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倩
目前银行针对普通人的“个人理财中心”的服务还处在很浅的层次
据《经济日报》报道,在农业银行的“金融超市”里,顾客可以享受存取、购买保险、基金、国债住房信贷等业务的“一站式”服务,这无疑是银行服务理念的一个创新。然而
,笔者发现,目前银行针对普通人的“个人理财中心”、“金融超市”等似乎还停留在理念状态。
在北京某银行,笔者看到“理财中心”实际上是一个炒汇大厅。近年来,由于国内银行对于服务意识的觉醒,各家银行纷纷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可是这些理财中心的服务大多刚起步,针对普通用户的服务仍然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理财咨询服务大多没有做出声色,“个人理财师”、“理财客户经理”等还只停留在概念上。-产品服务还不到位
众所周知,保险复杂的条款常常需要寿险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弄明白,然而目前由银行代理的保险如“千里马”、“红双喜”等投资分红险在银行里却少有人主动地向顾客推销介绍。一些新的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平常百姓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下宣传册,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根本就很难弄明白。
服务的另一方面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资产组合。目前中信实业银行的银行卡“理财宝”能够为卡内存款自动安排利息最大化的账务管理,民生银行的民生卡的“钱生钱”理财服务也会在客户的授权下将沉淀下来的活期存款转成定期存款,从而提高客户的收益。但遗憾的是,这些为客户考虑周到的理财方案,多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做,而覆盖面大的国有银行却鲜见这种服务和产品。据报载,在上海等地有银行已经开始为个人客户出具收费的《理财建议报告》,但这种做法在其他地方还很少出现。据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对于这种理财建议带来的投资风险由谁承担没有界定,银行能否收费也是个重要纷争。
-仍需突破三大瓶颈
那么银行为什么不能为人们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呢?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个人业务处的韩春华处长说,首先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据研究,当银行人员的收入占社会平均收入的35%—45%的时候,各个产业最兴旺发达;当银行人员的收入占到社会平均收入的50%—60%时,工厂破产,产业凋敝。而目前银行人员的收入已经达到社会平均收入的50%左右。他解释道,银行业是不直接创造价值的一个行业,如果该行业人员收入占社会平均收入的比例过高,就说明这个社会的产业发展状况不良。社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制约金融超市的产品和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个问题就是业内的管理体制问题。由于目前实行分业经营,银行不能够涉足证券、保险、基金。因此,除了存贷业务,银行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这些代销保险、代理买卖债券、外汇等都是替人“打工”,只有劳务费,没有经营效益。此外,财政收入制度上规定,银行的一切收入都必须入总账,并且需要纳税,这样一来,支行、分行就根本没有了自己的收入,对于开发金融产品和提供金融服务等中间业务都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第三个问题就是客户认知度的问题。目前国内对于银行理财的需要并不是很强烈,这成为理财服务发展并不算好的一个原因。此外,银行业人士认为,从前发展中间业务并不受到银行的重视,国内的金融全才极少甚至没有,也是银行理财服务滞后的重要原因。
以上三大问题是银行理财服务难以发展的三大瓶颈。因此,理财业务要做好,需要银行的努力,但更需要社会宏观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国家对于银行发展金融业务的政策、税收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否则银行个人理财一时很难摆脱尴尬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