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在巴以冲突紧张激烈、伊拉克决定冻结石油出口30天、油价牵动世界经济神经之际,在我国的中原地带,也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售油劫争”。4月11日《南方周末》以《“3·22”暴力震动高层—石化巨头河南火并》为题,详细报道了围绕“河南高速”争夺加油终端的惨烈一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为
了争夺作为交通枢纽的中原要地,手下人马在河南高速义昌服务区内发生了激烈冲突,10余人被打伤,直到警方介入才控制住局面;河南省政府召集各方紧急协调,将事件定为“3·22暴力事件”。
早在去年6月,中石油已经签约“拿下”河南省管高速公路50余座加油站,统一使用中石油商标,至春节前已完成22座的包装整改,尚未完成的有20余座。“这个事情引起了中石化高层的强烈关注和不满”,中石化高层领导多次赴河南活动,要求河南省协调高速公路与中石化合作,制定了“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全力以赴、倾巢出动”16字方针,下达了“坚决拿下河南高速”的指示。对此,中石油高层态度也十分强硬,“中石油的方针是寸土不让,因为其与河南高速的合作是企业行为,有契约在先”。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拉开差距甚至有输有赢都是不可避免的;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它绝不是“巴以冲突”。在“不惜代价、不择手段”的方针指引下,刺刀见红的惨剧自然就热闹开演了。一家“寡头”搞垄断,两家“巨头”弄竞争。如果上头高高祭起“竞争”的大旗,下头悄悄拔出铮亮的刀剑,这绝非“正宗”的“市场经济”。
不知为什么,我们许多行业进入两家“巨头”竞争的时代时,都把“竞争”弄成了“战争”,为了巨额的利益而大打出手。为规避冲突,两大集团早在2000年6月19日就联合下发文件,规定两大集团通过收购、参股、联营、租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发展的社会加油站,一经与一方签订协议,另一方就不再参与。为了眼前的利益,就不惜撕毁这个约定了。
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石油博弈”其实早已在全国展开,中石化和中石油仿佛在全国的地盘上下围棋。在“3·22暴力事件”之前的3月14日,中石化以2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湛江东兴石油企业有限公司,此前中石油计划斥资20亿元将其拿下;作为“战胜方”的中石化,这是对中石油的“南方布局”采取的屏蔽措施。在成品油降价战中,中石化和中石油曾对垒深圳、上海,短兵相接。现在进入了“中盘”的关键时刻,双方在河南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放出“胜负手”,局面变得复杂。关键时刻把持不住,正是我们一些公司走向衰败的开始。
竞争的力量永远在市场一边。抱定政府给划定的“势力范围”是不行的。原来是中石化一统天下,1998年机构调整时原石油工业部改制为中石油,从此才有一个新对手。为调整其竞争关系,国务院将两家划为南北公司,并允许其在全国境内开展正常竞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双方通过竞争提高效率。因为河南石油公司划入了中石化的范围,中石化于是认为河南是“自家地盘”。要知道,围棋的地盘是要靠你的能力将其围起来的,而不该是靠别的力量事先“圈定”的。
应该看到,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备,竞争机制还很不充分,但博弈双方不能乘机将竞争变成“战争”。仅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河南高速”这50个加油站是块“大肥肉”,一年销油量将达到50万吨,年销售收入15亿,再加上加油站附属设施,就接近20亿,每年纯利大约为2个亿。但站在全球的高度看看大局,我们就会发现为了这2个亿争得头破血流甚至导致看不见的内伤,这是多么不值得。
我国加入WTO,“狼来了”不是一句空话。去年11月,中石油举行国际招标会,推出位于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松辽盆地的18个区块,允许外资进行勘探开发,一声招标,艾克森-美孚、BP-阿莫科、英荷壳牌等国际石油巨头争先赶到。现在,各大城市外资石油公司正隐蔽地进行收购或参股行动,按照WTO协议,我国三年放开成品油零售、五年放开批发,到那个时候,一夜之间你也许发现所有的加油站都换了主人,而自己还内战正酣,这真是可怕的局面。
如何才能使竞争“加油”驶上“高速道”,从而赶上“巨狼”飞奔而来的速度?合法、守约、公平、有序,这是起码的条件。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