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昌健(左)、杨振宇做客新浪纵论媒体经营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先请两位嘉宾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杨振宇:我叫杨振宇,是《东方企业家》杂志的发行人,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昌健一起来跟大家聊聊天。
蒋昌健:我是蒋昌健,受杨振宇之邀参与到《东方企业家》杂志工作。我的工作稍微操作一点,主要是参与到杂志的一些选题的讨论方面,有网友问我为什么会参与到这个杂志当中去,主要由于这个杂志是新设杂志,杨振宇也是我多年的朋友。所以希望把过去自己定位为读者的对杂志的一些想法,能够在杂志当中表现出来。也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有关媒体的一些经验和发展问题。
主持人:有网友问蒋先生,在留学的时候就听说了你的故事,你是他的骄傲和楷模,很想听你听一听对股票经纪人的看法。
蒋昌健:我觉得股评家跟股票经纪人有差别,我自己不是这个专业,我本人也不参与炒股实践,所以几乎没有办法参与意见。有两点提出来,请大家批评。中国的股市发展只有十年的历史,一方面股市发展的不成熟,另一方面,股民也在不断的成长过程当中,在这样一个股市环境下,相适应的也会诞生一批不成熟的股票经纪人或者是股评家。即便是在成熟的股票市场里,像美国,近几年也纷纷出现一些股评家的问题和股票经纪人的职业操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能够制度先行,在股票市场的发育过程当中积累一定的经验,总会向好的方向去发展。这是我大而化之的一些看法。
主持人:有网友问,作为狮城舌战中的奇才,你如今的发展是否令你满意,是你当初预想的要高还是要低。
蒋昌健:我觉得这个问题跟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很简短的回答。我非常满意,因为活着就相当满意了。至于说我对自己的发展,本来原来就没有一个规划,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特别是能够待在校园里面安安静静的教书,另外附带的做一些跟文化媒体相关的工作,所以我自己觉得已经非常满意了。对我们来讲如果做好三件事情,我觉得自己算是有发展了。一个是教好书,一个是读好书,还有一个就是写好书。
主持人:有网友问,杨先生有何成功的秘诀,你认为机遇占多大的成分,个人的天分又占多大的成分?
杨振宇:首先我不觉得我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其次我觉得成功其实没有太多的秘诀,每个成功的人都没有太多的秘诀,成功主要是靠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才会成功。至于机遇,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说我们这代人生活在二三十年以前,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机会,所以说时代或者说每个人的经历过程当中机遇当然是很重要的。天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觉得除了天分以外一定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同时机遇来了你就可能把它抓住,你的愿望实现也就达到一定程度。
主持人:有网友问,就两位来看,在信息社会目前平面媒体的发展处于怎样的状况,传统的平面媒体面临怎样的挑战?
杨振宇:网络时代的来临当然是对平面媒体甚至电视媒体都是一个挑战,网络媒体的信息量大,会更加及时。但是平面媒体的发展目前来看也没有因为说网络媒体的发展就停滞不前了,相反它也在很迅速的成长。就拿中国的财经媒体来看,大家都可以看到,这几年会不断的有新刊出来,而且是一本比一本更加新锐,办的更加出色。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一点也能够证明。这跟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网络媒体的信息比较及时,比较快,信息量比较大,平面媒体也有它的优势,比如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网络媒体需要一定的设备或者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够看,平面媒体可以带着到处走,可以随时随地的看。第二,一种阅读习惯,现在平面媒体还是比网络这样的方式看起来舒服一点,更符合大家的阅读习惯。第三,平面媒体现在越做越精美,不仅是一种知识和信息的收获,同时它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平面媒体的发展应该会和网络媒体一样,能够有并存的很好的发展机会。
蒋昌健:我觉得我们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来说明一下平面媒体的前途。第一个问题是现在各个报纸和刊物可以说是爆发式的发展,有点让我们回忆两三年前网站发展的趋势和状况。之所以这么火,火的背后一定是有利益可图。当我们谈到一个平面媒体是否有前途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它是否能盈利,能不能带来利益,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从这里来看,平面媒体还是有一定的前途。我再举一个例子,TOM.COM这个公司原来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今天反过来看,特别是它完成了几项收购以后,我们发现它是往跨媒体的道路上发展,它收购了羊城报业,亚洲周刊占了50%的股份,最近还有谣传对三联周刊有很大的兴趣。刚才举这三个例子都是TOM.COM要染指平面媒体的例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小超人不是密谋经营头脑,实际上他看到了平面媒体还是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读者,既然有广阔的市场和读者就会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我非常同意刚刚振宇归纳的几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刚刚杨总谈到网络媒体实际上是作为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元素,新媒体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加内容,合在一起能够给观众相互之间能够产生互动的一种媒体形式,但这必须考虑到有技术上的和社会上的一些限制和弊端,比如说条件不好,没有设备接入的话,新媒体所提供的内容和信息就没有办法享受得到。设想一下,最近的互联网调查有四千多万网民,就算我们现在有12亿人口的话,它才占多少?平面媒体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那里,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所以我个人认为,平面媒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然现在平面媒体也出现了所谓的非平面化,比如采取立体的信息提供方式,和电脑技术手段相结合,提供更多的服务,我想这也是彼此之间交融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新媒体借助于平面媒体的浏览习惯,在浏览格式上也借用一些传统媒体的元素,我想彼此之间交融也是发展的一个趋势。
主持人:有网友问,最近奶酪哲学很流行,请问两位看过斯宾赛的书吗,你们怎么看待成功秘诀的?
蒋昌健:很抱歉,我没看过这本书,我也不是很成功。但是书我还是知道的,我没有看过这本书我也不知道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
杨振宇:这本书出版之前我就看过,看过这本书以后我自己也受到了一些启发。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在有原来的资源时总是没有什么危机感,一定要等等原有的东西丧失了才会去寻找下一个奶酪,这是每一个人的惰性。这本书用一个很生动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实际上是很浅显的道理,大家平时忙于工作,可能没有想到,看过这本书以后可能一下就会给自己一个惊喜,一个启发,我觉得这本书畅销其实是不奇怪的。我觉得这样一些书的成功会给广大的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它的成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我们应该希望看到更多的类似这样的一些成功的例子,这样的话我们的广大读者的收获是最大的。
主持人:有网友问,《东方企业家》杂志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它都是针对于IT产业的?
杨振宇:《东方企业家》是今年三月份才改版的一本杂志,到现在8月号出来一共6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东方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杂志,我想首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是一本为中国现代及未来企业家服务的一本杂志。首先看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中国的企业家,现在的企业家以及未来的企业家,这样的人群是我们的读者对象。第二个是说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一本杂志,希望对这样的读者人群能给他们带来帮助的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深度分析报道等等。几期做下来我们也有一些体会,一个是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非常的认真在做这本杂志,希望在写一些读者身边的故事,或者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样的话给读者的距离感会比较近一些,但是我们写这样一些故事的时候是放在国际大背景的视野下来写,我们的国际观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表达出来的。我们的记者在写文章的时候,通常我们不要求他们采访要做的非常全面,不仅要采访,通常我们一个报道一篇文章,都要求记者从多角度的进行采访,力求我们提供出来的一些文章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同时我们还要求记者以比较通俗的比较有趣的笔调来写出这样一些故事,这些故事让读者读完以后给读者带来一些价值,让他们有所收获,我们希望做到这一点。同时我们还希望做一本正派经营的杂志,希望我们的杂志是一本没有版权问题的,很注意版权意识的,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的这样一本杂志。我刚才讲的也是我们尽量努力去做的事情,希望这样一本杂志能够给我们的读者带来一些帮助,能服务好我们的读者。
主持人:有网友问,请问蒋先生刚才提到的股票市场不成熟的问题,就美国近期发生的各大企业的财务造假,股票市场神话的破灭,能说一下缺乏性吗?
蒋昌健:我不是专家,刚才说即使成熟的股票市场也会出现问题,我也是描述一个现象,我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我想一个股票市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里面经济领域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一样的,它实际上提供一个契机,怎么样能够规范和调整影响股票市场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这恐怕是美国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想到他们已经开始做了,比如说通过国会的立法怎么样对干扰股票市场的各种行为或者是破坏股票市场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甚至是打击。由于我个人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不能够很好的回答你这个问题,抱歉。
主持人:请问杨先生,你以前做企业现在做媒体,体会有何不同?
杨振宇:媒体也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它在企业管理的很多方面是共通的,当然媒体是特殊的企业,它跟一般的企业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近一年来一直在努力的学习怎么样做好一个媒体人,我正在努力的学这方面的工作,希望也能从广大的读者、广大媒体的同行当中学到很多东西,也希望大家给予帮助。在做的半年过程当中有一点小小的体会,做媒体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同时也是责任非常大的一件事情,这跟做一般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做媒体为什么说非常辛苦呢?它每个月都是新产品,我们是个月刊,每个月要有将近20万字,要我们的文章都做的这么快,都要有版权,所以我们的采访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的每个字基本上都是记者花功夫写出来的。作为一个媒体人来讲,我就要保证想办法去做将近20万字的这样一本刊物,让尽量少的文字是没有用的,不要让大家看完以后觉得这本杂志是一本水分很多的杂志,我希望每个字都能给读者带来帮助,我们的杂志20元一本,每个读者都希望买回去之后能够看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给我们的压力就是很大的,从选题到写文章,到编辑、修改,一直到每天的编排,印刷、装订,每个月周而复始,这一期做完以后下一期又来了,非常繁忙。第二个,责任也是非常大的,你做产品如果做不好的话人家不买你的,但是做媒体的是还要宣传,如果做不好要对整个社会负责,我会跟昌健一起尽全力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内容。
蒋昌健:如果你是在做有形产品的时候,如果说你的市场规划有问题,或者说产品设计有缺陷,大不了这个产品就卖不出去,但是你可以在认识之后重新改良再来。但是如果媒体如果传递的信息错误的话,几乎没有机会让你重头再来,你就可以关门了,所以责任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有网友问,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了媒体策划这一职业?有没有想过走出校园自己做一个企业家?
蒋昌健:先回答后面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走出校园到更有诱惑力的社会当中去,成为这个或成为那个。在他们的想法当中可能都认为我除了教书以外还可以做一点别的东西,事实上我对自己也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从性格出发,从教育背景出发,从工作经历出发,从自己在学生时代接触社会所得的教训出发,我个人认为还是在校园里面比较适合自己发展。用一句俗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可能在火热的经济战线当中,不同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工作乐趣、生活乐趣,乃至激情,我在学校里面同样可以获得很多的乐趣,这样在学校里和在外面给我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讲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回到刚刚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做媒体策划,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我没有必要隐瞒。我现在做媒体策划工作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做阳光文化的杨澜访谈录的策划,可能很多朋友都了解,第二个是《东方企业家》平面媒体的策划。可能是因为请我来作策划的朋友都认为应该在学校里面找这样一个人,离具体的媒体稍微有一点距离,正因为有距离才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是新的观点和做法,所以就把我结合到媒体的工作上来。就我本人来讲我也很喜欢媒体这个行业,如何把我所学到的,自己所领悟到的,以及对媒体的敏感应用到媒体策划当中来,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一个事情。
将体会总结出来可能有这么四个方面。作为媒体的策划,第一,我觉得任何一个媒体都有一个公共的责任,这一点没有一个媒体可以否认,所以作为媒体策划应该有一个社会责任感。第二,媒体的基本素质就应该是能够把握媒体发展的方向,特别要了解媒体的受众,他的需求。第三,他要有非常刻苦的钻研精神,因为媒体的策划不但是选题的确定,围绕这个选题必要的资料分析和支持,这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第四,要有非常良好的沟通能力,如何把自己的选题与具体的执行部门和人员之间协商,最后形成某一个产品,这需要良好的沟通。这是我的体会,不知道对不对,请大家批评。
主持人:有网友问,两位嘉宾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传媒业跨媒体发展的趋势?
杨振宇: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据我了解,国际上一些媒体的状况,基本上一些大的媒体集团都是跨媒体的,都是报纸、电视、杂志、网站、出版业包罗万象,他们这样的一个发展一定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原因的。中国市场比较特殊,原来电视台是电视台,电台是电台,报纸是报纸,杂志是杂志,基本上是一个分裂的状况,现在国家对媒体的政策有些松动以后,跨媒体的发展渐渐的开始,大家都可以看到最近的一些变化,我相信这些变化是正常的,而且我相信随着媒体政策的开放,跨媒体的发展例子会有越来越多的出来,我相信跨媒体如果做的好的话应该是一个趋势。
蒋昌健:跨媒体发展到今天成了蒸蒸日上的局面,恐怕有几个因素我们要注意。第一个因素就是说传统的媒体向跨媒体方面的一些转变,比如说像《人民日报》在1997年就建了一个人民网,类似的动作发生在很多原来传统媒体的身上。这实际上是把原来的受众引领到一个新的平台上面,可以继续享用他们的信息,同时他们也争取了一些跟信息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一个新的受众紧密结合起来。我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也在日益多样化,比如说不但是满足文字上的需要,声音和图象的信息,也不一定非要在一个平台上去获取信息,比如说通过纸质的媒介或者是电子媒介或者是其他媒体来获取信息。同时也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第三,也就是我们不得不讲到的全球化的进程,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跟外部的环境越是紧密相连的时候越容易获取信息的手段,但是由于平面媒体没有办法及时的提供这些所谓外部信息,就要通过其他能够打破时空的平台和界限来获取。第四个原因,有些媒体的公司或者是实业,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经营能够朝着多样化的形式发展,比如借助跨媒体的方式能够多渠道多角度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和范围。我想这些原因促成了跨媒体行业的发展。
主持人:有网友问两位,现在国外媒体在中国本地化的工作不是很理想,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振宇:这跟我们国家的体制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国家对媒体有一定的政策限制,国外的媒体不允许直接进入中国的媒体市场。最近有一个特例,大家知道爱莫多克在广东落地,这是国家特批的一个。还有一些合作是以内容合作以版权合作方式进来的,包括福布斯的中文版,这都是国家的限制。第二个方面,从很多国家和地区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以外的一些媒体市场情况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像日本的市场、中国台湾地区的媒体市场,他们都是比较开放的市场,但是我们也看到,媒体基本上还是本土的媒体处在一个绝对垄断的地位,也不是说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在这个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媒体是很特殊的市场,它跟很多人文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它跟其他的产品不同,所以我相信即使说将来中国媒体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我相信中国自己媒体的发展应该还会占一个绝对优势的地位,但我并不是说中国的媒体市场不面临国外媒体将来可能激烈的竞争,中国的媒体要认真的向海外媒体学习他们的一些好的经验,把它用进来,使得我们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蒋昌健:我更愿意用境外媒体的说法,你刚才讲的所谓的本土化我不知道从什么角度理解,是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是说国外的媒体目前是不是能够覆盖整个中国大陆的市场,是否能够介入,这是本土化的一层理解。第二层理解,国外媒体所提供的一些内容是不是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先回应第一个,境外的媒体分为好多种,比如国际性的大媒体或者是媒体集团,像刚刚杨总讲过,他们这些国际性的媒体也希望能够打开大陆市场。第二个媒体是有大陆概念的境外媒体,比如凤凰,尽管在境外注册,但是他们也对大陆市场也非常浓厚的兴趣,其中有些媒体主要的广告支持和来源还是依靠大陆的这样一些企业。当然境外媒体也包括大中华区以外的一些媒体,比如港台的一些媒体,他们多多少少也对大陆市场抱着很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很多超经济的考虑或者是原因,媒体市场并没有像其他商品和服务市场那样开放度那么多,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我想在一些娱乐市场方面,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开放的做法。实际上一个社会对媒体的开放,最重要的也依赖于这个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的发展程度,速度可能不会像大家预想的那么快,也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关于内容的问题,我想现在本土化的努力已经不成问题了,哪怕你是跨国的国际性媒体公司在做娱乐产业,我讲的是电视。在平面媒体也非常注重本土化的问题,我最近了解一些财经类的杂志,本来是以国际报道为主,最近也在向本土化转型。
主持人:有网友问两位嘉宾,如何看待中国现在电视媒体的发展状况。
蒋昌健:这个问题很大,要回答起来相当长,我们明显的看到电视媒体的改革和发展在近五年来发展的非常快,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所谓的抓大放小。比如说一些县办的电视台或者是行政级别比较低的办电视台的做法现在已经不足取了,许多省级的电视台、市级的电视台进行一些整合,通过市场化的操作以后已经形成了各大媒体集团,当然名称上有各种叫法。通过集团化的重组和改造,集合了各种各样的电视媒体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够形成一种航空母舰式的原因,我想多多少少也是准备为中国进一步的介入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去,针对这个形式有所考虑。到目前为止来看,电视媒体的重组也好集团化也好带来了一些方面的变化,引起了我们的一些关注。首先一个很关键的变化,到目前为止传统的电视传媒分割市场,特别是广告市场的局面可能还没有很大的改变。比如说如果讲中国传媒的独一无二的地位的话,大家很自然的会信到中央电视台,当然其他第二层次上的一些重要媒体我们可以提出来,比如说湖南卫视,组成了电广传媒集团,上海也有上海文广集团,诸如此类,这是地方性的。如果把中央电视台定位为国家级的,这些电视台当然也是国家所拥有的,但是在分割市场方面他们应该是次国家级的。他们之间市场的交叉部分,大家知道媒体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是来自于广告,广告市场也有交叉部分,难免存在竞争,所以第一个现象是集团化,第二个现象是由于市场的交叉会不断加剧竞争。第三,在重组过程当中,一方面传媒的人才得到了一些补充,另一方面一些人才也在流失,特别是境外的媒体逐步的介入到中国的传媒市场当中来,人才正在流失。接下来的方面就是所谓经济资源的重新整合,我们可以看到重组集团以后,很多广告收入不是按照1+1+1=3的方式来,往往广告方式是1+1+1=2或者是=1的局面,这是遭遇的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出现的这些新的现象,它预示着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但至少在为中国的入世,为迎接更加激烈的挑战在做一些准备,我觉得这些准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杨振宇:这几年电视节目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我有一些长期在海外居住的同学回中国来一看,说中国的电视节目发展的不得了,可选择的台超出他们的想象,他们可以一天到晚没事就看电视,他们觉得这是非常大的收获,从这个领域可以看到,中国的电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现在制播分离的方式我觉得是很好的现象,大量的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和播出单位完全分开,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电视节目,在很多的台一起播放。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光线传播,娱乐报道这些节目都非常好,还有其他一些专门电视节目制作的,步入超级访问,这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制作模式。这些公司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请问两位,两位认为中国的媒体在什么时候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会更加开放吗?会开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杨振宇: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一些自己的感觉。中国的整个经济在往前发展中国的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开放,总体的角度也会不断的往前走,至于开放的进程表我无法作一个准确的预估,我想国家会根据整个经济发展的程度,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或者说社会的承受能力,或者根据政治改革开放的进程,会逐步的加快媒体的开放进度。从国际上的情况来讲,其实媒体开放也不是说每个国家都完全开放媒体市场的,而且特别是对外资开放市场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国家会有一个特别的政策、特别的安排来逐渐的实施开放。
蒋昌健:我的感受是这样,第一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不是说媒体开放了以后,大家就一定能够享受到丰富多彩高质量的节目,有些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可能有成百个频道可以选,结果选来选去还是选不到能够让他们如意的节目。开放本身不是一个目的,目的是是否能够通过开放这样一个手段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具有高质量的有高制作水准的节目供大家欣赏。
回应您问题的第二点,我同意杨振宇刚才说的,我们不是决策者,所以我们提不出来具体的时间表,但是恐怕有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就是实战性比较强的,新闻性比较强的,或者是综合类的一些媒体可能在很多程度上来讲开放的速度不会太快。而一些专业性的媒体,比如说体育、娱乐、甚至财经会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向外开放,实际上现在已经在做了。具体是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像这位网友提出来的全面开放,目前为止我自己没有一个定论。
主持人:有网友问,两位嘉宾觉得现在新媒体的瓶颈在哪里?是受众的素质还是政策还是别的原因?
杨振宇:我想一个还是技术手段的问题,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跟广大网友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导致了新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浏览的速度,大家都希望更快,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的访问和浏览,这些在现在的技术手段上来讲跟广大网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技术手段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还是人的习惯,习惯是很重要的,年轻人比较容易适应新的事物,超过一定年龄以后让他去适应一个新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个习惯的改变可能需要一代人或者说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改变,这也是影响新媒体网络媒体发展的瓶颈。就我来看,这两个问题在一定的时间里面是能够解决的,所以新媒体的发展应该说前景是无可限量的。原先新媒体存在非常大的困难,盈利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像国内有些新媒体已经实现了赢利,这表明随着时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发展的瓶颈都会大块,前景无量。
蒋昌健:您谈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有些数据可以回应您。如果谈到国际化的城市大家都会想到纽约,在纽约做过一个调查,就是对新媒体未来的前景,其中有70%的受访者都持着非常乐观的态度。您提出来的问题非常有趣,您谈到了瓶颈的问题,就是什么限制新媒体的发展。按照市面上有的产品提供商和服务商,单就四千万网民来看,如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真正能够满足这四千万的网民的需求的话,我个人认为这个市场是足以能够支撑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豪华。第一个考虑是新媒体的企业模式到底是什么?目前为止众说纷纭,还没有哪一个新媒体能够拿出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模式出来让大家看。第二,新媒体所要介入的技术手段、设备条件比较复杂,它往往是吃得多贡献少的实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强力的风险投资支撑的新媒体,在目前的状况下来讲很难有一些血液能够及时的补充进来,至少在未来的一年当中可以看到在资金支持上面还是会遭遇到很大的困难。第三方面,我们是否已经积累了足够让我们在下一阶段能够顺利运营的一些市场经验和教训,提供资讯的商品和服务,当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会有区别,但是从传统的媒体当中我们是否已经学到了足够的知识,以供新媒体的发展来使用,我想这也是一个问题。结合这三个方面来看,我个人觉得新媒体的确有前途,但是目前为止它所遭遇的困难还存在在那里,如果说有一两家新媒体已经扭亏为盈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这可能是一个预示,但这个预示从点到面带来这样一个效应要有多长的时间要走,我个人并不是十分的乐观,特别是在短期之内。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两位嘉宾对年轻人创业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
杨振宇:创业有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好。第一个一定要做好准备,我以前创业也是在二十五六岁开始的,通常自己在创业初期遇到很大的困难,就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要做好的准备其实有很多方面,一个是要对你做的事情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要有比较充分的市场调研,要能够想到我为什么能做这件事情,而别人不能做,就是我的竞争优势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样才能够成功,还要看看我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哪方面的资源不够或者是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是否能够找一些合作伙伴,来补充你这样一些不足的地方,这样就可能使得你的创业过程相对来讲比较顺利一些。创业这件事情应该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即使失败了对创业的人也应该持着鼓励的态度。我相信很多成功者都是没有不经过创业失败的过程的,所以说创业失败了也一定不要气馁,认真的总结经验,也许这是你将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法宝。
蒋昌健:我再补充刚才的一个问题,刚才网友问到新媒体发展的瓶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大势问题。目前为止,全球经济不太景气,新媒体生存的环境不是很好。我刚才讲过,媒体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托来自于广告收入,根据GENITH的一个报告,从拉美市场来看,它的广告经营下降6.9%,英国下降1%,美国下降1.2%。在这样一个广告市场投资在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新媒体生存的环境会更加恶劣,这恐怕也是一个瓶颈之一,就是受到全球经济大形势的影响。
回到创业怎么样才能成功的问题上。我是最没有这个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不像振宇有创业的经验,我安全没有创业的经验。但是我有一些想法跟大家一起讨论。我想要做足两个字的文章,这两个字就是“舍得”。我们要进行创业的话我们要想清楚得到什么东西,这个要很清楚,是得到经济上数字上的一个飙升还是在数字之外要得到什么,什么是你最想得到的东西。大家知道,创业人在得到的过程当中要牺牲很多东西,这就是舍的东西,你要舍去你非常留恋或者是你长时间一直拥有的东西。我不认为二者可以兼得,有得必有舍,有舍不一定能够得到,但是既然有舍去的话就一定要抱着得到的希望和信心,也许创业就能够成功。我说的比较假大空,也许是我没办法创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杨振宇:我再补充一点。刚才讲了创业要做好非常好的准备,真的做好准备创业的时候要非常的投入,就像刚刚昌健讲的要舍弃很多东西。第三个就是要有一个毅力,因为你的创业过程一定有非常多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差不多聪明,我觉得你做这件事情能够成功一定是比人家多投入了。你刚开始没有经验,你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你要坚持下来,要不怕挫折和困难,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相信只有这样你才可能达到成功。
今天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感谢新浪网,也非常高兴能够跟广大网友聊天。
蒋昌健:我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一起谈媒体和个人的问题,谢谢你们的关心。
主持人:谢谢两位嘉宾。
(责编:晓夫)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