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聚焦核心竞争力:中铝棋局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1月30日 14:40  CCTV经济半小时

  有一个故事说,凛冽的寒风中,有两个刺猬在瑟瑟发抖。后来,它们就抱在了一起,互相取暖,抵御严寒。后来有人说,这刺猬其实说的就是企业。想想也有道理,现在的市场瞬息万变,单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有时候未免势单力薄。因此,我们才会看见,企业间形形色色的并购重组大幕每天都在拉开。中国铝业就曾经有很多这样的刺猬,大大小小的厂矿散落在白山黑水之间,各人自扫门前雪,活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事。但是,面对着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同行的渗透,这些各自为政的企业都面临着被各个击破、低价收购的危险。中国铝业要活下去就必须抱成团,而且到海外的资本市场去积蓄力量。它们也是这样做的。

  去年最后的3个半月中,纽约股市惊魂未定,没有人敢把自己所有的鸡蛋放到那个破篮子里。但2001年12月11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却没有听从证券承销商的劝阻,在纽约挂牌,次日又在香港上市。办喜事为什么偏偏选中下雨天呢?中国铝业董事长郭声琨说这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上市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的改革已经往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改革的人气只能鼓,不能泄。”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国际巨头为进一步控制世界铝市场纷纷进行兼并重组,形成超级巨无霸,如美国铝业与雷诺兹公司,加拿大铝业与瑞士铝集团等,他们对中国铝业的战略是各个击破、低价收购。而当时中国的铝业虽然是一个大小厂矿各自为政的状态,但是国外产品在加上运费和关税之后价格仍高于国内产品,所以铝厂的日子还算过得去。而一旦加入世贸组织,这种优势将荡然无存。

  面对挑战,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是唯一的出路,2000年6月在国务院指导下,铝工业旗舰,中国铝业总公司成立了,她整合了12家单位,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解铝和唯一的氧化铝生产商。但是原来雄据一方的大厂一夜之间失去了一级法人资格,于是郭声琨在搞“新垄断”的舆论出现了。

  郭声琨说,垄断也应该要有个区域概念,对中国来说,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在国内,而在国外、主要是国外。有大量的氧化铝进口到中国,中国(铝业)不能够形成统一一致对外,将会被国外的氧化铝造成很大的冲击,我们认为组建铝业总公司,不管是保护国内民族工业还是按照国际惯例,它是行得通的。

  2001年1月,中国铝业总公司又进行了资产重组,成立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它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军海外股市。如果说重组改制优化配置是一张盾牌的话,中国铝业在海外上市就是一只锋利的矛。

  然而海外股东却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氧化铝生产成本要低于每吨130美圆的国际标准,回报率要保持在10%以上。而当时中铝的成本是156美圆,市场价格更是飘摇不定,中铝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山西分公司的总经理孙兆学说,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么艰巨的任务怎么能一下子完成呢?但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上,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的压力,是上市的必须要求。我们山西铝厂成本指标在原来基础上下降了100元钱左右。1吨要下降近100元钱左右,这是个艰巨的任务。那么利润指标呢,虽然市场总体恶化,不管市场价格怎么变化,利润是不变的,使我们下面的成员企业真正感觉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

  然而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却在中国铝业职工的手上完成了。山西铝厂的氧化铝二分厂厂长郭庆山说出了一个细节,“二分厂总共有15台油隔泵,每一次油隔泵停泵需要消耗油1.5桶,价格是1000多元。过去我们油隔泵的(检修)周期是3到5天,通过加强管理之后,尤其是在我们的操作上,在检修质量上,在配件质量管理上,油隔泵的(检修)周期有明显地提高。去年一年平均(检修)周期在10天左右,最长可达到15天,全年结余费用40余万元。”

  承销商永远在要求着指标,没有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系列的指标就不可能达到。记者发现在中国铝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指标”。任务层层分解,指标也随之下放,最终,每一名普通工人所节省的一桶油,一方水都和海外股市对中国铝业的要求联系了起来。

  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他们的产量提高了8.8%,生产成本降低了8%。至于每吨成本到底多少,铝厂的领导笑而不答,说反正比国际平均标准低就是了。目前,中国铝业已占据了国内70%的氧化铝市场和23%的电解铝市场。

  职工们说:“以前是两个小时巡检一次,现在是每一个小时都要巡检。”问:“这是工人主动的,还是上面要求的?”职工说:“上面要求,工人也主动。加油、维护、检修等于工作量大了一倍了,原来两个小时干一次,现在一个小时干一次。”

  生产一线的指标在海外股市上有了体现,在香港每股达到1.71港元,在纽约每ADS达到20.10美圆,超出发行价24%和14%,于是承销商行使了超额配售权,再发售1.62亿股。中国铝业共筹资4.87亿美元。回想当初董事长郭声琨说:“可见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国企改革是看好的,也说明党中央国务院这三年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是被国外投资者所认同的。”

  上市成功展示出中国铝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与承销商不同的是郭声琨不把指标当上帝,他要全面完善中铝的现代企业制度。他的另一招棋是,拿出旗下最现代化的平果铝厂与老对手美国铝业合作。1998年美铝曾计划用1.6亿元就买断平果铝厂,现在却要以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平果50%的股份。

  郭声琨说:“我们应该引进它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做一个平台,今后通过这个平台辐射到我们公司的所属企业,把今后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铝业得以在海外成功上市,而加入国际竞争的同时,又促进了中铝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这个良性循环的基础,就是中铝进行的企业结构重组和资产重组。而如果我们把目光再放远一点,我们就会看到,西方这100年来的经济发展史,其实就是100年的并购史。强强联合,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几乎每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王小磊)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