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桩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进入记者视线。一桩是,卫生局长开始忙得不可开交。记者找徐汇区卫生局局长王勉忠采访,两个钟头不到,来了七八批人“围追堵截”,只为了洽谈“开医院事宜”。另一桩是,上海的医院院长们开始“怕”了,这几天,一直议论着深圳天下行医疗集团的“大手笔”:斥资1.5亿元创办仁爱和万豪两家民营医院,并带来全新医疗服务理念。两件事,其实说的是一个事实:入世,已使社会资本对上海医疗市场的觊觎,变为了实质介入。
民营医院已“浮”出水面。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已有10余家民营医院投入或即将投入运营,如由轻工医院转制而成的博爱医院、位于杨浦区的朝晖医院、位于闵行区的虹桥医院等。而浙江展钺集团出资8000万元,控股51%,成为普陀区利群医院的第一大股东。若算上门诊部和私人诊所等民办医疗机构的话,民间资本的投入额更大,仅徐汇一个区,民营医疗机构总数已达70余家。
民营医院要“错位竞争”
上海医疗市场商机无限,据保守估计,上海医疗市场年消费总额约在160亿元至180亿元之间。可是赚钱并不容易,上海有近500家医技力量雄厚的公立医院,刚起步的民营医院要抢生意,恐怕有点累。
“错位竞争”,是一位民营医院投资人在与记者闲聊时提出的概念,即瞄准公立医院目光外的人群,简单地说,不与公立医院争夺医保覆盖的600多万人群,而将眼光盯住其余的900多万人。举例,徐汇区所属的民营医疗机构,一半为口腔诊所和门诊部,至今尚无亏损迹象,全部盈利。为什么?口腔保健不属医保范畴,没了医保后盾,公立与民营医院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那位投资人还曾拿出一份调查表给记者看,对上海外籍人士衣食住行等基本服务的调查显示,看病难居首位。这位投资人算了笔账:在上海,常住的台湾同胞就有30多万,流动人口20来万,这50万人对医疗需求的概念与目前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全不同,加上上海还有相当数量的外籍人士,市场大有可为。这席话已经清晰地指出了一些民营医院的目标人群:即医疗市场这块蛋糕中最“值钱”的一部分———高收入人群。
业内人士指出,随上海人医疗消费支付能力的提高,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将日益凸现。不远的将来,上海将会出现五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帮困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医院、高收入的白领医院、针对境外人士的豪华医院和顶级的奢侈型医院。民营医院的眼光,更多地将会瞄准后三种人。事实也确实如此,记者在对一些民营医院观察后发现,其在整形美容专科、特殊体检中心等特需项目中的前期投入,远远超过公立医院。
从“赚技术钱”到“赚服务钱”
仅隔几个星期,记者再去仁爱医院采访,诧异地发现诸多新变化:医院多了道全自动红外线感多功能隔音门,多花50万元,只是为了让病人免受噪音干扰。
墙上公告:医院提供无障碍语言服务,只要你在仁爱就医,医院保证提供本地语言服务,这一来,医院得多“养”好几个英、法、日、意、韩语翻译。另一个上墙的承诺制度是纠纷道歉制度:“一旦发生投诉、纠纷,无论是何种原因,必须立即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赔礼道歉,无论事由,均记入个人考核档案。”
新开张的万豪医院,更让病人享受到了“一人一诊”的人性化服务,即一间诊室每次只会有一位病人与医生交流,交流质量得到了保证,还保护了病人的隐私权。如果说,上海的公立医院尚停留在“赚技术钱”的阶段,民营医院已率先将“赚服务钱”的理念带入了上海医疗市场。
民营医院对公立医院的又一冲击是其灵活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新开张的万豪医院,坐诊医生全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专家,医院收费却比照一级医院的标准,病人得到了实惠。民营医院虽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自主定价,可这并不意味着其医疗服务价格就一定高于非营利性医院,“随行就市”是它的特点,在这点上,公立医院落后了。
洋资本已到“门外”
采访中,某些医院院长和医生的无动于衷,令记者吃惊。照理讲,民营医院的冲击力,对他们造成的威胁最大,可他们还稳坐钓鱼台。在其观念中,民营医院是小打小闹,抢不走主流病人,他们不怕。然而,在民间资本叩响上海医疗市场大门的时候,真正的“狼”已经不远。
据各种渠道透露,洋资本已在门外:新加坡某财团预备投资6000万美元选择一黄金地段的医院合作开设豪华特需医院;生个孩子收费要达5万元人民币的豪华产院和睦家医院,也将从北京扩展势力到上海;澳大利亚的资本也已将在上海开设高档体检中心放到了议事日程上……“洋医院”出现在上海,不过是时间问题。
民营医院也好,“洋医院”也罢,有件事可以肯定,无论何种性质的医院,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练好“内功”最为重要。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谁拥有高质量的医疗水平,谁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谁就最有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资本、海外资本进入上海医疗市场,真正受益的将是病人。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