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崔毅赵平汪静
近日,中石化表示,计划在年底前将成品油库存降至470万吨左右,就在一个多月前,中石化的这一库存量还高达530万吨。
时值中东局势日益紧张,各大石油进口国纷纷调高石油储备,而在中国国内占有“半
壁江山”的中石化,却“逆势而动”。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巧合”说明,国内石油公司对“呼之欲出”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至少是准备不足的。
石油公司:“我们没有义务买单!”
从单纯的市场经济的眼光看,中石化此次削减库存本无可厚非。近一个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全国汽油平均批发价格已达到3508元/吨,超过国家计委发布的规定价位3500元/吨,与9月中旬相比,平均每吨上调58元。
联合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张弘认为,每年春耕和秋收时节是成品油销售旺季,中石化此时削减库存,是纯粹的企业盈利行为。由于前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偏低,中石化的成品油加工成本相应较低,而此时,逢国内成品油高价时出货,中石化的获利会相当可观。粗略计算,每吨成品油多卖50元,中石化仅第四季度就可获利3000多万元。
然而,从大局观点看到不是这样中石化置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于不顾,借机“小赚”一笔的“纯而又纯”的企业行为,还是遭到诸多非议。
“我们并非故意漠视国家的石油储备制度,但以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为根本任务的上市公司,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为这一尚无定论的制度买单。”中石化董事局有关负责人对外界的议论满腹委屈。
全国政协委员王彦对记者说,石油战略储备从本质上讲,应由国家牵头,并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由单独成立的石油战略储备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三大石油公司可以参与储备公司的建设,但并没有承担储备责任的天然义务。
资金瓶颈延宕石油战略储备制度
事实上,虽然早有专家学者呼吁建立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但时至今日,具体方案尚未步出“襁褓”。
石油问题专家江红告诉记者,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迟迟没有出台的原因很多,比如:以前,我国对石油的依存度不高;煤炭一直在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占主要部分;对石油安全和战略储备的重视不够等等。
但是近年来,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由1995年的6.6%上升到2000年的25%,预计到2005年这个数字将变成32.5%。而目前,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几乎为零,生产性周转库存储备也极有限,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与国际标准(90天)相去甚远。
虽然在十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中国需要建立总量600万~70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并争取到2010年全国的石油储备量达到1500万吨。但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刘玉岐表示,由于资金瓶颈,这些规划目前很难实施。
刘玉岐介绍说,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投资巨大。以石油储备启动规模800万吨计算,每桶20美元,预计需要原油资金100亿元,同时,储备、运输设施建设资金估计100亿元,总计需要200亿元。而一次性基础设施投入后,日常的经营管理费用也近乎天文数字。
以美国为例,从1976年到1999年底,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累计投资212亿美元,其中159亿美元用于购买原油,53亿美元用于储备设施,其中,日常经费开支达4亿美元之多。
“如此巨大的开支,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具备硬件设施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储备义务。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石油储备法》,企业义务并无法律规定,企业自然避之不及。”刘玉岐最后说。
来自2001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年报显示,三大石油公司“囊”中并不“羞涩”,中石油更是以纯利468.08亿元人民币,博得“香港乃至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称号。但三大公司均对记者表示,作为境外上市公司(其中,中石化同时在A股上市),公司已在本质上成为公众公司,国家也只能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并不能完全左右公司决策。对于耗资巨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建立,公司必须站在投资者利益角度考虑问题。
石油战略储备其实有利可图
难道参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真的只是义务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认为,探讨这一问题不能过于绝对。严格意义上讲,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分为两部分:一是“硬性储备”,即不到万不得以(战争与自然灾害),不能动用的石油储备;二是“调控储备”,这一储备是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的背景下,国家为平抑国内石油价格而预留的储备。由于储备石油价格与国际油价之间存在价差,所以这一储备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进行市场化操作。
据了解,自1993年开始,我国已逐渐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据统计,2001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由1993年的980万吨增加到6500万吨,平均每年递增约800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将由2000年25%上升
到2010年40%、2020年50%以上。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却一直处于不断波动之中。以近几年为例,1999年1月,国际原油价格跌破10美元/桶;2000年10月,价格涨到36美元/桶;2001年11月,跌落到18美元/桶,最近重新上涨至30美元/桶。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日益国际化,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有统计表明,由于我国缺乏调控石油价格的战略储备,在近几次国际油价的暴涨暴跌中,中国已损失了近10亿美元。
而“调控储备”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国际油价变化带来的压力。从理论上讲,“调控储备”的建立与运行,完全可为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比如,在国际油价下跌时,负责“调控储备”的石油公司可以借机吸货,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再抛售。
至于这一石油储备公司的组建渠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认为,完全可以利用市场力量,实现公司组建渠道的多元化。
首先,政府可以引导三大石油公司拆分出一部分剩余库存共同组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公司”。这样,既可以实现初期投入最少,也不至于牵扯境外上市公司,解除了三大公司的后顾之忧。
其次,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投入“第三方储备”,即:扶植一部分非石油、石化企业专门从事石油储备。政府在给予这些公司石油储备与经营权的同时,也将储备的初期投入和后期管理风险合理转嫁出去。
最后,石油期货应尽快实行。这样,无论是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公司,还是第三方储备公司,都可以以非实物形式储备石油,为最大限度规避国际油价波动风险提供又一选择。
附录关于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品种和方式
石油战略储备的基地应该以进油和出油方便为原则,考虑靠近炼油厂。
石油战略储备应以原油为主,因为原油比任何成品油和天然气产品都易于运输和储存。
在储备方式上,山区可以利用岩洞,沙漠地区可以建设地下油罐,海湖地区可以建立浮动式船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