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拯救中国金融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0日 13:41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郭宏超北京报道 “民营企业有实力改造中国的金融业吗?现在的中国金融业,你想进入就要先想好背包袱,但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能力,大家普遍抱以怀疑。”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钟伟教授观点鲜明,“你很难指望民营企业的进入会对金融业的改革做出重大贡献,但可以肯定,它会对金融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调整对民营银行所寄予的种种厚望,毕竟民营银行的出现并不能够拯救中国的银行业。”一位金融业人士说得更为直白。 但无论怎样,中国的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放缓,民营经济更多地进入金融业也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易纲教授曾在一次谈话中表达了对民营经济力量寄予的良好愿望:“假如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就在于国有经济之外长出了非国有经济,并且非国有经济成为对经济贡献和就业的主力,如果这个成功的经验能够在金融领域得到重复的话,中国的金融业一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困局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对中国经济的阻碍,改革金融业,民营企业的进入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金融业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问题。据高盛一份报告显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平均达40%左右,仅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就达1.9万亿。在证券行业,去年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主任李小雪透露,到5月底,全国98家证券公司,不良资产率平均为50%,不良资产总额达460亿元,其中有10家公司的不良资产达10亿以上。而保险行业存留的早期寿险保单全部都是保险机构的沉重包袱,也到了急需解决的地步。 钟伟指出,原来中国金融运行风险由国有金融机构一块承担,现在变成由外资、国有、民营三块共同担。“但一定要解决存量和增量的问题。” 而有金融业分析人士认为,解决存量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仅靠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几无可能。例如四大国有银行每年只有几百亿的利润,要想消除几万亿的不良资产,在2005年把不良资产率下降到15%,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民营企业其实并没有做好背包袱的思想准备,我为什么要给你背包袱?我还不如新设立一家。”钟伟说。 不良资产堆积的风险最终转嫁到接盘的民营企业的身上,这会造成即使民营企业在某一金融机构占据主导,但其风险依然没有改变。”一位金融分析人士认为。 天一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认为,民营企业急于进入金融业各有各的打算。有的因为看到了金融业在中国的巨大发展前景,希望在新一轮的金融业整合之时抢占先机,也有很多民营企业的进入纯粹是为了短期的套现。像证券公司正处于历史低位,此时进入假以时日必定升值,时机成熟后再转手卖给外资方,像有些银行、证券公司等今后可能上市,参股其中的民营企业也可以在证券市场套现。当然目前一些民营企业进入金融行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其下属的企业搭建一个金融平台。由于很多民营企业这两年都面临一个贷款难的问题,急需资金。他们希望进入金融业后,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一个稳定的融资渠道。这在德隆的发展中已经有所显现。 德隆下属的金新信托就曾与德隆在产业发展上“有过默契配合”。而德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扩张,目前有消息显示也有意得到金信信托的资金支持。虽然德隆的旗下还没有一家银行,但其体系下已经拥有数家信托公司。“德隆进入金融业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产业上的整合,整合的企业也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企业。这样下去德隆今后可比较的例子是美国的通用电气。”钟伟认为实业和金融业结合得好是很有前途的。 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上的金融企业越来越多,新希望、东方集团、德隆、复星集团等企业已经拥有数家金融企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已有企业喊出要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口号。 “没有太多运作金融企业的经验,却要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对这些企业异乎寻常的热情,应该持高度警惕态度,日本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型融资的失败,以及韩国财阀企业自办金融的失败,都显示出某种不祥的征兆。”钟伟警告。 有业内人士认为,按国际惯例的规定,企业家不能在自已参股的民营银行中为关联业务进行借贷。民营银行最终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知名度,获取金融利润。任何一个体系之所以组成,在于体系的各部分有关联系数,一旦合并的话,将会节约成本,减少流通环节,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扩大。其实按照国际惯例的说法,民营银行不能为关联业务进行借贷,金融利润同自家关联企业利润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只是知名度上有一定的关联系数。 民营企业同自己参股的金融业进行关联交易,最终可能会同现在的日本一样,一旦遇到危机则会通过关联所放大的金融风险拖垮经济。但很多企业进入金融业的目的就是,让自已的银行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为自已的企业融资,同时也加大了其内在的黑幕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