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起,顺德市政府就开始了从国营集体资产中退出。这并不是因为顺德市政府有先知先觉,要了解这点,得从顺德经济的起源说起。
在顺德市杏坛镇,康宝厨柜厂陈列室,我们见到了一份特殊的陈列品。这是一份1987年签下的协议书。协议的内容是康宝橱柜厂的前身,杏坛铁工厂向原顺德县商业公司贷款30万元开发新产品。商业贸易公司也因此成为橱柜厂的第一大股东。这份协议书向我们透露了顺德经济起源的秘密。顺德市许多乡镇企业就是在这种政府扶持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市委书记冯润胜说:旧体制的企业没有活力,问题在哪里?企业厂长没有自主权。整个投资风险意识没建立起来。有的企业已经有负资产了,假的利润真的亏空虚盈实亏了。
20年前,洗脚上田的顺德农民,用锤子敲打出来第一批家电产品,现在这里成了中国的家电之都,汇集了科龙、格兰仕、美的、万家乐等国内一批知名家电品牌,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
在顺德,我们正好赶上四川长虹在广东落户。在业内被称为“倪老大”的长虹集团总裁倪润峰,出现在庆典仪式上。他评价,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环境显耀。“交通十分方便,对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市场进出太方便了”,有运输便利、配套便利,企业来的多就互为配套。
其实相对国内外其它知名家电品牌,倪润峰应该算是后来者。就在居广东长虹不足50米的地方,TCL空调早已安营扎寨。此外,顺德松下精工、顺德海尔也已捷足先登。科龙、万家乐等家电企业的改制,正是在这种近乎白热化竞争的气氛下进行的。
科龙改制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一个最突出的事实是,科龙在最近三年里连续换了三任董事长。1998年科龙创始人董事长潘宁,把处于巅峰状态的科龙,交给了王国端。但此时的科龙,体制上的弊端其实已积存了很久,王国端因此在科龙进行了体制的调整。大胆地换下了一批元老,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但王国端的改革遇到了阻力。据王国端前任秘书彭光顺披露,阻力来自第一是内部员工的,员工内部的一种文化阻力。比较难接受:包括干部也是基本上只有上的没有下的,员工只有进的没有出的。二是组织转型。要变革肯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对政府来说也怕引起当地社会的不稳定。来自政府的压力是很大的。这种产权不清确实是让他承担了很大的压力,这个总裁当的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每天看他进进出出,总是在思考一些问题,有时候真是不敢去打扰他。”
2000年6月,政府一纸任免书,王国端“下课”了。
今天,王国端脱离总裁的繁重的日常工作后,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企业整体发展的决策中及公司的长远规划上。
一年零四个月后,科龙股权转让给的格林柯尔,公有企业的主人变为民营企业的员工,科龙人到底如何看待这种身份的变化。
员工有了危机感,“担心面临着下岗”。比较明显的就是新老板一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降低成本、严格管理、控制费用,觉得这还是比较有效的。今明年是科龙最关键的两年,如果科龙能上的话,就能够维持科龙现在的位置,甚至比现在更好。需要高层有一个很正确的策略,也希望我们下层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2002年元月31号,科龙集团董事长顾雏军携新的管理层和媒体见面。
有记者问:请问顾总,科龙是一家很好的公司但是很遗憾的是,它已经在市场上连续两年亏损了,如果接着连续三年亏损,那么等待科龙的命运是什么?可能顾总心里也很清楚,那么有什么打算?
顾雏军答:您说了一个真话,尽管真话听起来非常残酷,但是我非常感谢你。我一直每天在向我们的员工在说、向我们的管理层在说,我们没有理由今年不盈利。我们必须为盈利创造一个上上下下的团结一致的局面。我上任从1月7号开始一直告诫科龙所有的人,科龙人必须在这一年中做出一个杰出的贡献,我们必须盈利,我们没有盈利那我们就肯定只能是被摘牌,这个实际上也是科龙现在的动力。
虽然顾雏军和他的科龙,现在还前途未卜,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再也不会像他的前几任一样,被一纸任免书决定去留。
卢瑞华省长强调,顺德的一些企业做得很大,最近也有一些出了一点问题,要调整,要重组。碰到新的问题都是正常的,如果没有碰到新的问题,那我们社会不会进步的。
就在科龙、万家乐改制风波还没有平息的时候,从广东三水市又爆出新闻,中国碳酸饮料的第一品牌——广东健力宝集团,被民营的凯迪集团以3.4亿元的资金,从三水市政府手中,购得健力宝70%的股权,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出现在健力宝股权转让签字仪式上的新东家,竟然是一张27岁的年轻面孔。
几天后,我们在广州机场见到了张海。舆论对张海的普遍质疑是3.4亿元的收购资金能否真正到位。凯迪集团想经营健力宝品牌,还是想将它暂时倒手转卖。
在广州健力宝大厦,张海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张海说,实际上我们是一个很标准的股份制结构的投资公司,我个人是一个操盘者,同时我本人也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大的股东。
就在张海接受采访的时候,体操王子、健力宝形象代表李宁出现在门外。从表情上看,他显得有些焦急。“很抱歉,因为李经伟正好身体不适,所以我一下子没有准备采访,这一次转让我觉得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他告诉记者,对健力宝需要大家正面理解和了解它,因为在中国企业转制过程当中,总会有很多的不良因素。但是有时候很多人是不真正了解健力宝,总是有一些误解误猜。“李宁一直是健力宝的形象代言人”我们说。这个还谈不上,但是时代不一样,市场变化不一样,所需要的形象和它的企业的内涵也会在改变。像我们这一代的人在某个程度来讲,也是属于淘汰的。
在佛山,我们找到了代表正确与张海签约的三水市市长李玉祥,他担任三水市长还不到一年时间。
李市长告诉我们:“我是不太愿意去处理健力宝的,可以讲我们推迟做的话,假设今年不做推迟做的话,我相信会对这个企业造成的伤害会更大会更加不利于这个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这种角度下,我是冒不单是我自己,是冒了蛮大的一个风险来处理健力宝。”
此时,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李经纬因病住院,无法接受我们的采访,但此前,他曾对媒体说过,健力宝改制,是因为出现了三个“老化”:班子老化、观念老化和机制老化。
王小丫:陈老师,我刚才看到了郭苏军他花了5.6个亿把科龙买了,张海他很年轻,才27岁,花了3个多亿把健力宝给买了。而现在我们也看到很多民营资本可以说浮出水面,媒体也对这一点非常关注,都在提这样的问题,这钱从哪来,这个人人品怎么样,本事如何,
陈淮:应该说其实我们经济半小时讨论是经济现象,我们不是检察院查案,也不是道德学家来拷问一个人的灵魂、操守这样的问题。如果说他这个来源上明和不明,我想是一个法律层面,或者税务局去查他,哪怕你来得很明,你上所得税了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我们今天所到谈论的是在这样一个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私人资本正在取代原来公有制的一些资本位置。特别在这样的家电行业的竞争性领域或者饮料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怎么有进有退呢?国有经济要退,就得有别的资本进来取代,这个取代的力量的诞生和发展和壮大,实际上是我们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取代,我就退不出来,对不对,我想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在未来十五计划中,国有经济的规模还会扩大,但是他所占比重会缩小,而且还要发挥主导作用。比重缩小的一个经济成分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收缩战线,收缩过程中,这个产权让给谁呢?就需要有不断壮大发展的民营或者私人资本,我们指得私人资本是广义的,包括外资,我们都管它叫私人资本。我在顺德或者在三水的感受我是特别强的,因为它竞争强了以后,这种民营资本它经营能够贴身,就是我的,它才能够真正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够把竞争能量发挥出来,往往是这种资产如果它还是共有的,它就撑不下去了,因为一旦利益不贴身的话,那么我就无所谓了,我就尽量从公家把很多东西掏现到我个人来,这就是顺德很多公有企业出现的问题。
注意,在改革过程中,还有很多创新的办法,比如融资持股,以及其它的一些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们承认原来的技术要素或者管理要素是一种人力资本,注意这个人力资本不是企业给高管人员发高工资,而承认他有分红权利,前一阵子新浪网关于王志东事件炒得很热,其中就有一个,他没出一分钱,但他是股东,而且大股东。
就说如果你这样改制,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可能比如说有一种病,这种病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做一个手术。大家公认治这种病动这个手术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并不等于说这个手术给每个人动了以后,每个人就能够从此就能够非常恢复健康,有的因为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动了手术他也活不成,这可能性也是存在,再高明的外科大夫也不能玻璃说他刀下每一个人都会妙手回春,我想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谢:我想起在顺德一个厂长跟我说一句话,他就说过去,没改制以前,我是一个人管这个厂,大家都归我管,但是改制以后,很多人持股,员工吃股,改革以后,不光他管,他说有100个人在管这个企业,因为每个人在跟自己利益有关系,现在我们利益变成多元化了,我觉得可以套用一句很有,原来电视连续剧里一句话,叫改制不是万能的,但是不改制也是万万不能的。对某些企业来说。
我想作为我们当前改革面临问题来说,应该说虽然不是十分严密。我觉得是对的.
在顺德的科龙、美的、万家乐这三家上市公司中,美的是最早实行改制的企业。
美的位于顺德市北窑镇,过去同样是政府控股的集体企业。1997年,美的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北窑镇政府决定对美的实行改制。容桂镇镇委书记邓伟根为“美的”的处理设计了一个方案:成立一个控股公司,把多余的一些东西放控股里头,让它度过难关后,通过它的发展反过来把剥离出来的那些东西逐步逐步加以消化。证实了这一条路当时选择对了,如果当时不这样处理的话,美的肯定会死掉。
现在美的不仅没有死掉,反而发展成一家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美的的销售额从1997年的7亿多元人民币,上升到100多亿元。出口额达到2亿多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0%多。
80年代中后期,北窑出现了三个著名的电风扇生产厂家:裕华、砚华和美的。当时全球生产的电风扇中,每四台就有一台出自这里。
在这些电风扇企业中,裕华曾是中国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乡镇企业,但眼前的裕华却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砚华曾经是北窑的第二大电风扇厂,现在主要靠出口维持生产。走进砚华,我们看见这里的产品还是电风扇。
黎伟文副厂长介绍,出口不到20块美金但是到美国以后就能卖到50块美金的一台风扇,他们大体上只赚一块美金左右。
美的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河川说,“在这十年中间,看看珠江三角这些企业的兴衰,的确有研究。91、92年北窑镇最好的企业就是裕华、砚华和美的,现在裕华没有的,砚华还是那个样子,我们却成长起来了。”这个问题曾经引起过他的思考,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的寿命会如此之短,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的企业如何在解决好生存的问题上,去解决一个发展的问题。
在顺德,格兰仕是转制成功的另外一个版本。但却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
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昭贤说,刚开始,政府希望要控股,要占大部分的股份。到第二次调整时,希望经营者要持有大股。持大股一段时间又感觉到好像政府所持的股份又少了,要求我们把一部分股份退回给政府。在这个时期也有一次两次这样的反复,但是最终政府都百分之百退出。政府控股51%55%的大股,随着我们的改革的路子越走越清晰,越走越看到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下决心全面地一次转。现在,格兰仕生产的微波炉,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和科龙、美的不同的是,格兰仕自觉地选择了做全世界微波炉加工生产基地。副总裁俞尧昌打比方说,“我们就是相当于一个美食城,有过桥米线、拉面、川菜、鲁菜的等等,来者不拒,你可以带菜过来,也可以不带菜过来,可以带灶具过来,也可以不带灶具过来,这种概念是一个全部开放的。”
我们看见,格兰仕的“加工美食城”,在日夜不停地运转着。格兰仕有19条微波炉生产线,这些生产线有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和法国的。这就是说,格兰仕的大部分的生产能力,是在为不同国家的不同品牌做加工。19条生产线,每天生产微波炉31500台,其中出口18000台。
支撑着这19条生产线的是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廉价劳动力。每天晚上零点,是工人们夜宵的时间。宵夜也是他们难得的放松时间。从1995年起,格兰仕的员工,从800人,猛增到15000人。产权改革最终是达成产权清晰和产权的多样化目标,尽管在顺德的一些大企业,主要表现为民营资本进入集体企业,但产权改革并不仅仅意味着仅仅是民营资本的介入,它其实是指资本结构的清晰和多元化。
经济半小时记者谢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