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颖
据知情人士透露,招商局持有平安保险14%的股权已经出售,其售出价格为2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受让股权者,则是中国银行。
记者就此进行求证时,招商局并没有否认股权转让事宜,但具体是不是中国银行,则
没有明确回答。来自平安的声音则表明,对于这件事情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多少具有回旋的余地。
招商局为什么退出 中国银行缘何进入
就在年底上市呼声很高之际,作为创始股东之一的招商局却悄然退出。平安上市的关键时刻,招商局为什么选择退出?
招商局集团的有关人士称,其所持有的平安股权正在逐渐稀释,再加上平安选择其他战略合作伙伴的进入,招商局的地位及话语权趋弱。巧合的是,10月17日中国银行与平安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这种举动引发了市场的种种猜测,认为是摩根士丹利有意退出,中国银行可能间接入股。
对此平安有关人士否定说,短期内摩根士丹利肯定不会退出的。提到中国银行间接入股的事情,他们仍然不置可否。
显然,如果招商局把股权的确转让给中国银行,那么这一计划的酝酿并非是短期内形成的。在中国银行与平安签署协议之前,招商局与中国银行、平安三者之间很可能会达成协议。
其实,工商银行进入保险的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银行。
今年3月26日工银亚洲(0349)投资近1.9亿港元,收购中保国际(0966)旗下太平保险24.9%股份。此前,2001年11月曾参股中保国际9.9%的股份。
实际上,1995年~1999年期间,平安的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此间两者的合作颇为顺畅。直到1999年银行与证券、信托、保险脱钩,工总行将其股份划拨给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拱手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这一拱手相让,使两者之间再无缘结盟。对于平安来说,这不能不算是心中的痛。而此时的平安,所缺的就是银行资源。在与工行握手言和无望的情况下,可能中国银行是其理想的合作伙伴之一。
中国银行选择平安,双方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表态。即:三年之内,平安将得到中行70%的优质网点独家销售其保单(第一年40%,第二年50%,第三年达到70%);平安出资与中国银行总行共建银行保险部;中国银行将成为平安的主办行,到2003年底,平安全国机构的资金清算和结算将统一到中行账下;中国银行中银国际将得以与平安三大外资股东———摩根士坦利、高盛以及新加盟的汇丰并肩成为平安境外上市的主承销商之一;双方交叉销售保险和证券等产品。
虽然中国银行没有承销资格,但其在海外的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却是有承销资格的。因此,中国银行如果得到主承销的份额,却主销名份肯定实至名归于中银国际。
按此前招商局为平安上市设计集资目标100亿港币计算,加上上述三家的话,中银国际估计能分得约7000万港币的利润。因为在香港主板上市,主承销商要提取发行额度2.5%~3%的费用。而这也意味着,中国银行同时也获益颇丰。
招商局退出 平安上市变数未知
对于平安,招商局是被迫割舍还是无奈地放弃?招商局的有关人士并不愿意进一步详述有关事情。但在与记者交谈的言谈举止间,还是能发现一丝丝的苦衷:
“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因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
10月9日,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与汇丰集团(HSBC)在上海签署《认购协议》,汇丰以6亿美元认购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10%。这是继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于1993年参股之后的第三家国际投资者参股平安。
业内人士针对此事分析认为,汇丰的入主与招商局的退出多少有些瓜葛。这再次稀释了招商局的股权,因此而萌生退意。
招商局金融集团在所投资的保险领域内,惟独退出了目前在国内堪称业界老大的平安。招商局所参股的保险领域包括海达英国、海达远东、招商保险、英国保险、平安保险、华泰保险和海达中国保险公司。事实证明,如果招商局不想投资保险业,也不会再次于1996年组建华泰保险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招商局退出的阴影对于平安的上市肯定会产生影响。其最明显的可能是上市时间延后。按招商局的实力和背景,他们往往选择的是战略合作伙伴,但轻易与战略伙伴分手,绝不是简单的事情。
对于上市一事,本已让人十分关注的平安,在此情况下沉默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上市,离平安到底有多远?
平安最近的变数很多,先是与中国银行合作,接着又是汇丰入主,而秘密进行的则是招商局的股权转让。在上述事件中,平安得到了什么?招商局的退出让平安失去了什么?
对于20亿的大卖单及其他相关信息,中国银行则显得比平安更为审慎。
平安年底能不能上市,最后30天对于平安是一个要过的槛。能不能迈过上市的槛,招商局的退出能否使上市计划如期进行,中国银行除了资金优势之外,还能帮平安做什么?
有媒体最新消息表明,平安第一大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将要减持平安股权,那么谁又能成为买家?一系列的变数对平安的上市有多大影响?
或许,在沉默中平安爆发出来的将是晴天霹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