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要买彩电赶快买,现在彩管生产厂联合提价,不久彩电就得涨价了。”这些消息在一些商场传播。而一些地方的彩电价格确实略有上涨,大约在6%至9%左右。
目前国内的彩电生产厂家的确正在承受着因彩管价格提高带来的成本上涨的压力。新华社披露的一份资料显示:长虹、乐华8月份采购的彩管分别比7月份涨了10%和5%;创维74厘米纯平彩电的彩管则上涨了10元至15元左右;康佳53厘米、74厘米彩电玻壳进货价最近也上
涨了3%和5%;海信进入8月份以来,29英寸纯平彩管进货上涨10至15元,21英寸、25英寸彩管也有不同程度上涨。由于彩管是彩电整机成本中最大的部分,约占到50%至60%。因此,彩管价格的上涨势必使彩电成本提高,“彩电要涨价”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供求关系导致彩管涨价
今年9月份,国内几大彩管厂商再次提高了彩管的销售价格,这已是今年内彩管价格的第三次上调。中国彩管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国钧预测,这种局面还将延续到明年春节左右。据分析,此次彩管涨价的直接原因是上游钢材以及阴罩大幅涨价,仅特种钢就从200元/吨涨到了500元/吨。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往彩管原材料价格也时有波动,但厂商并未因此联合提价。因此,几大彩管厂此次联合提价,主要原因恐怕还是供求关系变化所致。一位彩管厂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彩管供应已经出现了日趋紧张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彩电业的内需、出口量均出现了不小的增幅,七大彩电企业产品重返欧盟也是导致彩管需求量大增的重要因素。又适逢全球彩管业出现结构性调整,生产线减少。以我国为例,目前显像管的年生产能力约5000万只,另有100万只进口,今年上半年消耗2700万只,剩余2400万只,而下半年市场需求至少为2800万只。但是,由于松下、东芝等彩管厂的海外生产线都有缩减,因此其在中国的合资厂出口量加大,国内供货也受影响。国内的松下、东芝彩管厂又同属国内的八大彩管厂之列,影响不可低估。
-彩管行业内部贫富不均
在彩电生产的产业链上,彩管生产厂是最重要的上游部分,而在中国彩电业的长期发展中,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磕磕绊绊。或许由于彩电业是最先成为全面放开竞争的行业的缘故,彩电产业链的市场定价机制也与众不同,即由下游利润决定上游利润——彩电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因而一度出现了赔本销售的低价机,彩电生产厂则根据彩电利润向彩管厂提出价格要求,把彩管厂的利润压得很低。甚至曾使得彩管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不以联合停产表示抗议。去年5月,本是竞争对头的咸阳彩虹、北京松下、上海永新、福地科技、赛格日立、南京华飞等国内八大彩管厂聚在一起,提出了联合无限期停产,以要挟彩电厂提高进货价格。但不到一个月,几大彩管厂纷纷发表声明称“生产正常,无停减产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尽管今年以来彩管业出现行业性复苏,但其受利润挤压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性扭转,一些彩管制造商甚至打算退出这一行业。八大彩管生产厂之一的广东福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受产品降价的影响,去年公司业绩每股亏损达0.376元,而2000年该公司还有1亿多元的盈利,一年时间巨亏4亿多元,行业状况可想而知。今年4月,该公司曾与东莞市莞深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接触,拟用公司的彩管资产和莞深高速公路资产实施整体转换,打算放弃彩管制造。这意味着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已经有彩管生产厂在寻找新的出路。
尽管如此,彩管行业内部仍有明显的贫富不均状况,与彩电制造业的规律一样,生产大屏幕、纯平等高端彩管的利润相对较高;而技术水平不高的普通产品则时有亏损发生。而且,为了减少库存积压,目前国内主要彩管生产厂基本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经营,即接了订单才生产,这使得国内彩管几乎没有一个基本的价格定位,完全取决于彩管厂和彩电厂间的协商,至于哪家彩电厂从哪家彩管厂能以多少价格拿货,对双方来说都是绝对的机密。
-彩电整体涨价不太可能
尽管彩管在彩电整机中所占的成本比重高达五到六成,但面对彩管厂商整体提价,多数彩电厂商表示,彩电市场尚不会出现大规模涨价。首先,对于低端彩电,赔本销售已不是稀奇事,多数厂家的做法是靠高端彩电的相对高利润往回补。因此,对于一直利润奇低甚至亏损的低端彩电,用俗话说,厂家还扛得住。而高端彩电本身利润较高,厂家能从自身利润中消化彩管涨价的影响。当然说到底,还是价格战逼得彩电业不敢涨价,谁率先涨价可能就意味着谁先失去市场。
另外,多数彩电厂家对彩管都有一定量的储备,一般用量可达半年到一年,因此对彩管成本上涨的反应至少会有3至6个月的滞后期。而此后彩电涨价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根据彩电生产厂的预测,彩管价格走高不会持续半年以上,厂家完全可以先消纳存货再逢低购入新彩管。
对于一些地区出现的彩电价格已经有所上涨的现象,有关人士称这多是销售商借机抬价,而并非供货商的行为。(张钦刘霖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