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就在民航总局与三大航空集团宣布脱钩的时候,民航总局宣布,国内机票价格开始上调,价格上浮幅度在6%左右。
民航业更重要的改革,比如,现有航空公司的产权改革、向民营企业开放市场等等重
头戏,还得更加大张旗鼓地往下演。行业主管部门也需要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从父母官变成裁判。那时候,乘客才有跟航空公司讨价还价的资格。
买卖东西,价格应当由谁来决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价格当然是由买卖双方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然而,对国内民航业而言,这个问题却不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有管理部门认为,机票价格不能由航空公司与乘客通过讨价还价的过程来确定,而应该由它自己的财会部门来核定;航空油料的价格也不应该由航空公司与航空油料公司通过讨价还价而定,而应该由根据其复杂的架构和指定供给关系来确定。
于是,我们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就在民航总局与三大航空集团宣布脱钩的时候,民航总局宣布,国内机票价格开始上调,价格上浮幅度在6%左右,理由是,国际市场燃油价格上涨。几乎与此同时,几个部门还发布文件,宣布提高机场的航空建设性收费标准。这几年来,我们看到的兼并重组之类的改革,目的都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给、提高使用效率,最终使消费者享受到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惟独民航业的此次改革让人疑惑:难道改革就等于涨价?
国际石油价格的每一次上涨,是否就意味着航空燃油价格一定会上涨?航空燃料价格每一次上涨,是否意味着机票价格也一定上涨?当然,其中有一定的联系,但并非意味着“必然”。因此,我们看到,在竞争比较充分的旅游行业,对燃油价格上涨基本上无动于衷。大部分旅行社打出的招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维持原价”。有的甚至准备降价。
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原理是:价格不是任何人能够单方面决定的,也不可能由一个不相干的外人来决定,甚至不是由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供需关系决定,而只能由具体的买卖双方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讨价还价而达成。就是说,价格是两厢情愿的事,而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你当然可以根据你的成本,加上你期望的利润率制订价格,问题是,如果无人问津,你这个价格没有任何意义。简单地说,消费者只关心你的产品带给他的收益,而根本不会过问你的成本是多少。旅行社不涨价的理由是:现在是出游淡季,维持原价都没多少客源,别说还要涨了。当然,也有一些企业选择了涨价,但此时,他就要冒失去客户的风险,尤其是在别人不涨价的情况下。
但对中国民航业而言,定价时却无需考虑市场各方因素。据媒体报道,民航有关部门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管是航空燃油的价格,还是机票的价格,都归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定价,而不是归航油公司或航空公司定价。民航有关人士就直言不讳地说,“机票价格完全市场化是不可能的。”这位官员还说,即使在三大集团重组完成后,民航总局还会行使机票定价“参与权”,比如规定上限、下限等。当然,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都是规定下限,就是不准机票降价。
仔细琢磨改革后的中国民航体系,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原来的一大群航空公司,还是现在的三大直属航空集团,仍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而民航主管部门并不是公平维护市场秩序、超然于特定利益之外的市场监管者,而是这些企业的大老板。民航管理部门并未根本改变“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暧昧身份。当然,各航空公司为了让自己的碗里多一点点,会跟大老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但从法理上说,航空公司搞的那些给乘客带来好处、但超出主管部门允许范围之外的折扣措施,其实是违规或者违法行为,指望着企业靠“违规违法”让消费者受益是靠不住的。
因此,我们要说,民航业的制度变革,恐怕才刚刚开了个头。更重要的改革,比如,现有航空公司的产权改革、向民营企业开放市场等等重头戏,还得更加大张旗鼓地往下演。只有这样,乘客的腰板才能硬朗起来。当然,相应地,行业主管部门也需要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从父母官变成裁判。那时候,乘客才有跟航空公司讨价还价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