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冲动之二:张宏伟--流通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29日 21: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夏日郭莉 北京报道 12月24日傍晚,最后一抹晚霞消散在东方家园丽泽店偌大建筑物的身后,2002年的平安夜悄悄降临在白雪覆盖的北京城。在自家公司的会客室里,国家工商联副主席、东方集团 然而,此时的轻松并不能冲淡整个2002年的忙碌和硝烟味。几乎一整年时间里,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张宏伟,为抗议流通业外资“超国民待遇”奔走呼吁。最终,一份“中国流通业过度开放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回望这一年,张宏伟说:“过度开放报告”获批示是我给自己最好的新年礼物! 从2002年4月起,本报即追踪报道流通业“超国民待遇”的争议。12月24日,张宏伟接受本报记者“流通业外资超国民待遇”专题访谈。 这次访谈中,张宏伟把流通业提升到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但不能据此判断张是个以民族情节看待经济的人,说到其他行业例如汽车,张认为,“这些都不重要”,只有流通、金融和电信等产业才是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张宏伟的东方集团从事的主要就是流通、金融和电信三个行业。抢先进入的张宏伟到底遇到怎样的“过度开放”压力?张现身说法。 《21世纪》:请问你最早认识到本土流通业面临的危机是在什么时候?有没有哪一件具体的事情激发了你的这种想法?你为此做了怎样的努力? 张宏伟:想到这个事情是在去年。国家经贸委等政府部门开始处罚家乐福等300家违规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当时国家只批准了30多家,却有300多家进来了。 根据这个事件,我们开始进行研究,发现美国、日本把商业流通业看得很重。通过研究现代流通业在发达国家的情况,我们认识到流通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长远发展和经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中国多少年来处于计划经济状态,对现代流通业的概念认识不清。其实今年初江泽民说得已经很到位了,比如“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只有现代化商业才能有现代化的工业”。全国现代流通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吴仪的讲话也是这个精神。遗憾的是,社会各界并没有人认真地去理解,所以很多事情(比如认识不到外资商业企业违规进入中国的严重性)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因此,我们决定要做点事情。我们针对此做了一些调查,并倡议由中央统战部牵头,组织各个党派的专家学者在威海搞了主题论坛,并将论坛形成的报告通过统战部递交给国家领导人,这个报告得到了国家领导的批示,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我认为这是2002年我最高兴的一件事。 《21世纪》:这个批示是否已经在起作用? 张宏伟:是的,对下半年这方面一些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1世纪》:报告中提到外资违规进入中国的种种途径。请问,你是如何掌握这些情况的?你是否专门为此做过调查?能否透露具体的事例? 张宏伟:确实对此做过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我们东方家园从1998年开始建店开店,搞建材家居连锁超市,在选址建店过程中参与得比较多,所以在市场的第一线跟外国的零售企业,包括相同和不同业态短兵相接,和他们比较接近。 上述外资零售企业在谈话中以及处理问题过程中暴露了他们的战略和野心。包括他们耍的一些技巧。从他们身上,我们注意到这里有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应该去研究。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贸,零售业的进入是有门槛的。但一些外资企业没有按照世贸组织规则严格遵守,不遵守规则本身就是不讲诚信。 对他们这种种违规手法,我们专门研究过,在案例上跟踪研究分析,结论是,这种违规情况非常严重。 《21世纪》:刚刚你讲到流通业关乎国家经济安全,能否具体解释? 张宏伟:谁来掌握零售业关乎国家经济安全。这不是多开或者少开几个商店的问题,谁控制流通主渠道,不能单一从经济层面考虑,还得从社会和政治层面考虑。 比如拉美一些国家,不到10年时间整个流通业就开放了,整个拉美国家国内本土零售企业全军覆没,导致的结果是金融、经济失控。因为商业和商品带动的是大量的现金流,这种大量现金流进流出,背后就是金融,直接危及到金融市场。 最重要的是,流通主渠道被占领以后,政府的调控能力丧失。零售终端控制制造业,如果它是本国企业,他还听政府的,但是外资企业就不行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说本国企业占主导地位,政府才有宏观调控能力。这些拉美国家出现金融危机,是因为政府失去宏观调控能力。 除了商业流通,金融和信息也是很重要的,关乎国家经济主权。经济主权没有了,政治基础就丧失了,所以说它威胁到国家安全。 《21世纪》:报告反映,专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外资的进入尤其是违规进入,将给本土流通业造成巨大打击,但有些政府官员的看法与此不同,请问,这是为什么?你更赞同哪一方的看法,为什么? 张宏伟:我觉得一件事情得到各界的认同是很不现实的。大家思考角度不一样。 但是对于一些为违规提供方便的人,可能我们多少年来形成的这种传统封闭的思维方式总是有一种误区,特别是很多地方政府官员,他们招商引资更多考虑地方利益。但是,不能只想着“我一个市(外资)多占一点没关系”,却没想到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这么做,全国加起来不就是外资占主导了吗?他们对现代商业流通业在国家经济长远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重要的地位没有认识清楚。 《21世纪》:最近国家有关部门纷纷宣布,整改工作已经结束,而你却认为这一工作远远没有做到位,请问,根据你掌握的情况,政府是怎样处置违规外资企业的?国际通行的惯例是什么?你的整改建议是什么?你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发起另一轮整改? 张宏伟:对这个问题我的态度非常鲜明。 第一、我们认为政府查处面还不够,单是名单披露的违规企业就有300多家,先不说他怎么违规、不通过中央政府审批居然还在经营,其次才是他通过变通手法的问题。 第二、整改处罚力度和国外相比小很多。同样是今年,我们中国银行在国外被查处要罚一个亿美金吧,可能还不止。这样一比,一些外资企业比中国银行问题严重多了,为什么我们对外资处罚力度这么弱?我们不理解。不但中国企业不理解,守法的外国企业也不理解。 最重要的是,在处罚的同时,还有企业在违规。因为处罚力度不大,处罚就被他们理解成“花一点钱买通行证”,何必把中国的政策法规看得那么严重!这简直是挑衅行为。 《21世纪》:其实在中国外资已经进入了很多行业,比如现在汽车业都合资了,对此你怎么想? 张宏伟:我还是那个看法。我们生产制造企业不要看眼前利益,关键是要看渠道。我们的金融、保险、信息、商业能够控制在自己手里,其他的国防、军事控制在自己手里,要分清楚最重要的领域,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 2002年12月30日 21世纪经济报道第38版 新浪编者注:“激情燃烧的财经岁月-《21世纪经济报道》岁末专辑”专题系《21世纪经济报道》与新浪财经联袂制作。本文为《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终特刊(1-60版)系列文章之一,该年终特刊(完全版)为《21世纪经济报道》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21世纪经济报道》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欲转载本专题相关内容、或对本专题有任何建议,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361联系。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在本年度对新浪财经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