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全面聚焦传媒业 > 正文

俞国定执掌《商业周刊》:阶梯理论+池塘理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3月07日 11:26 经济观察报

  本报特约记者杨慧萍台北报道

  1991年,俞国定离开正一片火热的证券业,决心加盟《商业周刊》。但当他到《商业周刊》了解真实情况之后,不由吃了一惊:《商业周刊》经营了将近5年,却仍处于苦撑待变的状态,单月收入像人打摆子,时好时坏,全年收入入不敷出,在同类杂志中的排名也进不了前三位。按照一般情况,一本杂志过了5年还没有赢利,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但是他已经答应了金惟纯,往回走,反悔,似乎不是俞国定的风格。怎么办?俞国定认为,作为一个商品,要求《商业周刊》的内容本身立即改变已经不大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自然也不可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当时他便提出了一个阶梯理论:广告和发行是一份媒体的两只脚,《商业周刊》要往上走,就得抬起脚。但究竟是先抬广告这只脚,还是发行这只脚?这涉及到媒体经营基本面的问题。

  广告部和发行部卖的是不是同一样产品?

  媒体的发行部和广告部卖的究竟是不是同一样东西?一般人都会回答当然一样,不就是这份媒体本身嘛!但俞国定认为不是。一个读者买一份报纸,那是因为认同这个媒体的价值观,广告主在你这里刊登广告,那是因为你的读者刚好符合他们商品的诉求对象。所以,发行卖的是媒体的内容、价值观,广告部门卖的却是一份媒体的读者。媒体要想生存,增加广告收入,最需要下功夫的是你的读者。

  当时,《商业周刊》在台湾财经杂志中排名才处于第五、六位。广告业主怎么会愿意在这份刊物刊登广告?企业都有自己的广告预算,一般只会选择前几名的媒体,对于排名在后的媒体自然缺乏兴趣,除非有足够大的广告预算和足够好的关系。

  俞国定决定重新定位,从描述刊物读者入手。大多数的媒体都会选择这样的字眼:读者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多少?读者年收入平均处于多少?读者年龄介于多少之间?等等。大众化的描述,只会让一份本来就不出名的杂志更加不起眼,更加没有市场。

  当时的《商业周刊》与其他媒体不同的地方究竟在哪里?看来,它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能被读者认同的定位。最后经过比较,俞国定得出一点:《商业周刊》是台湾惟一一本年售价高达4000块台币(约合人民币1000元)的财经杂志。看起来,这似乎并不是优点,只能反映出《商业周刊》价格昂贵,反而不符合物美价廉的市场原则。不过,反过来思考,读者愿意花一笔不小的钱——4000块新台币——来买一年500万字的文章,这样的杂志与其他的相比较,究竟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被提出来了。之后,这个不同,成为《商业周刊》说服广告业主投放广告的根本依据。

  读者为什么不买、不订《商业周刊》?

  俞国定将订户分成了三个池塘:第一个池塘——不看《商业周刊》,这个人群的数量很大;第二个池塘——偶尔看《商业周刊》,人数不多;第三个池塘,常常看《商业周刊》,也就是固定的订户,这个数目更小,有什么办法能让从来不看《商业周刊》的变成偶尔看的、让偶尔看的变成固定的订户呢?

  当时,台湾的便利商店一般陈列有80种杂志,中型书店中大约有350种杂志,大型书店大约有500种杂志。一个读者站在报架前,每次会拿起多少本杂志来看?最后会买的有几本?根据俞国定他们的统计,每个人平均也就会看5本杂志,最后顶多买一本回去。这就意味着,陈列架上的500种杂志都在冲你招手,但是495种都在你的视野之外,在顾客心目中排名第六的和最后一名是一样的。

  作为《商业周刊》的总经理,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商业周刊》成为占据读者视野的五家媒体中的一家。

  于是,俞国定推出了一个宣传活动:《商业周刊》站着看免费,带回家看只要99块。在这个活动进行的同时,还与卖书报杂志的销售点谈妥,将这个标语标示在报架等醒目处。这样吸引那些从来不看《商业周刊》的读者,让他们偶尔看看《商业周刊》。

  但是,从掏99元偶尔看看,到花4000元订阅一年,这个跨度很大,怎么样才能让读者下定决心来订《商业周刊》?

  俞国定决定在行销上尝试降低成本,在宣传活动期间将每本价格变为49元,先让读者有机会接触、了解这个杂志,有效扩大偶尔一看的读者群。

  透过这样的诱因,公司可以掌握主要的切入点:究竟什么样的人会花4000块台币来买这本杂志?了解这一点才是非常重要的。周刊与月刊的区别,主要在于阅读习惯的不同。台湾的左派从来不看右派的报纸,这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但是,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几十年不变。《商业周刊》要做的是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俞国定大胆地推出了一个活动——买一本,送三本,读者购买一期《商业周刊》,就可以获赠未来3周共3期的杂志。这个活动曾使他的同事惊呼:他是不是疯掉了?这连成本都远远不够!

  这其中有玄妙之处,俞国定说,让读者先买一期,可以过滤掉那些对《商业周刊》不是真正感兴趣的人。这就像男女谈恋爱,你说喜欢我,那用什么来证明?愿不愿意为自己花钱是最简单的检验方法。而约定3期,则是与读者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这样,杂志社差不多前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与这些读者沟通,包括对杂志的意见、建议、了解的程度、定位等等。通过这个沟通过程,最后有20%的读者成为了杂志非读不可的长期订户。

  除此之外,俞国定还精心策划了其他配套系统,如零售、订户、续订等。俞国定称之为过五关,斩六将。其中,需要提一下的是续订系统。在台湾,杂志的续订率一般是30%-40%。订了一段时间之后,读者会产生这份杂志看了这么久了是不是该换家杂志试一试的心理,而且《商业周刊》一年的订阅成本,可以订2-2.5本其他杂志,这当然是一种考验。不过,有这几个安全系统的配合,就形成了《商业周刊》的核心竞争力。至今,《商业周刊》已经实现了续订率连续五六年高居78%。

  在一系列的改革之后,一两个月内,《商业周刊》的广告收入就增加了。第一年内,《商业周刊》已发生了转机,第二年即实现收支平衡。发行,以原来零售、订阅加到一块儿作为计算基点,《商业周刊》现在的发行量已成长了10倍,发行量升至10万本。尽管现在台湾经济不景气,但是《商业周刊》的销量还是一直在增长,并且在2001年9月份又创新高。广告月收入也由原来十年前的200万新台币,增长到了去年的2500万新台币,跃升为原来的10倍。

  虽然10年前,俞国定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商业周刊》;但10年后的今天,对于媒体,他已是矢志不渝的个中翘楚。谈到中文传媒的未来,俞国定更是信心百倍。他认为,以中文为主的平面媒体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世界华人的人口这么大,却没有一个主导的中文平面媒体,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他分析原因,认为平面媒体的成长跟经济的富裕程度有关,贫穷的地方都是先发展电视媒体,而后才有平面媒体的突破。现在中国大陆已经有6000多万的沿海富裕人口,这个人口是香港和台湾的总和的两倍,这合起来1亿的人口,差不多等于日本的市场人口量,各地的中文媒体也已经开始成型。他预计在今后的5年,以中文为主的平面媒体将会迅速崛起并成熟。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传媒与艺术研讨会召开:要用艺术丰富新闻
提供网上看新闻和影片服务 电视台赚钱出奇制胜
广东广播电视集团加紧筹建
书号交易:一个真实的“谎言”
新世纪中国报业博览会今天开幕 京报集团航母闪亮登场
TOM收购广州鸿翔50%权益 进军大陆音像娱乐事业
道琼斯借力新华在线进入中国传媒市场
《IT经理世界》:最终幻想--数字电影时代
全面聚焦传媒业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分 类 信 息
:北京大学EMMA招生
   加拿大面谈培训
   新领域汽车租赁
   婚庆服务找金缘谷
   网络笔记本专卖店
   大型仓储库房招租
:派力奥震憾价上市
   特价订房大甩卖
   万水千山总是情
:青岛财经日报聘
   山东邮政大厦招租
:国际长途0.33元/分
:手机电池的伴侣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江铃入市争锋得胜
:世纪阳光MBA辅导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