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21世纪 > 正文
牌照谜语之三:没有手机牌照 隐身贴牌商成拼命三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29日 21: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卢爱芳 高改芳

  北京、上海报道

  内外有别的牌照管制

  上海易美是一家没有手机牌照的民营企业,但仍然在最近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手机,只不过在易美手机上打上了“熊猫”字样。

  易美套用了时下最流行的“借牌”做法。即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向有牌照的厂家支付一定的牌照使用费,通常每台手机大约几十元。手机上打上双方的品牌,这是无牌却又急于做手机的企业一种规避政策风险的做法。

  事实上,借牌进入手机市场的做法在国内市场已经成风。早在去年,深圳一家叫华普涛的私营企业借用东方通信的牌照推出了一个叫“秀特尔”的品牌。目前已经有两款产品在市面上流通。

  1998年12月31日,为保护国内企业,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发布5号文件,对手机实行管制,生产厂家须经信息产业部发放许可证方可批准生产。此外对合资公司提出要求,必须有60%的外销比例。5号文件同时规定,每年从电信的入网费中拨出一定资金用以扶持中国的通信企业。5号文件之后,还有厦新、西湖电子、三菱等几家厂家获得牌照。到2000年5月,信息产业部决定不再发放牌照。

  这时,共有11家国内厂商获得GSM手机牌照,加上2001年5月增补牌照的中电通讯,国内共有12家厂商有资格生产GSM-GPRS手机。

  在本土企业就牌照问题与信息产业部讨价还价之时,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国外巨头则早已在中国扎下根来。中兴通讯一位负责人无不妒忌地说,“中国市场就如老外的自留地,他们想进来就进来。”

  “外资手机厂商只需获得投资所在地政府及外经贸部批准,就可以设厂生产手机,最后再向信息产业部申请一张入网许可证即可,而我们国内企业却不知道要拜多少菩萨,最后还不一定有结果。”

  据统计,到2001年底,总共有17家外资厂商在中国获得GSM-GPRS手机生产牌照。

  2001年,信息产业部发放CDMA牌照。这被认为是对国内企业的一次重点保护,而国内一些从来与手机不沾边的企业也拿到了牌照,比如大显、振华科技等。

  外资厂商中只有摩托罗拉一家获牌照,该公司中国公司有关人员说,摩托罗拉从1998年开始与国家计委联合开办国企厂长经理培训班。前董事长老高尔文多次拜会国家计委负责人。今年9月,新董事长小高尔文与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一起出席了该项目汇报交流会。

  到目前为止,有GSM牌照的厂商29家,CDMA19家,两者均有的厂家有11家。

  随着手机市场猛增,摩托罗拉、TCL等国内外厂家掘出一桶桶金,没牌的企业们在一边看得眼红。无奈信息产业部不再发放牌照,他们就开始在有牌照但经营不善的公司身上打主意。去年,托普悄无声息地收购了国威电子。今年,联想则收购了厦华的手机业务。侨兴更是以净资产溢价70%的价格换来了中电通讯的CDMA和GSM两张牌照。

  泰丰和天时达等有牌照的公司也变得身价百倍,成为众企业追逐的目标。据传,步步高曾出价3亿元欲收购天时达,创维、乐华等家电厂也争先恐后。该公司也曾有出让牌照之意,但几经犹豫后,最后还是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义无反顾地扑了进去。

  信产部内心矛盾

  而徘徊在中国手机市场门外的还有一股势力,即台湾厂商。他们是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手机代工商,有上千万的生产能力,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在众多的台湾厂商中,只有大霸拿到了手机牌照。而其它的厂家就因为缺一张牌照,不得不做代工,赚取比自有品牌低得多的利润。

  台湾明基在内地拓展手机市场,苦于申请不到牌照,曾经想同南方高科合作,炮制国内企业的贴牌做法以介入手机市场,但没有结果。其手机产品经理陈吉说,一旦政策放开,市场肯定会重新洗牌。

  在家电企业们纷纷贴牌的同时,IT厂商们也绕开了限制,纷纷推出“带通话功能的PDA手机”,这种所谓“无线信息终端”无需手机生产许可证,只需通过信息产业部的电信设备检测。

  “手机牌照的发放反映了中国电信监管不透明。”BDA咨询公司高级顾问王萌说。手机牌照究竟有什么样的标准,给什么样的企业发放,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中国究竟需要多少牌照,信息产业部并没有解释清楚,而牌照的申请过程更是无人能知。

  事实上,在牌照问题上,信息产业部的态度表现得很矛盾。

  说不放,但实际上5号文件已形同虚设。据信息产业部规划处一人士指出,在给企业发放牌照时,同时规定了其品牌和产量,每一次扩容都必须向信息产业部申请。如果以此来评判,借用牌照的做法属违规。但事实上,信息产业部对此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此外,5号文件为保护国内企业利益,规定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手机必须有60%外销。一家中资手机厂商销售主管透露,许多外资手机厂商产品出口到香港转一圈又回到大陆,更有大量走私货流入中国,大行其道,5号文件根本无力约束。

  门户开放与生产过剩

  但是如果放,信息产业部必须正视一个严峻的事实——产量已严重过剩。由于市场的繁荣,几乎所有的厂家都在扩产。全国的手机产能已达到2.5亿台,占全球产量的一半。

  但在中国手机市场,外资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80%,中资仍然只能靠拾捡零星碎食艰难生存。

  根据WTO协议,中国承诺在2004年底取消5号文件,放开是迟早的事。MFC咨询顾问崔小波认为,外资该进来的已经进来,台湾厂商即使贴牌,在手机产与销问题上也控制得体。与彩电一样,有关部门最担心的仍是内地企业。

  今年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30%。在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5号文件是为了保护民族产业,但四年来,国内厂家在这保护伞下成长了多少?除了个别厂家,几乎没有企业潜下心扎扎实实研究技术。为了走捷径,企业们直接从韩国、日本买产品,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组装企业。有人说,每个国产手机的背后都站了一个韩国厂商。

  今年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是靠外形来驱动的。年底,当国外品牌纷纷推出MMS、带摄像功能的手机时,技术的弱势在国内厂家中暴露无遗,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能推出此类产品。因为只要摩托罗拉、诺基亚不开放这些先进技术,韩国设计公司也无能为力。

  而乱砸广告、拿钱开路的做法更令人堪忧。在2002年参加央视竞标的125家企业中,手机企业多达15家。另据调查显示,到10月底,今年手机业的全国电视广告投放总额达5.9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到年底将超过7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多。据BDA咨询公司高级顾问王萌分析,明年的手机市场容量大约和今年持平,约5000万-6000万台。

  “明年是最关键的时候,很多厂家有可能死掉。”和厂商们迫切希望取消5号文件相反,分析师们都祈祷政府能再推迟半年时间,给国内企业一个充分认识手机市场的机会,让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帮他们清醒头脑。

  2002年12月30日 21世纪经济报道第43版

  新浪编者注:“激情燃烧的财经岁月-《21世纪经济报道》岁末专辑”专题系《21世纪经济报道》与新浪财经联袂制作。本文为《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终特刊(1-60版)系列文章之一,该年终特刊(完全版)为《21世纪经济报道》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21世纪经济报道》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欲转载本专题相关内容、或对本专题有任何建议,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361联系。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在本年度对新浪财经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 小字】【打印】【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有大奖!缤纷新年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流星花园II
[Twins] 百试不厌
[林志炫] 只为你唱
[和弦] 哥,电话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云网数字卡
  • 铁通Webphone大赠送
  • 联通冬季卡上网不限时
  •   冬夜情正浓
  • 香奈儿女士香水
  • 性感密码小夜衣
  •   炒股票好帮手
  • 电脑远程炒股方案
  • 手机实时大盘讯息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