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卫玲发自北京
9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信息中心郭濂在“第三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上向记者透露,国家开发银行正联手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准备开发异地灾难备份系统,目前已经完成设计。中信实业银行是否参加进来,还不能确定。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确保在灾难发生后,银行的关键数据、数据处理系统和业务可以恢复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在灾难发生后的指定时间内恢复既定范围的银行业务。
央行有关领导曾指出,实施数据大集中的银行,必须建立灾难备份中心,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可以采取自建、合建和使用商业化灾难中心等模式。
银行数据大集中意味着风险的集中。数据大集中后,一旦数据中心遭到灾难打击停止服务,将引起银行业务停顿、营业额损失、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法律纠纷。
国内银行界已经意识到集中后灾难备份的重要性。随着大集中工程的推进,国内各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集中的过程中,也在逐步采取灾难备份的措施。
建设银行已经建成北京同城灾难备份中心,但数据集中尚未建成,正在制定详尽规划。工商银行的南北两大数据中心互为备份,但备份中心尚未建成。光大银行在数据集中后也建立了同城灾难备份中心。深圳发展银行采取外包方式利用高阳万国灾难备援中心所提供的商业化灾难备援服务实现了较完整的业务级灾难备份,但还没有哪家银行建成异地灾难备份系统。
华夏银行技术副总监贾振陆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为资金和数据大的优势,可以自建灾难备份中心。但中小商业银行要自建灾难备份中心就比较困难,可以采取和若干个金融企业联合共建,或者采取外包的方式建立灾难备份中心。
建设银行信息与开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静芳认为,采取外包方式,主要是从降低成本、获得专业化服务、快速推出产品、学习到所欠缺的知识等的角度考虑,但目前国内的IT厂商没有这个能力,而国外的IT厂商对此没有投资或不愿意投资,所以目前只能选择自建。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指出,由于目前的法律系统、诚信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关系等因素,采取托管、外包、联合共建的方式还不够成熟,但采取托管、外包、联合共建的方式建立灾难备份中心是个方向。
银行信息化专家、原新加坡华联银行副总裁庄志澄建议,银行建立灾难备份中心在数据集中前就应该有详尽的计划,然后分阶段实施。而不是先建好数据中心,才去考虑灾难备份中心。
《国际金融报》(2002年09月18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