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钻交所无奈百亿大餐
钻交所进退失据,起因于对税收政策的不同理解。“用脚投票”的结果表明,折中方案没有竞争力。
在经历了近2年有场无市的?尬之后,6月1日,上海钻石交易所(以下简称钻交所)终于
启动,70多家会员企业可以进行境内外钻石贸易。
启动的标志之一是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
但这个消息并没有带来利好,钻交所依然空空荡荡。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不从根本上重建国内钻石业的游戏规则,钻石交易所依然前途难卜。
折中方案没有竞争力
来自国际钻石集团戴比尔斯的统计数字表明,1995年中国市场的钻石消费额为24亿元人民币,到2001年该数字达到145亿元。
1997年,上海市政府向国务院提出申请成立钻交所,并于2000年2月拿到批文。
但是上海市政府还要迈一道坎,那就是税收政策。
我国钻石年产量仅2万克,必须大量进口毛坯钻,而毛坯钻的进口需交纳包括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在内总计33.9%的税费。
高税收导致了钻石走私的猖獗。据估计,国内钻石市场95%以上都是走私钻石。
上海市政府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把钻石企业吸引到钻交所进行正规交易,关键是必须拿到特殊的税收政策,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000年9月28日,上海市政府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议调整国家钻石交易税收政策的请示》,建议取消毛坯钻进口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免征消费税并将其移至零售环节征收。
2000年10月27日,在还没能争取到新税收政策的情况下,上海钻交所挂牌开业。当时的预计是,1年内所内交易额能达到2亿美元。
然而,新税收政策迟迟不见下文。在接下来1年多的时间中,钻交所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2002年1月1日,新的钻石交易政策才艰难出台:毛坯钻关税由3%降为0;消费税后移至消费环节,税率由10%降为5%。而17%的增值税则维持不变。
这个方案近乎折中,因为“无论和走私成本还是和国外钻石交易中心的政策相比,新政策都没有竞争力”。
业界用脚投票的结果是,今年5月份之前,上海钻交所的进出口钻石交易仅用保证金和保函形式作过7单,交易量为1160.56克拉。
减税与增税之争
钻交所的建议之所以没有被完全采纳,主要是国税局一直不愿松口。
国税局的顾虑是,减税是否会造成税收流失?
对此,钻交所的回答是,减税反而会增加税收总额。
联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方雄的解释是,以2001年为例,国内钻石销售总额为145亿人民币左右,如果按过去的33.9%税率征收,应该有49亿左右财政收入,但实际上国家收到的税仅500多万。
因此,如果进口税收降到比较合理的10%,大部分企业都会正常交税,那么可以有14.5亿元左右的税收额,而且这14.5亿还仅仅是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不包括零售环节的消费税。
走私钻石的税收成本是8%上下,如果把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降到10%,那么大部分企业不会铤而走险。
据业内人士透露,去年上海某钻石饰品有限公司因为走私,被罚款1000万人民币;今年上海的一家金店因为同样的原因也被罚800多万。
但是,钻交所的这个理由最终并未打动国税局。
国税局曾经考虑过一个折中方案,将17%的增值税后移至消费环节。
但这个方案同样令国税局担心,因为“移到后面就收不上来了”:零售商以打折、降价等为条件,不向消费者开具发票,只出具内部收据和质量证书,很容易成功交易并逃税。
钻交所能走多远?
从5月下旬到6月份,钻交所完成22单交易,截至6月30日,交易总额达到1768.04万美元。
“最关键的是,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已经征收了近600万人民币的增值税。而以前,全国每年毛坯钻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三税相加总额也才500多万元。”方雄说。
而70多家会员则显得忧心忡忡。上海昭辉钻石有限公司的王娜说,昭辉今年3月份进场以来,还没有任何进出口交易。
实际上,有两种商家更愿意到钻交所进行交易:一是最近被查处过的商家,二是对某些高级钻石需要出具美国宝石学院鉴定证书的商家。但前者多是为了应付工商、税务,而后者比例甚小,交易量都是杯水车薪。
一份钻交所内部资料称,钻石企业普遍持观望心态,会员企业多是在境外交易后再通过钻交所进口到国内。
事实上,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由于欧美钻石加工成本偏高,钻石加工业正在向东南亚转移。今年初,印度宣布毛坯进口全部免税----对中国钻石业来说,这是个坏消息。
附:上海钻石交易所大事记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