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北京上海便利店之战已如箭在弦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6月24日 07:21 北京青年报

  全国惟一一家超市上市公司上海华联全国连锁便利业龙头企业上海联华北京传统的连锁企业无不紧盯北京便利店市场

  连锁便利店和超市的区别

  连锁便利店和超市有明显的区别,并有很强的互补性。

  连锁便利店,一般面积在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之间,客户以单身、学生、年轻家庭为主,营业时间长,24小时不休息,服务以便利为主。

  大型超市,一般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客户以主妇为主,营业时间固定,一般是早上9点至晚上12点营业,服务以价格取胜。

  便利店的及时性、方便性和应急性,正好弥补了大超市的不足,很快就能深入社区、学校、医院,遍地开花。

  其实,便利店的真正优势还不仅仅是提供商品的便利,便利店的最大优势,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体现出来,如网络优势。日本最著名的7-11便利店拥有8600多家分店,在日本是被当做信息产业看待的,已经成为部分B-C电子商务网站的交货点,还在为日本银行提供存款的实时存取。再有,还可拓展洗衣、传真、洗照片、订报等多项服务业务。

  商场如战场,当记者走进上海华联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伟的办公室,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今年上海华联要在北京开拓200家便利店,不容妥协。”——马伟的办公室里不大的一面墙上却挂了一幅大大的北京市地图,上面贴满了圆形的绿色贴纸,马伟指着地图说,“每开一家店我就贴一张小贴纸,目前还不多,年底你来的时候绿色就会密密麻麻的了。”

  而正在筹建华北总部的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京城北洼路的一间毫不起眼的办公室里默默备战,上周四刚刚从上海飞来的上海联华华北总部便利店总经理黄涛,刚下飞机就去考察了几家北京的便利店,而自此长驻北京的黄涛接受记者采访时名片还是在上海时用的,上面赫然显示的是黄涛在沪同时担任了几家联华合资公司的总经理,这次专门调动到北京的联华华北总部担任便利店总经理。

  联华的临时办公室也有一张同样大的北京市地图,上面还没有一张贴纸,却有蓝黑色的钢笔圈画的诸多圆圈,上面还认真地标明了商圈的人口数量,黄涛说,“这是我们已经考察过的地点。”——联华这两年的开店计划是在北京开600家。

  全国知名的几大商业企业已经开始加紧在北京跑马圈地,目标指向了以前在北京并不成熟的业态——便利店。

  而接受本报专访时,北京物美集团特许加盟经理夏明的手机不断响起,他说,都是希望特许加盟物美便利店的受许者。北京的便利店业态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火候”,他们希望抢在上海之前通过加盟扩大规模,今年也准备再开100家便利店。

  硝烟弥漫,一场前所未有的争夺战即将在北京上演。黄涛说,到年底,北京的便利店如果不是遍地开花,也一定形成星火燎原的态势。

  -上海——

  便利战场移至北京

  “上海的商战太激烈了”,联华便利店总经理黄涛早年就经历过上海的商业战争时的处心积虑。他回忆,1997年正是联华超市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的董事长王宗南把发展视点瞄准了便利店,而当时联华员工普遍对便利店的开拓心存疑虑。因为当时上海开便利店尚没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当时有1993年开设的“百家”、“百式”两家便利店,连续几年的亏损使公司摇摇欲坠,其他的便利店也发展缓慢。而当时上海的超市发展红红火火,大卖场初露端倪也没有对超市形成挤压。正是在这种经营风险很大的时候,联华切入了便利店的业态。联华对此的解释是,经营风险大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1996年联华通过一系列的合资吸纳上市公司及境外公司的入股,拥有了庞大的物流和商流系统,黄涛告诉记者,“切入便利店可以与超市共享资源”。

  1997年11月28日,联华8家便利店同时开张,自此拉开上海便利店大发展的序幕。联华华北总部总经理周幼龙告诉记者,商战最热的1999年以来,上海平均每2至3天就有一家便利店开张营业,分属于上海的9家便利连锁公司,他们有着各自统一的门店标识。一个个小门店分布在上海城区的街头巷尾和居民小区中,简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1999年,上海的联华便利、良友便利、可的便利和罗森便利都呈现成倍增长的好势头。他们在增加营业网点的同时,还延长了营业时间。联华便利70%的门店是24小时营业,其他公司也都在50%以上。“商家无利不贪黑”,据称上海的便利公司1999年约50%的营业额是在夜间创造的,而在1998年,这一数字还是30%左右。在2001年,上海便利店进入高峰期间,在经历了五六年的兼并整合期后,已形成“五虎割据”的局面:华联罗森、联华、良友、可的和梅林正广和。5家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大集团支持,加上后起之秀好德,便利店的总数已达到了1800家。业内人士预计,2002年上海便利店的总数肯定突破3000家。

  疯狂竞争的背后意味着单店市场份额的缩小。华联罗森最近刚刚在上海某高档社区开设了一家便利店,几天之后,店员发现在自己左右两边各开了一家便利店。华联罗森副总经理郑振祥告诉记者,一个社区需要3家便利店吗?这样的竞争对整个便利店业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周幼龙也坦言,上海便利店的市场已经饱和,再争夺下去肯定会演变成恶性无序竞争。

  也正是从2001年开始,华联和联华一对历史悠久的竞争对手纷纷迈出了向外扩张的步伐。联华便利在杭州兼并千家伴便利,在广州与香港OK便利合作。除去南方,联华真正的重心却已经转向了华北地区,目标是以北京为中心,向河北、天津辐射。黄涛告诉记者,联华总部正以3000万元组建联华华北总部,国庆节就能在北京看到联华建立的10家便利店。而由于集团约束只能在上海开合资便利店的华联在北京的市场上更是领先一步,去年和西单商场联手组成了西单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开了20余家超市,便利店的“圈地运动”也正在进行之中。

  华联北京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伟说,和联华的商战一直处在“正面交锋”的状态,竞争激烈到“圈地运动”在某些城市已经渗透到一县一地,如今战火无疑已经燃烧到了北京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今年的计划都是开店百家以上,按照华联发展部主管毛伟文的说法,便利店做到150家才能保证赢利。

  一个是国内企业惟一一家超市上市公司,一个是全国便利公司的龙头老大,加上北京传统连锁企业,一场激战不可避免。

  -北京——市场巨大发展缓慢

  “在便利业态方面,北京比上海至少滞后了整整3到5年。”物美集团特许加盟总经理夏明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浓郁的商业气氛引导下,1991年上海的第一家超市已经诞生。而北京超市的发展则更多的是计划经济改造的结果,物美则是北京第一家超市——物美翠微路超市的缔造者。而北京的这家超市成立时间是1994年,比上海落后了3年。上海用近3年时间把便利店这个业态诠释得透彻无比,而此时的北京,便利店却处在市场导入阶段。

  “北京好像没有什么知名的便利店品牌,而且仅有的几个品牌也是区域性发展,看不出什么体量。”已经习惯于全市性布网的联华华北总部总经理周幼龙似乎不习惯北京便利店的分布形式。

  北京的便利店品牌屈指可数,物美便利店、超市发便利店、倍顺、万方和超时24。而仅有的品牌也只是处于尝试阶段,规模数量不能和上海同日而语。“这和北京商业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物美集团特许加盟经理夏明告诉记者,“如超市发便利店主要分布在北京海淀区,万方主要分布在西城区,而倍顺和万方有合资关系,也主要分布在西城区。北京的便利店几乎都在呈区域性的发展。”

  夏明说,北京超市几乎都是当时由区粮食局和副食品公司改造而成的,导致了超市和便利店天然地形成了区域割据的局面。比如,西城区经过国有改造后形成了希福连锁,东城区形成了奥之光超市,崇文区形成了普金达超市,而宣武区的知名品牌则是华强和华硕。超市发则是从海淀区副食品公司和海淀区菜蔬公司改造过来的,1994年开始发展连锁业。脱身于国有企业改造的各个连锁超市仍然保持了原有的裙带关系,并且影响到超市之后的业态竞争。

  便利店还在区域内小范围地试探发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激烈竞争,便利店没能打破现有的模式,铺开全城发展。例如超市经营不善时,几乎不能由区以外的公司进行兼并,这直接制约了便利店全市品牌的形成。

  但无论是联华还是华联都看好北京的市场潜力。联华华北总部便利店经理拿出了具体的测算数字,按照一般便利店的标准,每3000至4000人应享有一个便利店,北京城区人口按800万计算,北京至少有2000家左右的便利店的市场容量。而目前北京屈指可数的便利店只有百家左右,市场前景无疑是诱人的。

  华联称在物流配送系统上占有先机,如在京津塘高速路上有配送中心,使商品能迅速到达便利店址。而联华华北总部的黄涛说,联华北京的配送中心也即将成立,根据惯例,联华将先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和别的公司一起设立物流公司,之后就会开设独资的配送中心。设立如此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他们的目标都不是单单某一个城区,而是撬动整个北京市场。

  -症结——京沪企业发展的差异

  然而,上海企业能否顺利开辟“第二战场”?

  在采访北京连锁企业和上海连锁企业时,明显感觉到不一样的氛围。上海的企业家们无疑都没有掩饰进军北京市场的意思,他们野心勃勃地计算着未来开店的数量。他们认为占领了地盘,在某种程度上就最先占领了赢利的机会。而北京的本土企业则显得心事重重。他们普遍认为,便利店在北京发展还有许多未来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超市发便利店经理郭慧民则告诉记者,“随着市场发展,便利店已经遇到了瓶颈,再高速发展不太可能。”——超市发便利店原有便利店20家,今年只再发展30家,态度谨慎。

  夏明告诉记者,很能理解上海企业迫不及待进入北京的决心。但是,凭借几年在北京做店的经验,他深深知道,北京便利店并非一块儿好啃的“骨头”。超市发便利店经理郭慧民也同时表示,上海的企业“非本土化作战”,熟悉北京市场还需时间。

  郭慧民说,拿店面选址来说,这是决定着便利店赢利情况的关键问题,众所周知,北京的地价贵如黄金非上海能及,所以选址通常成了便利店的大难题。而选一个类似临街的或十字路口的店面,过高的月租通常使便利店不能保证15%至16%的毛利率,使开店本身成为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而选在非临街的地区,又因为客流量相应减少不能保证客源。“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物美集团特许加盟经理夏明告诉记者,北京的房屋出租者一般首选出租给国有银行,其次选择美容美发行业的企业,第三选择出租给专卖店,如手机店、音响店等,最后才会选择出租给零售企业,因为这确实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承租人一般要和房主进行一番“斗争”才能得到满意的价格。

  另外,北京和上海的消费理念也不尽相同,记者曾经在上海看到好德便利店里卖的麻辣串畅销的情景,而夏明却告诉记者,这样的即时品在北京没有市场,物美便利店里同时出售过这样的产品,问津者寥寥。而多次考察过日本便利店的郭慧民告诉记者,北京的便利店商品结构有很多问题,日本便利店里出售的盒饭和便当能产生相当惊人的利润,而类似适合北京的加工品太少了,使得北京便利店的利润维持在15%至16%,整体偏低——在日本的7-11便利店整体利润都在30%至40%左右。

  诸多的因素导致北京的便利店基本上属于小型超市,而远离了真正便利店的内涵。联华华北总部便利店总经理说,“北京的便利店几乎没有服务功能,而上海当时在便利店上竞争时使尽浑身解数在加强服务功能上,以服务带动销售。”上海的便利店几乎都有代收水电费、代售IC卡、月票等等功能,使便利店真正体现了“便”的含义。而北京在这方面毫无建树。

  北京有北京的苦衷。便利店开展这种服务几乎都要和其他的行业展开竞争,得到许可非常困难,比如出售药品有法规的限制,而且出售药品也会造成便利店和连锁药店的竞争。如出售月票同样要得到公交系统的许可,公交部门也会面临着和便利店的竞争。每开展一项业务都要面临着复杂的过程和手续,最重要的是如果得到许可,也只是在一个区的范围内,如果便利店延伸到别的区发展,还要重新申请该区部门的许可。北京的连锁便利企业要靠竞争取胜,无疑面临的是庞大繁琐的工程。北京的便利店目前只能局限于免费使用打气筒等简单的项目。

  上海便利店能否靠简单地复制上海模式在北京取胜,答案是未知的……

  -前景——几年后杂牌军将消失

  “不是玩命抢地就能胜利的。”超市发便利店总经理郭慧民评价。他认为北京的业态成熟还需时机,大量的店站起来了,但如何保证站稳却是个问题。对于上海企业的呼天抢地郭慧民持有疑虑。而物美的夏明认为上海企业的大举进攻有可能大力促进北京便利店的成熟,“与全国老牌的连锁企业同台竞争,可能使北京的便利连锁企业学到更多的经验。”

  无论如何,年底之前京沪便利店将在北京展开一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至少在数量上会有一番比拼,黄涛预计华联和联华至少能够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在北京消费者心目中留有印象。几年之后,杂牌军将消失,真正的赢家将会靠百家以上的店铺赢得胜利。黄涛并不惧怕办证的繁文缛节,他说,“在北京所有的区县,关于服务功能的申请联华都将一家一家耐心地争取,这关系到联华的长远目标。”

  而上海华联高级经济师蒯建平告诉记者,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便利店将大量涌入,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都将面临新的竞争,如何把店面做精做细是国内便利店需要重点经营的,而绝非盲目扩大规模。

  -文/本报记者范海涛

  便利店国内外发展情况

  便利店简称CVS,起源于美国,发展成熟在日本,其特点在台湾发挥到极致。

  美国的南方公司于1927年首创便利店原型,1948年将店名定为7-11,店铺达47家,此为初创期;1964年特许加盟经营,到80年代末为高速发展期。

  日本伊藤洋华堂在1973年与美国签订特许协议,至今拥有8600余家7-11门店,年销售额2万亿日元;1975年,罗森便利东京店开业,现已有近7000余家门店。

  台湾统一超商1979年与南方公司签约,现已取得7-11在台湾的永久授权,发展至今已有2700家店铺,占全球7-11门店总数的13%,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排名第三。它在特许经营方面尤为成功,加盟店比例超过65%。

  目前7-11在20多个国家拥有2万多家店铺,是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

  我们可以看出,发源于美国的便利店是在移植到日本后得到飞速发展的,其后又在台湾和泰国被加以推广。其中原因在于日本和台湾地域狭小,人口众多、密集度相当高,居民出行购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步行,会更多地考虑便利的因素。同样原因,在国内各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便利店也会有着较大的生存空间,市场不容小视。

  一般认为,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国内城市,便利店就会有生长的土壤。而它们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富裕程度较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如沪宁杭和广深等城市。事实上,国内的便利店也正是在这两个地区得以迅速发展,当然,这些城市的娱乐休闲场所较多、生活节奏较快、消费观念较为超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北京的便利店出现较晚,目前有物美佳联便利、超市发便利和普尔斯马特便利店等,均实行24小时营业。超市发连锁便利在军博地铁站出口处开设第一家店,月平均销售额达到26万元,其中夜间销售额占了全天销售额的30%。看来,开拓连锁便利店业态,已经成为这些著名连锁企业的一种共识,今后北京市场便利店领域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天津目前尚没有比较正规的便利店。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N]庾澄庆-情非得已
[N]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M]一个人的精彩
[M]梁朝伟-花样年华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世界杯商城
  • 世界球星用品
  • 国足签名足球
  •   igo5精彩奉送
  • 买考研书手册
  • 五折皮具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圣女之歌豪华版
  • 游戏点卡低价热卖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