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采购车险之惑:价格高者中标?
评标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评标?采用怎样的方式?落选后三家保险公司提出质疑:为什么开出最高费率的保险公司,却被政府采购机构选中?
本报记者林琳
一举拿下150多家政府机构为期4年的车险保单,这对任何一家财险公司都是一件大事。平安保险公司的高层领导在签约仪式上坦言:“压力很大啊!”
“这份保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简称《政府采购法》)通过以来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一次尝试。如果平安的服务没做好,或者合同履约时有什么差错,可能会影响到明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平安保险公司在将北京市级行政事业单位15000多辆车的保单纳入怀中之时,一再重申此份保单“意义不同一般”。
不过与此同时,另外三家落选的保险公司却向《财经时报》提出质疑:据我们所知,平安保险公司开出的费率最高,为什么北京的政府采购机构却选中了它?
《政府采购法》实施前的招标
今年6月29日,《政府采购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北京市政府的此次车险采购,恰恰是在《政府采购法》即将正式实施但暂缺《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正在拟订中)条件下的一次“摸索”。
此前,北京市市级行政单位的车辆保险由各单位自行投保,保单由多家财险公司分而食之。此次车险投保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统一采购,其操作细节参照1999年颁布的《北京市政府采购办法》。
据悉,此次采购经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公室在政府采购网站等官方媒体进行公开招标后,共有四家财险公司参与投标,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和华泰保险公司,最终平安中标。11月29日,平安保险公司与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公室签订了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机动车辆统一保险合约。
从本周一(12月16日)开始,平安保险公司正式与北京市15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签订机动车辆保险合同。这意味着,此后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凡符合规定的车辆,将全部在平安保险北京分公司投保,合同有效期为4年。
为什么这样选择
在平安保险公司感受此次政府采购的收获的同时,另三家落标的财险公司却发出些许背后的疑问:评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由谁来评标?怎样的评标方式?让三家公司尤为不解的是:平安保险公司提供的费率是四家中最高的,如果政府采购是本着节约预算资金的原则,那么中标的怎么会是“开价最高”的呢?
当记者就这些问题向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公室求解时,参与此次招标的杜文兰处长表示:“整个过程严格遵守中国的《招标投标法》进行的,通过公开招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操作。”
“我们的评标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保险业内专家3人,随机选取;评标方式采用打分法,经过一天一夜通宵达旦的评标,最终四家投标者中得分最高的一家中标。”杜补充道,“当然,评判标准招标前就已经拟定,所以用的是‘同一根尺子’,事先我们也不知道会有哪些公司来投标。至于评判标准和专家,都是保密的。”
对于为什么费率最高的公司反而中标,杜解释道:“认为价格最低的就该中标,这是对政府采购的一种片面认识。政府采购并非单纯以节约资金为目的,而应该是节约资金、加强预算管理、加强宏观调控、杜绝腐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
政府的解释
对于费率并非优势反而中标,平安公司认为:“具体原因我们也不清楚,我们自己认为是服务的优势。比如,平安保险的网上理赔、网上定损的服务可以让投保人不用来回往返,直接在网上把一切交给我们就可以了。2001年我们网上服务的上线率达到了99%。2003年1月1日车险费率改革后,各保险公司比拼的就是服务的创新和周到,而不单纯是低端的价格战。”
现阶段中国的政府采购在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全面化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的压力。政府采购对于国内许多企业是一种“新生事物”,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触并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时,由于对整个过程不熟悉,很容易使它们对政府采购产生诸多不解甚至怀疑。
对此杜文兰的建议是:首先要认真阅读标书,做到充分理解,如有不解,可向招标公司咨询;其次,在写投标书时,应对招标的文件做出实质性的响应,如果有一点没做到,结果就会由于资质不符而造成废标,比如,要求有法人授权,若没有做到就会在第一轮资质删选中被淘汰;最后,政府采购会考虑价格因素,但反对低于成本的不正当竞争,比如,某些企业希望通过取得政府采购项目增加企业声誉,而采用低于成本价的报价,这也是政府采购要求杜绝的。
企业心存“敬畏”?
当介入政府采购的“门槛问题”得到解决,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期望也将越来越高。被视作“阳光下交易”的政府采购,能否更好地回答来自方方面面的诸多问题呢?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参与此次北京市政府车险采购竞标的保险公司,对政府采购普遍存在一种莫名的“敬畏”感觉。根据《政府采购法》有关条文的规定,如果对结果有疑问,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提出质疑;若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还可向上一级监管部门即财政部询问,再进一步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记者发现,在此次北京市政府的车险采购中,投标的几家公司多少都存在一些不解或疑问,但没有一家公司向有关部门公开提出质疑,因为他们担心“这是政府采购,怕这次彼此不愉快了,会影响下一次的竞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