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集团大股东第一上海(227.HK)日前公开表示,“好孩子”已具备上市条件,短期内可实现在香港的上市,这意味着宋郑还一手带大的“好孩子”将成为社会公众的“好孩子”
记者蔡锋发自上海
“好孩子集团很久以前就开始考虑上市的事情了,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而且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所以一直没有把这个放到实际议程中来,但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公司考虑将在今年完成上市准备工作,争取年内香港上市。”刘同友如是说。
在《福布斯》公布的2001中国大陆百位首富企业家中,有47位企业家旗下至少有一个上市公司,而排名刚好第100位的“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却不在这47人之中。有趣的是到2002年结束之后,宋郑还在《福布斯》将会跻身其列。
好孩子集团大股东第一上海(227.HK)日前公开表示,“好孩子”已具备上市条件,短期内将可实现在香港的上市,这意味着宋郑还一手带大的“好孩子”将成为社会公众的“好孩子”。不过好孩子集团内部对于公司的上市则显得比较低调,只是表示“正在准备中,很快就会有一个说法”。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繁华的淮海中路上的好孩子集团上海公司。一进门,公司办公室里简洁大方的装修和井然有序的办公秩序就说明了问题:好孩子集团的成功绝非偶然,成为国内跨国公司的典范也属正常。
落坐之后,公司副总裁刘同友先生递给记者一本2002年3月25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书中用了7个版面的篇幅介绍了宋郑还总裁和他一手带大的好孩子集团。
起步
每个成功人士的后面都有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成长经历,宋郑还也不例外。
今年53岁的宋郑还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儒雅而果敢。宋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上36代中医,而有活力、充满闯劲的他却没有继承祖业。1968年高中毕业后的宋插队在农村务农,1973年被推荐到上海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在昆山做起了中学数学教师,这一职业对宋的一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985年,当时的中国依然未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面对社会资源的匮乏,政府鼓励学校办工厂。当时已经是副校长的宋郑还筹集学校老师的积蓄办起了工厂,但是工厂生产的产品却是直到今天才真正普及的微波炉。
显然对于当时来讲这是一个失败的投资,因为微波炉在几年前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算得上奢侈品,并没有市场可言。很快,由于产品滞销,工厂亏损,老师罢工,最后学校被迫关门。经历过失败后的宋郑还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选择了留校,这时的宋郑还明白,尽快赚钱才是解救学校和老师的惟一出路。
宋郑还人生的转折出现在1989年。当时宋郑还的一个学生的
父亲创建了一个手推车工厂,经过和对方的接触后,宋郑还于1989年下半年接下了对方的委托生产订单,当年宋的工厂就生产出了2万辆童车。
1990年宋郑还很有魄力的通过学生的关系从银行贷款2500元,在支付了老师的欠发工资后,学校重新开门了,两年后宋就还清了所有银行贷款。然而,多年的企业经营运作让宋郑还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学校是开门了,他却推迟了回校时间,而且后来就再也没有回去。
宋郑还的公司从此开始了神奇的跳跃式飞速发展。1989年宋郑还使用“好孩子”的品牌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1991年、1992年好孩子推车销量每年翻番,到1993年,短短4年时间,“好孩子”就已经以1.5亿元的年收入取代了统治中国市场多年的“红花牌”推车成为市场“新龙头”。
征战
据刘同友副总裁介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好孩子集团已经成为注册资本2700万美元,净资产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大型跨国公司。童装、婴儿奶瓶、奶嘴等产品以内销为主,而童车则远销至美国、欧洲等地,并且产品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都很高,比如童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30%。
自从1993年成为市场龙头后,“好孩子”在国内从来没有被对手击败过,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好孩子”已经稳居中国儿童用品第一品牌,尤其是童车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行业内其他对手,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
第一上海主席劳元一公开表示,目前“好孩子”已经实现了业务一条龙,完全由自己进行研发、生产、物流及销售,营业额接近10亿元,预计2002年好孩子集团盈利可达1亿元。
在“好孩子”的成功里面,与国内市场的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相比,好孩子集团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由国内内向型企业转型为大型跨国公司的经验。更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早在公司发展初期,公司就发现中国市场存在的限制和国际市场拥有的巨大潜力,正因如此,公司凭借自身的产品优势和成本优势打进了国际市场。其中尤以通过与美国的主流商业集团合作而成为好孩子集团在美国成功的关键。
1996年,公司开发出了叫“爸爸摇、妈妈摇”的新产品。这辆车造型别致,车体增加了两个摇摆功能,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按下“爸爸摇”,手推车剧烈摇摆,而按下“妈妈摇”,则轻轻摆动。当这辆车放进美国第二大婴儿用品制造商COSCO公司总裁的办公室时,那位总裁不禁为“好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折服。
随即,“好孩子”与COSCO签订了共同开发美国婴儿用品市场的合作协议。1996年3月好孩子集团在美国加州注册了美国分公司,这对好孩子集团开拓美国、北美市场起到了重大作用。
1996年在美国分公司设立之后,好孩子集团借助与COSCO的战略合作平台,把“爸爸摇、妈妈摇”直接打进了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就这样“好孩子”一下子又挤进了2800多家沃尔玛连锁店,进而进入了凯玛、反斗城等所有主流销售渠道,仅2000年一年销售量就达130多万辆,占美国童车市场的38%左右。至此,“好孩子”开始在国际市场掀起“中国狂潮”。
上市
“好孩子”做大了,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是必然的趋势。刘同友副总裁也表示,好孩子集团很久以前就开始考虑上市的事情了,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而且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所以一直没有把这个放到实际议程中来,但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公司考虑将在今年完成上市准备工作,争取年内香港上市。
据介绍,好孩子集团在业务起步时就开始了引进外商等直接投资项目。1994年香港上市投资公司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元参股好孩子集团,1999年第一上海再度增资。尽管这时中资方还是政府。
2000年,宋郑还成功上演一场管理层收购(MBO)的好戏。凭借日本软库(Softbank)集团的北京附属机构软库中国控股公司、AIG投资集团下属的中国零售基金(ChinaRetailFund)共同投资的18000万元,宋郑还买下了政府的主要股权,最终将“好孩子”实现私有化。
刘同友副总裁向记者介绍,不断引进新股东增资的同时,好孩子集团股权比例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股权更加分散,股东背景更趋向国际化。目前好孩子集团外资股股东约占78%,其中第一上海持股约44%,内资股约22%,内资股基本都是公司管理层持股。
对于具体上市准备工作情况,刘同友表示初步的赴香港上市计划已经确定,但是细节暂时不能公开,因为具体情况并没有确定,最快几个月后才有个说法。但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好孩子”一直与高盛保持密切接触,几乎肯定高盛将成为“好孩子”的上市重组顾问。
在2001年一度传闻好孩子集团准备在国内上市,到现在为何又转投香港呢?刘同友表示,好孩子集团不选择在国内A股上市并不是因为不能在国内上市,这种选择是由公司目前的整体状况决定的。
首先,公司股东都是国际化的股东,他们希望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市;其次,现在好孩子集团产品的主要市场在美国,香港上市有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提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公司长远发展战略是发展为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将来上市募集资金的投向,刘同友表示将主要用于建设中国首家儿童用品全国连锁的网络,建立5000家“好孩子专卖店”。这一网络的建成,将更加巩固“好孩子”在国内的市场,也将使好孩子集团实现由目前的纯粹“产品供应商”向“产品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的转变。
据市场人士分析,好孩子集团的这种转变和网络建设需要很大成本,网络全部建成也需要很长时间,但如果这一策略成功,国内同行将被“好孩子”远远甩在后面,如要再追上“好孩子”就难了。
对于“好孩子”未来的发展,宋郑还踌躇满志:“要让‘好孩子’伴随中国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国际金融报》(2002年06月28日第十版)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