产品特色这项业务本身并不复杂,产品全称是“招商受托理财计划”,属于针对招商银行的贵宾客户“金葵花”客户提供的一项个人资产增值服务。这个产品类似于基金,每份10万元人民币,客户只能购买10万元或10万元整数倍的份额。客户与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签订三方合同后,客户把自己的储蓄存款转入招商证券在招商银行开立的专户,由招商证券负责理财;公开的收益预测是1.98%—5%。一个微妙之处在于,“招商受托理财计划”没有明确其中的“招商”,是指招商银行还是招商证券,或者二者都有。在其宣传品中对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描述:“招商受托理财的受托人是招商证券,招商银行仅作为代理人,协助客户委托人完成委托合同的签订、投资情况的查询,以及本利情况返还等事宜”。从字面看,招商银行只是一个代理人或中间人角色,“招商受托理财计划”更像一只招商银行代理招商证券发行的私募基金。但实际上,招商银行的角色并不那么简单。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在介绍此产品时告诉“客户”:“招商受托理财计划”的最低收益相当于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1.98%,招商银行将对这个收益保证支付,但这一条不被写入合同。当被问及为什么未将“保底收益”写入合同时,客户经理的回答是:这是“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当被问及合同里为什么不写明如果发生投资亏损,客户利益如何保证时,客户经理的回答是:这就要看你对招商银行是否信任了。客户经理的“口头保证”,使这个产品拥有了类似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和类似开放式基金的双重特性。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还做了这样的介绍:与开放式基金相比,这个计划的投资成本低,没有委托费用,没有提前终止委托费用,不收转账汇款手续费。 分流储蓄业内认为,这项产品的预期收益并不高,但适应了对银行储蓄有偏好的投资人群,达到了“三赢”:除了客户,招商银行可以巩固已有并吸引更多的“金葵花”客户,同时赚取了结算手续费;招商证券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大规模的资金和优质客户。据上海证券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证券公司获得大笔理财资金的成本一般在8%左右。“撑死银行,饿死券商”——这是人们对2002年中国金融资产分布状况的一个形象的描述。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国内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7万亿元,全年累计增加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创历史新高;储蓄存款增幅大大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的幅度和GDP增长的幅度7.8%。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却不死不活地经受着严冬的考验。去年,整个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占了67.4%,股票投资只有7%,国债投资是8.8%,基金的投资占5.4%,人寿保险1.9%;2003年情况更严峻:春节前后的40天里,仅工商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就突破了1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52亿元。很多经济学家都对此表示过担忧。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最近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储蓄占比过大,表明居民直接消费不足,参与投资也不足。如果存款额继续攀升或居高不下,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据消息人士透露,招商银行这次销售的准基金产品,是招商证券为度过“寒冬”提出的动议,但客观却为把银行储蓄存款转化为投资提供了新的思路。 挑战分业经营但是,这项业务也有不太明朗之处。例如“受托资金混户”。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规定中有一条:“受托人必须以委托人的名义设置股票账户和资金账户,并通过委托人的账户进行受托投资管理。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受托人可设置专门账户对委托人的资产进行管理。”《财经时报》电话打到了招商证券投资部,但他们并不愿意对此给予更多的解释。另外,银行的角色及1.98%的口头承诺可能也正如招行的一位客户经理所说:是个“微妙的擦边球”。这个产品对多数银行也并不具备模仿性,因为它实际上利用了招商局集团经营的优势:招商银行可以把自己的优质客户介绍给招商证券,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担保人”角色,因为两家有非常密切的渊源。招商证券早期是招商银行的证券营业部,1994年独立出来成为招商银行的全资专业公司——招银证券公司;1998年,按照国家关于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规定,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改制增资,由招商银行的全资公司变为由13家股东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并更名为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招商银行为了上市,将所持有股份出售给了招商证券的其他大股东,2002年7月正式更名为招商证券。目前,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同为招商局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招商证券现任董事会宫少林就是原招商银行副行长。银行业内分析,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招商银行才可能把自己的优质客户资源与招商证券分享,也才会敢于发挥担保人作用——这实际上是对银行分业经营提出挑战——银行绕过了存款利率限制,通过证券市场,给自己的优质客户提供高于定期存款利率限制的投资收益。招商证券一位咨询人员也说,这项业务在启动之前已经和招商银行有过协定,双方的合同细节不便对外透露,总之,“这项业务我们只会和招商银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