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去年11月11日中国签署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转眼,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一年前,人们曾纷纷预测,“入世”将对中国经济带来史无前例的影响,有些行业会遭到外资的冲击,有些行业的竞争力则会因国门的开放日益显现出来。事实究竟怎样?本报将从今天起推出“入世一年间”栏目,对沪上各大热点行业在入世后的变化作全方位报道。
本报讯(记者刘芳)“入世”前曾被人预计将要发生激烈大战的银行领域,战事究竟如
何?记者昨天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获悉,入世第一年中,中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双方业绩都有显著增长。第一回合较量的结果是:打个平手。
据统计,目前沪上共有4家国有独资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和53家外资银行。根据入世协议,入世第一年中国将对外资银行完全开放外币业务,允许在沪外资银行在上海办理外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并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这意味着,从今年起,外资将涉足更多原本只有中资银行才能经营的市场,一部分市场从中资银行手里分流到外资银行,几乎是必然的事。
而在将近一年的较量中,市场分流的情况并没有如预期般出现。据人行上海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本市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本外币存款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8%、21%和25%。虽然外资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增长上拔得了头筹,但是在本外币贷款的增长率上,却是中资银行绝对领先: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增长率分别为10%和25%,外资只有600万美元的增幅,增长率不到1%。
在盈利情况上,各家银行可以说皆大欢喜:截至9月末,国有银行完成了上年利润的81.75%,股份制银行达到了去年全年的106%,外资银行则达到了去年全年的137%。与此同时,上海各家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整体水平已经走到了全国前列,其中国有银行下降了1.38个百分点,为9.13%,股份制银行下降了1.97个百分点,为5.33%。
比较下来,市场份额更多是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间流动,中外资银行的力量对比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以外汇贷款的市场份额为例,中外资比例反而从去年6月末的51.4:48.5变成了53:47。与此同时,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量增长也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加速势头,前三季度的增幅反而下降了6个百分点。
当然,入世第一年,外资银行更多地是在酝酿。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