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俞丽虹
10年前,第一家联华超市出现在上海街头;今天,这座城市平均每4平方公里就有一家“联华”品牌的连锁门店。
5年前,联华超市第一次跨出上海,埠外开店;如今,她的蓝黄两色标志犹如一股旋风 ,已经掠过全国10个省份的80多座城市。
从一间800平方米的超市起家,发展到全国1200多个连锁网点。1996年以来,联华以平均每两天新开1家门店的速度在全国商业市场“开疆拓土”,并因此被业内称许为“联华速度”。
与“洋”超市“赛跑”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作为全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试点城市之一,建立了首家中外合资的百货商场。此后,家乐福、麦德龙等一批世界连锁业巨头也开始陆续进驻上海。这些商业大鳄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对当时还处在艰难转轨中的国有商业形成黑云压城之势。其时,已经成立了5年的上海联华超市公司,尚在“盈亏平衡点”以下徘徊,累计亏损达到500多万元。
退守城池,还是主动出击?1996年,临危受命的联华新领导班子面临严峻的抉择:公司亏损,扩张没有资金,风险难卜;退守则是坐以待毙,不战而降。网点就是市场,抢占市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公司领导集团作出一个重大抉择———突破资金“瓶颈”,实现大步扩张!
于是,一项以巧借“外力”、实现规模经营为核心的“布网战略”启动———
跳出传统框架,联华在上海郊县成立合资公司,沿长江商贸走廊发展特许加盟店;与上海陕北超市、新新超市等组建合资公司,行业内强强联手;同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大胆吸收国际资本近1亿元。这一年,联华的连锁门店数量一下子从41家猛增到108家,1年新开门店相当于过去5年开店总数的1.5倍;企业的连年亏损被遏止,当年实现盈利十几万元。
几年来,联华以灵活多样的资本运作,撬动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他们陆续收购、重组了上海百家便利、永昌超市、为民超市等十几家中小型公司,将100多个超市网点纳入旗下;他们和杭州金龙万家福、苏州百汇等外地超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借助合资方优势,在江浙迅速开出一批新网点;通过特许加盟方式,先后有数百个零散的超市网点改弦更张,挂起了联华的招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为我国商业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上海“洋”超市抢滩的战争愈演愈烈。而就在1996年后的6年中,联华的连锁网点以平均每年56.7%的速度递增,到2001年底,网点总数已达1225家。1997年,联华登上全国超市行业榜首;1999年,他们以73亿元的销售规模一举成为国内商业零售业新“龙头”;2001年,销售总额超过140亿元。
“化敌为友”的联盟战略
1996年,家乐福———这位跻身世界零售行业三强的“巨人”落户上海,成功开设首家大卖场。正当一些本地超市疾呼“狼来了”之时,他们惊讶地看到,联华成了这家全球著名超市的合作伙伴。
“联华牵手家乐福,就是希望通过这位‘活教员’,尽快与国际名牌超市接轨!”联华董事长王宗南说,这是一种“化敌为友”、“为我所用”的战略联盟。
“活教员”的点滴做法,都会让联华备受启发。为了确定一家新店开设地点,家乐福的工作人员居然写出了一份厚达数十页的“商圈调查报告”,从这家新店周围1公里、2公里、3公里等范围内的商业设施分布,到这座城市前一年的人均收入、G DP等数据,详尽之至。
这使联华猛然意识到,他们原先那种“跟着感觉走”的选址方法显然过于草率,无形中埋下风险隐患。于是,当联华今天启动“全国战略”向外扩张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专门的“全国拓展部”,花费近半年时间,对全国20个省份的80多座城市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摸调研。
他们借鉴国际零售巨头的“全球采购”模式,建立全国商品采购网络,在吉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相继设立采购分中心,使外地商品的比例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他们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参照国际标准制订企业质量手册,将28个流程、400多项管理制度全部编成程序输入电脑;他们还专门设立针对便利店、超市、大卖场等不同业态的管理机构,对全国1200多个连锁网点分门别类,实行不同业态的专业管理。
立足本土构建核心竞争力
套着脚圈的散养草鸡、个头均一的红富士苹果、标明“生日”的鲜鸡蛋、花色繁多的“联华”盆菜……在位于浦东的联华第800号门店,生鲜食品柜台前人头攒动,客流如织,越来越多的上海主妇把联华看作她们的“社会大厨房”。
联华认准了一个道理:中国老百姓一日三餐离不开蔬果鱼肉,而与海外对手相比,熟悉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正是国内连锁企业的独特优势。
于是,联华将生鲜食品作为特色经营。他们投资6000万元,建起了一座“高智商”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每天,所有的门店通过电脑终端发出要货指令;配送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自动接收,并且根据每个门店的要货时间和地点远近,自动安排生产次序,自动加工,自动包装。“以一盒肉糜为例,从原料投入到包装完毕,全部由电脑控制,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联华的物流配送专家孔繁麟说:“我们依靠‘速度’保证‘鲜度’。”目前,这个加工配送中心可以同时生产12大类、1200多种生鲜食品,对1000多家连锁门店进行统一配送。
2000年,联华首创向全国抛出了一份大定单:红富士苹果4000吨、鲜鸡蛋1.5万吨、猪肉1万吨、蔬菜1.5万吨、草鸡100万羽、红枣400吨……10种公开招标采购的生鲜产品,总标价达到2500万元。短短1个月内,全国各地300多家单位投标响应,其中仅红富士苹果就有25家。
1000多家连锁门店实行统一定单采购,商品价格降了,质量却更好了。根据测算,联华采用招标方式采购大宗农副产品后,流通成本费用减少了近1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随之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如此一来,联华的红富士苹果销量目前占上海市场的五成以上。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