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顾 冰
摄/本刊记者 柴爱民
8月末的深圳体育馆,香港红星陈慧娴、陈冠希正激情歌唱,这是场普通的演唱会,但冠名权却卖给了一向高高在上与娱乐毫无关系的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深发展赞助演唱会
的目的,正是为了拉拢这批时尚一族,持有门票的人在申请信用卡时都可以免去首年年费。“深发展信用卡之夜”演唱会的举办,意味着深发展正式进军信用卡市场。
随着个人消费信贷的火爆,信用卡已成为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
虽说目前只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少数银行发行了信用卡(其他银行发行的所谓信用卡在业内的标准称呼是“准贷记卡”),但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各大银行都在酝酿各自的大手笔,随着这些举措的逐步推行,信用卡已不再是过去的“鸡肋”业务。用广发上海分行信用卡部负责人顾伟民的话来说:“明年这时候信用卡将会满天飞。”
对信用卡“眼馋”的绝对不止中资银行。花旗银行在庆祝进驻中国100周年时,同时设立了消费金融部门,目标直指信用卡业务。以发卡为主要业务的汇丰银行很早就在策划它在中国内地的信用卡业务,并希望在一年内将用户人数扩充到8000至10000人;而渣打、东亚等外资银行均已经向央行申请外币信用卡(国际卡)经营牌照: 此外台湾最大的发卡行——中国信托与招商银行结盟成立信用卡中心,更是被行内专家看成为了早日熟悉内地市场而采取的抢滩之举。
一场信用卡大战即将爆发。
信用卡,大战前的宁静
消费信贷热,是引发信用卡大战的原因之一。“银行存贷款业务竞争愈来愈激烈,而且大部分已掌握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手里,对股份制银行来说,对公业务永远做不过国有银行。人民生活水平和个人业务重要性的不断提高,使得股份制银行决心大力冲刺消费信贷这个新市场。”信用卡黑马广发的顾伟民分析道。
作为老牌国有银行的建行对此也有相当清醒的认识:“目前银行个人存款已达7万亿,而对公存款只有5万亿,个人市场的潜力巨大,而国有银行恰恰在这方面比较弱。”建行上海分行个人金融部门副总经理黄勇表示,建行已把发展个人业务的重要性放到了经营战略的高度。
正因为如此,凡是不以企业为往来对象,而是以个人消费为主的银行业务(包括房贷、车贷、个人小额消费信用贷款等),都可以称作为消费信贷产品。其中属于消费信贷一环的信用卡业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炒热了。
而信用卡对银行来说更是个赚取“暴利”的机会,上海骏丰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副理董铮表示,信用卡的主要收益来源有:年费收入,用卡消费手续费和透支利息收入。其中仅高达18%的信用卡透支年息(银行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为5.31%)就足够让银行心动不已了。
据统计,国外信用卡业务给银行带来的利润一般占到银行利润的30%左右,花旗银行甚至还要高,占50%以上。而中资银行银行卡创造的利润在整个银行所占比例一般不到3%,而信用卡带来的收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银行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信用卡“钱”景无限,但考虑到风险管理、消费者接受程度等实际原因,又觉得信用卡业务是个“烫手山芋”。于是各大银行普遍采取的做法是一边悄悄运作,一边暗中观察市场的动向,这种稳妥的经营方式使国内信用卡市场呈现出一种“波澜不惊”的发展状态。
这种态度造成的后果是,信用卡在银行卡市场中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陪衬地位。银行倾向于宣传借记卡或准贷记卡,媒体上很少有信用卡的广告。例如,中信实业银行早在2000年7月份就推出了信用卡业务,但据中信上海分行零售业务部朱维佳介绍,2年来,中信仅在上海发了几百张信用卡,中信对信用卡业务抱的是“谨慎和稳健的态度”。抱此态度的不仅中信一家,信用卡老大哥工行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01年末,工行发卡总量为7993万张,而其中信用卡(贷记卡)仅为29440张。
“现在是大战前的宁静,”中信朱维佳对目前信用卡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目前银行发信用卡仅是在试探市场的反应,而其他银行虽然还在观望,但随时准备进军其中。“信
政策引爆信用卡市场
在信用卡市场上,中资银行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但今年以来,特别是花旗银行在中国开业后,中资银行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在业务上推出了一系列创举,再没有哪家银行能够忽略信用卡的存在了。而政府也为信用卡的发展再添了一把火。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各大银行带来了奥运契机,但中国目前的信用卡使用环境和交易系统还很不成熟。到2008年全球各界人士云集北京的时候,各类商务活动和业务活动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信用卡正是其中最重要的支付渠道。但仅靠外界事件(如奥运会)刺激信用卡的发展是不够的,政府的推动和政策才是真正的因素。为此北京已正式提出了“奥运工程”,针对目前刷卡不方便的情况,北京已经规定,达到一定年销售额的商户必须受理银行卡。
想要建成信用卡中心的并不仅是北京一家,上海也已提出了类似的口号。最近上海市信息办向媒体宣布,上海确立了银行卡产业的3年发展目标,到2005年,银行卡消费金额要达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0%,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要占全市商户总数的50%。
据建行黄勇透露,上海市政府将推出促进信用消费的实际举措。如达到一定销售额标准的商业企业必须受理银行卡,否则年检不合格;而使用现金消费的企业将成为税务局重点稽查对象,企业消费满5000元必须使用信用卡,否则不能报销;甚至会考虑韩国的经验,对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实行税收优惠等措施。
韩国政府在信用卡方面的优惠措施主要有:(1)对个人的税收优惠,信用卡消费额的20%将从个人应纳税收入中扣除。例如,一个人本年度的应纳税收入是1万元,但是他用信用卡消费了2000元,因此他的应纳税收入就将扣除400元,为9600元;(2)对公司持卡人的税收优惠,任何属于公司报销的支出必须用信用卡结账,否则税务局不承认,另外,使用信用卡消费还可以减免增值税;(3)对商家的税收优惠;(4)信用卡抽奖,每一次使用信用卡后的收据上都会有一个彩票号码,消费者可凭此抽奖。
这四条措施不管采取哪一条,信用卡市场都将被引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银行一定要抓住。”黄勇表示,有了政策的支持,银行的信心更足了。
担保公司的转型
凌志君最近忙着将公司业务全面转型。信用卡市场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信用卡免担保的出现,使得由她担任董事长的上海中泰担保有限公司不得不退居幕后,从为个人申办信用卡做担保,转到为银行做坏账担保。
免担保、免保证金正是目前信用卡市场出现的可喜变化。
在准贷记卡时代,消费者要申请信用卡是一件烦心的事情;要求有稳定的职业、合适的担保人、单位的收入证明,还需缴纳保证金,每两年还要审核一次资信状况,手续十分繁琐。“担保人”和“保证金”这两项制度,更是消费者申办信用卡的两只“拦路虎”。尤其是其中的“担保人”条款,不知难倒了多少申办人;单位未必同意担保,亲朋好友又未必肯担保,想办张信用卡要“求爷爷告奶奶”。来自台湾的标准企业集团副总经理邱静彬,在办信用卡时还要求秘书(上海户籍)做担保,而邱静彬另谋高就时,秘书还请求他一定要把信用卡注销掉。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出现了为申请信用卡者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中泰担保就是一例。
“保证金”制度是另一只“拦路虎”,骏丰公司副理董铮出于研究需要,申办了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只有一家银行的信用卡始终没有申办下来。原因就是,如果申办人是非国有企业人员,申办信用卡需要3万元的保证金,试想谁会为办一张只能透支1千元的信用卡交纳3万元保证金呢?
通过“担保人”、“保证金”制度,银行固然转嫁掉了坏账风险,但也把相当多的客户拒之门外,这也是信用卡使用人数始终得不到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好在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成熟,银行对信用卡有了更新的认识。
“准贷记卡只是过渡性的产品”,建行黄勇认为,准贷记卡是中国在缺乏信用卡使用环境下的特有产物,国外并没有准贷记卡这个说法,今后建行龙卡的发展方向还是要回归到符合国际惯例的免担保、免保证金的贷记卡为主。卖信用卡,就像卖洗发水
信用卡的兴起,还具有另一项意义,就是信用卡的营销必须打破传统银行的营销法则。骏丰公司副理董铮就认为,银行一贯传统、沉稳的“坐商”观念已经不适合信用卡时代。过去信用卡一律交由银行办理,银行职员都站在柜台里为客户办理信用卡,客户到银行办卡时,总有一种“有求于银行”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银行业务外包潮流。建行就与北京联银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发卡,联银代理了建行在全国6个城市的发卡业务,目前建行60%的新增卡都由联银发出。“花旗全球员工仅有6万,而工行员工有46万,”联银总经理王新认为银行将业务外包是种趋势。在这种外包的趋势下,甚至连专门的信用卡收数(讨债)公司也已成立,例如已经进入大陆市场的标准企业集团,就是台湾最大的信用卡委外作业中心。
广发则选择与有台湾背景的上海骏丰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据顾伟民介绍,由于骏丰采取了例如扫楼等先进营销理念,发卡效果相当不错,“按照台湾的经验,单扫楼就可扫5遍”。
信用卡的实质就是个人小额无担保信贷,与传统金融业务不同,信用卡业务要靠一笔一笔小额的金额累积,若是达不到一定规模,想要获利,难上加难。“一张卡要能赚上几块美金,银行就笑不动了,”顾伟民如是说。现在银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营销。“早先美洲银行信用卡业务一直做不上去,后来招了个卖鞋子的来做主管,5年内做到了业界领先,他成功的秘密就是怎么推销鞋就怎么卖卡。”顾伟民认为,信用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个人消费品。
在信用卡产品开发上,顾伟民甚至认为:“信用卡就像洗发水。”宝洁为了促进洗发水的销量,不断给洗发水贴上不同的标签,这瓶是清爽的,这瓶是去头屑的,而信用卡也是同样道理;按照这个原理,广发相继推出了奥运卡、足球卡、明星卡以吸引客户,从效果看还相当不错。“绝对不能一张卡包打天下。”在顾伟民看来,制作一张老少皆宜的信用卡是没有出路的。外资银行,十年磨一剑
在信用卡市场上,中资银行始终面临着尴尬境地。信用卡相对于存贷款业务来说,在银行是弱势业务,但成长潜力巨大,是个能赚大钱的好业务。但这个“幼小的孩子”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老早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外资“大老虎”看中了。
曾在花旗银行担任高阶主管培训职务的邱静彬透露,花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瞄准了信用卡业务,为此还特地组织了一批年轻海归人员储备,后来因为时机未到,这群人也就没有派上用场。
外资银行对信用卡早就垂涎已久,中国信用卡市场每年的业务量都在以近100%的速度增长,而市场还仅处于萌芽期,潜力巨大;此外由于外资银行没有足够的分支机构,储蓄类业务绝对不是其优势,而信用卡则是最好的突破口。
按照公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时间表,5年后外资银行可以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自然包括信用卡业务。而外币信用卡(国际卡)的业务将会提前开放,目前几乎所有的外资银行均已向央行申请国际卡的经营牌照。据建行黄勇估计,留给中资银行的时间也许还不到5年,“因为按照协议,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可以提前开放的”。
邱静彬认为,一旦外资银行获准进入信用卡市场,它们可能按照以下步骤行动:1、外资银行会按照世界标准设立发卡中心,成本并不是问题;2、设立客服电话,制定全球统一的服务规范,推广人性化的服务;3、外资银行会积极开拓国内商户,在国际卡方面,外资将享有巨大优势;4、不断开拓出新的增值服务,以附加服务来吸引客户。“中资银行是在躲避风险而不是承担风险。”邱静彬认为,在风险管理上外资银行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现行的“担保人”和“保证金”制度,中资银行逃避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坏账风险,而随着外资银行的加入,中资银行必须改革现有的风险管理形式,学会承担风险。此外外资银行资金不会捉襟见肘,如花旗银行在台湾登陆后,其主打产品——信用卡就接连亏损3年,等到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挤垮以后才陆续产生效益。但时间站在中资银行的一方。曾在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担任行长9年的钟敏敏表示:“5年后,虽然外资银行可以进行人民币信用卡业务,但中资银行也已经具备了信用卡发卡的经验与能力。”工商银行目前有几千万借记卡会员,他们若将借记卡改成信用卡,其会员数很快会超过花旗银行全球五、六千万的信用卡会员数。
“中资银行最大的资源就是客户资源。”建行黄勇对钟敏敏的意见表示认同。建行目前在上海发了500多万张龙卡,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工资卡,银行可以清楚地了解客户的真实收入。在借记卡用户转化方面,建行已有所动作,会把一部分优质的借记卡用户转为信用卡用户。
黄勇表示,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建行是抱着学习的态度。通过竞争才能把市场做大,而服务是重中之重。建行已正式提出将把客户服务放到战略高度,因为只有通过服务才能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至少也要把外资银行转化客户的成本提高。黄勇相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间的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中资银行会有自己的空间。
“单家银行与外资竞争会不堪一击,”中信朱维佳则认为中资银行必须联合起来,中资银行如果各自为政的话将会被外资各个击破,而银联就是抵御外资冲击的最好“屏障”。如果银联能成长为第6个发卡组织,中资银行就能在竞争中求生存。但也有业内人士对外资银行加入信用卡市场表示欢迎,他们认为银行的现有体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外资银行的介入会对这个市场起到促进作用。“外资开始做了,中资就有了理由,就像花旗对存户小额存款收费的做法,曾引起舆论大哗,但中资银行有了这样的“国际惯例”作为理由,不就可以引发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潮了吗?”他们认为,外资银行就像催化剂,将激活整个信用卡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