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出言低调,组建中的三大航空集团还是不约而同地提到扩大外商投资比例为民航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记者李芃发自上海
跨进了一大步
8月1日起,外商投资中国民用航空业将实行新的规定,大范围放宽外商投资中国航空业的限制。
根据1994年民航总局与外经贸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有关政策的通知》及其解释,原来规定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外资股比例不得超过35%,有表决权比例不得超过25%。此次最新的规定改为外商投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中方应当控股,同时一家外商(包括关联企业)不得超过25%。一般认为,外资持有中国航空公司的股份,因此将提高到49%。
原来规定民用机场外商投资比例不得超过49%,新的规定改为“外商投资民用机场,应当由中方相对控股”。此外,关于外资投资范围、方式和管理权等规定都比以前有所放宽。
据悉,这一新规定起源于中国民航在今年2月底提出的一项动议。当时刚刚正式宣布重组的中国民航提出调整外资参股民航的比例,不到半年即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中国民航总局办公厅研究室主任陈晓宁曾向媒体表示,扩大外资持股比例至49%并不是激进的行为,相反很符合民航一贯的风格,因为“民航的开放作风在国内是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的”。
事实上,这次调整也符合国家有关改革的总体思路。今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尽快实施电信、电力、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同一个月内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和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也曾先后提及民航的改革,破除行业垄断的决心不言而喻。
外界注意到,这次新规定的出台适逢中国民航总局新局长杨元元任职不久,航空业开放的范畴极为广泛,涉及民用航空公司、民用机场、通用航空、维修、餐饮乃至企业管理等,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之为“中国航空业开放的一大里程碑”。
航空公司低调酝酿
南航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组建中的三大航空集团估计要到7月底8月初才能正式挂牌,在拟议中的航空集团里唱主角的南航、东航早就在和外资眉来眼去,但在这迟来的政策“东风”之前,他们却表现得非常谨慎。
东航总裁叶毅干表示,新的政策只是为各航空公司扩大外资股比例提供了可能性,但具体怎么做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他坚称东航“尚未研究到这一步”。在记者的追问之下,叶毅干语泄天机:有意向了也不能对外说。但他说,外资参股比例的进一步放开,有利于利用国外的资金促进民航的发展。
南航总裁办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南航不一定马上增募外资股。他解释说,新的规定刚出台,8月份才开始实施,很多东西还不够明朗,他推断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不会马上行动。
南航在香港以H股上市,外资持股为34.8%,总资本额33.74亿元人民币。南航总裁颜志卿在今年4月的“中国企业高峰会”上曾说,民航放宽外资投资的比率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他指出,尽管目前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供需失衡,但这不意味市场饱和,而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结构性相对失衡,内地航空运输市场尚未充分开发。看来,南航那位人士所说的“不一定”应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国航宣传部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国航目前没有外资投资,也从未和外国的航空公司接触过。但他表示,新的规定为民航的下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等重组完成后,新的国航一定会成为股份公司。只不过外资参股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据报道,南航、东航和国航都已经开始对外寻找合作伙伴,德国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等数家国外航空巨头也表达过合作意向。彭博社报道说,新加坡航空公司有意在中国拓展业务。在中国这次宣布将实行新的规定之前,新航曾表示,公司是否进入中国,将基于中国政府放宽对航空业的管制。
陈晓宁介绍说,目前中外航空公司的具体合作计划仍在谈判之中,预计所涉及到的外资扩股将在今后两到三年内完成。
到底是谁的机会
新的规定增加了外商的管理权力,由原来规定外商投资民用机场、航空运输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必须由中方担任,改为按《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办理,没有限制条件。换句话说,外资将享受“同股同权”待遇,从前“只参股不讲话”的外资,可以开始参与航空公司与机场的经营与管理了。陈晓宁认为,这才是一个实质性的变化。
1980年,北京航空食品公司首先引入港资,成为中国航空业第一家合资企业,从此外资陆续进入航空业。1997年开始,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先后在海外上市,外资也借此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中国民航业渗透。
随着政策的变化,外资注入的速度和数量可能显著提高,中国民航业的面貌也将因此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陈晓宁表示,随着外资控股比例的提高,民航产权多元化将使中国航空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更加规范。外资带来的先进管理方式也将促进和改变现在的经营机制。他认为,中国民航的规模虽然已经很大,可并不等于已经很强,经营机制还比较落后,而民航日后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机制的转变。
今年4月初,民营的均瑶集团参股武汉航空,给民航业带来不小的震撼。东航董秘办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加入WTO后给民航带来不小的压力,引进民营资本可以学习他们独到的经营管理。此次外资的进一步介入和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带来的基本理念和经验或许将成为提高中国民航活力的又一强心剂。
通过外方参股,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航空公司将可以利用外资进入外国的市场,减少自己的风险,同时扩大市场份额。对于急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民航来说,前景的确相当诱人。
《国际金融报》(2002年07月05日第二版)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