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树军
王加强原来是北京百盛购物中心的总经理,现在是一家民营百货公司的老总。
他从小就有一个嗜好:爱吃山东临沂产的一种“高粱饴”。最近这些年他在北京到处也见不到这种糖了,他想可能是这种很传统的糖果已经不生产了。
但去年他到山东泰安出差,在一家超市里见到了他从小就爱吃的那种“高粱饴”,不但有“高粱饴”,还有海带饴、草莓饴、阿胶饴等十几个品种。每种糖果的包装都很好,300克一盒的“高粱饴”售价是2.5元。这家超市里还有山东的特产“山东煎饼”,品种也很丰富,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巧克力煎饼等,包装得也很好,每盒售价是2元多。王加强花了几十元钱买了两大提包的高粱饴和各种煎饼,回北京后他把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找来问他们,“这样包装、重量的东西,在北京一盒卖多少钱消费者能接受?”大家的看法很统一,“10元左右。”
“按理说,这种利润不小、老百姓又喜欢的传统食品在北京应该有市场,但为什么在北京市场上见不到呢?”
王加强的解释是,以前在计划经济时期,北京商场里的商品是由计划调配,或者由商场去全国各地采购的,所以那时在北京的商场里还能见到各地一些很“土”的食品。现在供货形式发生了变化,各厂家要拿着自己的产品到商场,问商场“我的产品能不能在你这儿上柜台”。现在,厂家的产品放到商场或超市里,要交各种费用,首先是基建费,各家的费用不等,有的5000元,有的2万元,还有上架费、装修费等,结账的方式是1-3个月。一些传统的食品企业,尤其是地方的一些小企业是负担不起这高额费用的。这样,北京就把一些地方有特色的食品拒之门外了。
这种现状使王加强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北京搞一个专营食品的商场,使全国各地有特色的食品在北京都能买到。
位于王府井大街上的丹耀大厦是香港一家公司投资的大型地产项目,它的上面几层是商务写字楼,下面是一个4万多平方米的的百货商场。商场开业以来,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守着金街饿肚子”。记者近日在商场里转了转,里面的顾客还没有售货员多。商场也在重新寻找定位,双方一拍即合,不久,人们就会在王府井看到一个专营食品的超大型商场。
对于这个食品商场,王加强还有更多的想法。他在百盛的时候,有一次去东南亚出差,回来时采购了少量的当地产咖喱粉,放在百盛超市里,也没有做宣传,但很快就被在北京生活的东南亚人发现,产品销售一空,后来还不断有东南亚的人问什么时候商场再进这种咖喱粉。
王加强说,“在北京长住的外国人现在已经有十几万,随着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北京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经营各国有特色的食品,不仅有利于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而且这其中的商机也是巨大的。”
王加强说,在王府井,商业竞争的白热化,使同样业态的百货商场生存发展越来越难,“错位经营应该是一个明智之举”。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