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售传言致销量猛增 保监会称分红健康险未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8日 08:1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记者 霍中彦 赵冰 发自上海 北京 就中国保监会而言,健康险开始成为一个谨慎的话题———有关官员在1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个问题最好不要再提。” 大肆炒作“停售” 2002年12月上旬以来,市场风传分红型健康险即将停售。如同以往降息前的情形一样,一些寿险公司的代理人开始怂恿他们的客户:2003年开始健康险就不分红了。结果导致分红型健康险在短期内销量飙升。来自北京的消息说,某寿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一营业部其承保额在一周内增长了5-6倍。 这种状况增加了监管部门的忧虑。“这可能是一种炒作。”保监会信访投诉处的官员在听到记者的描述后毫不犹豫地说。 平安寿险即将推出非分红型健康险产品的消息增加了人们的猜测。平安宣布,将于1月9日正式推出重大疾病(非分红型)系列产品,以弥补既有分红型健康险保费相对较高的空缺。 但是,平安寿险健康险部总经理孙剑敏在接受采访时称,推出非分红型产品之后,平安并不会停售分红型健康险。 各公司均否认停售分红型健康险的说法。“应该整顿的是代理人市场。”太平洋人寿的一位人士评价说。他认为,这种通过传播停售的说法促进销售是不合适的。 保监会于2002年12月26日向各保险公司发布了《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健康险产品方面,该意见中提出“应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却对具体产品只字未提。 健康险调整? 有些分红健康险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分红产品”并不相同。 孙剑敏解释说,平安原来的产品虽然也叫做“分红型健康险”,但其保费收入并非像一般分红险那样拿出一定比例投资于基金,因此其红利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可能被高估的发病率。“不少疾病中国还没有确切的数据,有些就借用了国外的数据,作了一些修正,但误差总是存在的。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把盈余的70%返还给客户。” 但冠以“分红”名称的健康险给公司带来了高成本。孙剑敏透露,公司需要额外对分红型健康险投入账户管理等成本;与此同时,代理人销售时也不容易解释清楚,而且控制不当也容易出现承诺高回报率的现象。综合这些原因,平安推出了“销售起来比较简单”的非分红型产品。 这种情况在其他公司同样存在。“有的公司通过健康险分红功能获得了大量保费收入,但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控制这些产品的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保监会精算部门的有关人士透露,健康险的数据波动比较大,几年之内发病率就可能改变。 知情人士称,保监会更倾向于短期的健康险产品,理由是按照健康险的特点和市场现状,短期产品风险更易控制。但他“只是了解了保监会的精神,没有看到正式文件。”保监会则对此不予置评。 《国际金融报》 (2003年01月08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