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系统35家平面媒体合成中国最大传媒集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6日 10:51 财经时报 | ||
广电系统35家平面媒体2.2亿资产料获准成立新集团引资尺度比报业集团空前松动,已与中金、中银国际接触 本报见习记者李若愚 据业内可靠消息,中国广电总局属意整合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现有的35家报纸、期刊、 中国广播影视集团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传媒集团它在2001年12月正式挂牌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和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机构组建。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2年上半年,组建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的方案即已成型,是年,堪称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大张旗鼓的资源整合之年。将被纳入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的35家媒体中,报纸有7家,杂志17家,出版社2家,音像出版制作单位9家,包括《中国电视报》、《电视研究》杂志、《中国广播影视报》、《世界新闻报》、《新电影》杂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华韵影视光盘有限公司等。 筹备工作潜行 不过,组建工作一直在媒体的视线之外潜行。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秘书长朱虹曾向外界透露,2002年内集团重点的整合工作是:组建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总公司和全国性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集团公司。组建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一事并未提及。 参与筹备的一位人士表示,广电总局领导对此事相当慎重,所涉及的各单位也均保持低调。而今年1月创刊的《中国广播影视报》使这个集团的筹备活动露出些许端倪。 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多媒体发展的目标。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曾对外表示:“我们不仅要办好已有的广播电影电视业,还要发展自己的报刊出版业”。然而,集团下属35家平面媒体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01年年底,35家媒体的总资产达到2.2亿元人民币,总收入仅为1亿元,除《中国电视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少数几家外,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激活平面媒体资源成为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实现多媒体目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集团化实现资源的整合再次成为广电领导层选定的一剂良方。据悉,广电总局为集团定下的目标是:2003年上半年消除主要报刊的经营性亏损,2005年开始赢利,当年总收入达到10亿元。 整合 对此,业界讨论的焦点之一是:集团化如何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据参与筹建的人士透露,集团整合的决心很大,其原则是扩充优良资产、调整一般资产、消除不良资产、打造全新品牌,集团的组建将分步实施,逐步实现集约和统一。 据悉,在组建之初,集团下属各媒体的主办单位及员工人事关系原则上不做变化,待挂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新创办的报刊将成为集团的直属单位。《中国广播影视报》、《电视指南》杂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国际音乐交流》杂志、《广播歌选》杂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将有可能成为第一批直接隶属集团的媒体。 筹建中的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初步确立了数家报刊、出版社作为政策和资金上的重点扶植对象,包括《中国电视报》、《世界新闻报》、《中国电影报》、《中国广播影视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 今年1月初创刊的《中国广播影视报》原拟定名为《中国传媒导报》,现时其英文名称仍为China Media News。这张报纸每周两期,一期侧重行业信息,一期侧重影视娱乐,尚处于开拓市场阶段。该报人员表示,力争近期推上北京报摊。广电部门高层对《中国广播影视报》予以厚望。 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在该报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广播影视报》的创刊,标志着中国广播影视业向多媒体方向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力推龙头的同时,高层决定,确无效益的报刊将被停刊,刊号由集团用于创办新的报刊,而刊号在现时的中国可谓稀缺资源。集团拟创办的《电视指南》杂志的刊号即来自中影集团的《电影创作》杂志,《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号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 投资亮点 具香港背景的泛华东方传媒顾问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广电系统内的报刊将是2003年传媒投资的一大亮点。 现时中央文件已经许可广电集团办报刊以及报业集团制作电视节目、经办电视频道。泛华东方总裁赵小兵认为:与报业集团相比,广电集团在跨媒体的兼营上更具有优势。报业集团现在还不能建立电视台,而广电集团则拥有现成的报刊。 据赵小兵分析,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超过100万份,而电视的覆盖率几乎是100%,电视台很容易将自己的品牌延伸到纸媒体中。广电系统内报刊目前状况不佳的原因:一是电台、电视台专注于主业,对纸媒体未予充分重视;二是近年兴起的都市报纷纷刊登电视节目预告并开辟娱乐版块。然而,电台、电视台在资源上依然最具优势,被激活后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前几年,知名主持人出书热销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广播影视报》在2002年9月试刊时,就以一篇陈冲被广电总局解禁的独家报道吸引了业界的眼球。 在经营方面,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并不排斥系统外资本。据参与筹建的人士透露,集团将组建直属的控股公司,从事集团的发行、广告、印务、版权贸易等业务。 此类控股公司将由集团全资或与集团所属单位及外单位合资组建。 广电系统人士透露,广电集团报刊经营部门吸收业外资本的尺度将比报业集团更为松动。赵小兵认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将会成为广电类报刊的首选合作伙伴。 业界传言,筹建中的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曾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中银国际接触,意在委托二者物色战略投资者。《财经时报》征询的集团高层人士对上述传言不予置评,但他表示,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主动同集团接触,“主要是他们来找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找他们。但是,集团对合作伙伴的要求很高,应该是国际级的大公司”。 事实上,现时35家平面媒体中的3家已有业外资本进入,分别是中影集团的《新电影》杂志、《中国银幕》杂志和广电总局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电影》杂志,合作方分别是中信文化体育产业公司(简称“中信文化”)、北京万豪公司、北京大天元信息公司。其中,最为有声有色的当属《新电影》。2002年年初,中影集团与中信文化合作,由后者全额投资(首期即达300万元),对中影集团下属的《北影画报》全面改版,于当年4月推出《新电影》杂志。赵小兵认为,杂志和报纸毕竟有所不同,所以开放力度相对较大。 跨地区的先行者 集团的亮点还在于跨地区概念。 集团拟创办的《电视指南》杂志将借鉴美国《电视指南》的经验,可能成为跨媒体跨地区的试点。美国《电视指南》发行量1300万份,居全美周刊之首,现属默多克新闻集团,其实现惊人发行量的关键在于其拥有200个以上的地方版,得以涵盖各地读者所在区域的电视节目。此外,该杂志还在有线电视网上开辟了《电视指南》频道,在互联网上建立《电视指南》在线,搭建了一整套多媒体导视平台。业内人士认为,借助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支持,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将会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不过,跨地区办报办刊历来是中国报业的一块禁地,迄今为止,中国异地办报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目前中国报刊社的活动仍遵照行政系统组织进行,于是任何跨地区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对当地主管单位管辖权的侵犯。2001年《辽宁日报》试图在鞍山办《北方晨报》,遭到《鞍山日报》强烈抵制,惊动了省委致计划夭折;同一年中,《中国青年报》试图兼并地方省级青年报,结果在数省均碰壁而归。 业内人士称,目前中央鼓励跨媒体、跨地区的尝试,这已有相关文件的认可,今后将选择传媒集团进行试点。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的问世适逢其时。 湖南电广传媒已先行一步。早在1999年,电广传媒旗下的东方报业公司就把总部迁至北京,将《文化时报》、《母语》、《健康人》杂志三份报刊投向北京市场。然而,在广电领域风风火火的电广传媒,在报刊领域明显力不从心:《文化时报》几经反复,终于在2001年8月停刊,从此消失;《母语》杂志在2002年中停办。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文化时报》还是《母语》,其采编经营队伍和电广传媒的广电产业并无瓜葛,广电方面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虽然饱受业界质疑,电广传媒对跨媒体和跨地区仍表现出极大热忱。据电广传媒人士介绍,《文化时报》停刊后,其刊号改出《电视时报》,于2002年7月推出,专攻影视娱乐。这一转向显示,在综合类都市报的尝试失败后,电广传媒力图将电视媒体领域的优势嫁接到平面媒体领域,正如《电视时报》广告经理孙伟所言,“要把以前闲置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一度停办的《母语》杂志今年以《母语·漂亮Mom》的刊名重返北京报摊。 尽管先行者的表现不佳,但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跨地区经营大方向已经确定,具体措施尚在讨论之中,同时,集团已属意将《电视指南》杂志培养成为新的主力品牌。 □关键词 ●报业集团现在还不能建立电视台,而广电集团则拥有现成的报刊 ●此时,中国报业一块禁地“跨地区办报办刊”亦有望获突破 ●效法默多克,《电视指南》杂志或成中广报刊音像出版集团旗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