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不当资本的奴隶,这种制度还在探索之中。其中,知识股权化,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之一。
3年以前,“知本家”在中国是一个很时髦的说法。有了这个说法,“老九们”(恕我沿用文革中的说法)腰板似乎伸直了许多,言谈举止也神气了不少。那时,与知识相关的纳斯达克股市牛气冲天。纳指的牛气,也助长了“知本家”的牛气。可是,好景不长,知识经济
泡沫破灭,纳指大幅下跌,企业大幅裁员。首先下岗的正是“知本家”。在美国一些IT业大公司,“知本家”成万成万地被解雇。在中国,有名的“知本家”之一的王志东也被“资本家”炒了鱿鱼。
从此以后,在媒体上,“知本家”这个词儿也销声匿迹,原来鼓吹“知本家”的作者们,也挂笔而去。
其实,他们不应当挂笔。从“资本家”解雇“知本家”这一现象中,有更多的话要说。其中,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这个古老的话题。
社会上有三种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知识资源。知识分子是掌握知识资源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称他们为“知本家”未尝不可。但是,“知本家”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一群人。他们的命运取决于他们和另外两种资源主体的关系,即和政治家、“资本家”的关系。
数千年来,中国是王权支配一切的社会。知识分子和其他各类人等一样,只能是王权的奴隶。不过,为了注释王权的合法性和提高王权的号召力,知识分子常以卫“道”和护“圣”的角色为王权所用。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千多年。
在现代社会,有两件事情使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了重大转折:一是民主制度的建立,使知识分子有了发表知识产品的自由,不必专事权力合法化的诠释工作和推行权力意志的动员工作;二是知识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件事使得知识分子不再是行政权力的奴隶,他们有条件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这一点在这篇小文中略而不谈,只说第二件事。
由于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知识分子就有了坚实的立足之地,他们不再是“无恒产”的人,不再是“梁上君子”、“皮上之毛”。他们是先进的生产力的载体,他们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但是,这种转变并没有使知识分子超越政治资源主体和经济资源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知识虽然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中,知识分子还是很难摆脱资本控制。其原因是,第一,现代科学研究,离不开昂贵仪器装备。没有资本创造科研条件,科学研究就难以进行。有了研究成果以后,没有资本投入,也不能产业化;第二,知识分子个人的技术成果一般是专业的单项技术,只有多种单项技术组合起来才能物化为产品,而多种技术成果的组合需要资本作为纽带;第三,新技术成果要变成财富,还有一个市场化过程,而市场化优势在“资本家”,而不是“知本家”。
在政治全能的社会,知识分子为政治家“打工”。在资本专制的社会,知识分子为“资本家”打工,在这一点上,和其它产业工人没有多大区别。知识经济的泡沫破灭以后,在世界各地,“资本家”无情地解雇大批“知本家”。“知本家”在“资本家”面前只能听任其摆布,连讨价还价的地位也没有。
“知本家”有没有出头之日呢?有。只有三种社会资源主体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知本家”才能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不会成为其它两种资源主体的奴隶,而是其它两种资源主体的合作伙伴。三种社会资源主体的良性互动,是知识分子也是社会的福音。然而,三种资源主体的良性互动,既不存在政治专制社会之中,也不存在资本专制社会之中。知识分子不当行政权力的奴隶,有赖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知识分子不当资本的奴隶,这种制度还在探索之中。其中,知识股权化,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之一。如果“知本家”的知识在企业里成为重要的股权,“知本家”就有了老板的地位,没有被解雇的忧虑。股权赋予他们老板的地位,他们还不必从事企业经营,可以把精力全部放在知识创新上。这对“资本家”也极为有利,有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创新,“资本家”的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作者为新华社著名高级记者)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