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玉恒
这是中国内地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动向——中国国家经贸委日前下发文件,明确规定“2003年3月底前,机电产品生产单位不再使用热轧硅钢片作为原材料;2003年6月底前各类企业不再销售和采购含有热轧硅钢片的电器产品”。
生存无理由,产品有市场
此次国家经贸委对热轧硅钢下达的死亡令,在业界负面的反映似乎更多,这意味着,国内几十家热轧硅钢片厂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实际上,目前也只有中国还在生产热轧硅钢。
硅钢的主要用途是电工钢(包括冷轧与热轧硅),国内中小型电机所用的电工钢中,2/3是热轧硅钢片。在国内热轧硅钢厂中,上海矽钢片厂排名第一,目前资产负债率仅30%左右,去年销售收入4个亿,今年5月单月利润达到240万元,应当说,效益还不错。与上矽为伍的,还有重庆东源钢业有限公司、鞍钢硅钢片厂等近10家国有企业,他们总计占热轧硅钢75%的市场份额。国内目前只有太钢、武钢、宝钢三家冷轧硅钢生产商,三家生产能力合计不足70万吨。国内电工钢年消耗量在200万吨左右,其中国产冷轧硅70万吨,进口70多万吨,国产热轧70万吨。
冷轧硅钢国内供应量有限,冷热价差达600至700元。但从电工钢产业大势的判断,业内专家差不多一致认为以冷代热是大势所趋。对此持怀疑的主要是热轧硅厂商和下游电机制造商。理由之一是,三大厂要用很长时间来弥补近70万吨市场缺口,得利者最终将是俄罗斯、韩国、日本等钢铁企业,因为俄罗斯冷轧产品到岸单价低于国内价600多元;理由之二是热轧硅钢市场依然广阔。例如美国某全球知名的电机制造商一直在中国采取OEM的方式,制造电机产品,然后销往国际市场,使用的就是上矽的热轧硅钢。国内、国际电机市场中低端用户的广泛存在,使热轧硅依然获得了足够的生存土壤。
2002年5月26日举行的全国电机行业第四届理事会上,得出的结论是至少在5至8年内,以冷代热不可能完全做到,电机制造商当然同意这一结论。
一个规模化的冷轧硅钢厂投资要几十亿元,民营资本进入这一市场目前还困难较大,国家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建设新厂。热轧硅钢退出后,理论上讲市场会多出70万吨的空间,换言之,可能将国内1/3强的电工钢市场拱手让给国外厂商。但考虑到地方保护势力不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更考虑到国内三大冷轧厂不会坐失良机,全力增产是必然的,这样洋硅钢的市场不可能真的达到1/3。
经贸委一石两鸟
今年3月20起,美国正式启动201保障条款,对进口钢材实行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8%至30%不等的关税政策。作为应对,中国迅速将冷轧硅钢片进口关税由6%提高至9%,配额由85万吨降至50万吨。与此同时,长期恶性竞争的国际板材市场上价格迅速上涨,国内冷轧硅钢片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如50W540型从年初的4050元/吨涨至目前的4650元/吨。热轧产品DR510从3200元/吨涨至3900元/吨。国家经贸委此番动作可以收一石两鸟之效:内保大型国企,外御美国的反倾销;从促进产业升级的角度看,还可加速以冷代热的产品升级目标。很显然,受益最大的将是国内三大冷轧厂。
目前我国成规模的中小型电机制造企业约350家,另外还有1000余家民营中小电机厂,散布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大部分中小厂商尚处原始积累阶段,技术装备及工艺路线尚处于与热轧硅钢片相配套的水平,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厂商无力应对这一政策,因为大部分中小型电机厂将难以承担设备更新投资。
比如与热轧硅钢相配套的单槽冲床每台50万-125万元,如改为冷轧硅钢片,需用高速精密冲床,投资增加到原来的10-100倍。再比如,冷轧硅是成卷供货的,用于冷轧原料的模具价格是热轧模具的20-100倍,一个电机厂平均要48套模具。即使如此,下游厂商和热轧硅钢生产商的反对理由看似充分,但在产品升级的大前提下,淘汰落后只是力度和时间问题,而不是决策的对错问题。
政策的代价
此项政策将导致的一种可能是大多数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电机制造向集约化发展;另一种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上矽们退出后让出来的市场空间,被中小型民企以地下生产的方式接手。因为冷轧与热轧产品目前有15%左右的价差,对中小公司来说,这事关生死。
此番前所未有的强硬政策首先说明,决策者认为,以热轧硅钢厂和小电机厂出局换取国内大厂生存空间,即使就近期来看也不能说是得不偿失。
这一政策断然推出也说明,决策者认为国家有能力、有必要承担由于少数企业退出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代价换取顺应产业发展潮流的未来收益是合算的。
更重要的是,既然以冷代热是大势所趋,与其让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企业在地方保护之下成长起来,尾大不掉,不如现在就从根本上取消其生存空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由天相投资顾问公司专供本报)
(完)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