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海尔转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1月02日 13:51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CEO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

  海尔“金融帝国”

  刘洲伟:海尔集团这几天宣布了2001年全球营业额将突破600亿元的消息,但我们更关注它随后的另一则消息--那就是海尔要打造一个“产融结合的跨国公司”,这意味着原来的制造业巨子即将面对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金融服务业。从公布的名单看,海尔已经控股的有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与纽约人寿合资的一间公司,还有一间保险代理公司和海尔财务公司--这是一个大的有点“意外”的框架。甚至连中国的金融业都还在探索是否混业经营的问题,而海尔一上来就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这种风格体现了海尔在制造业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先谋势、后谋利”等市场策略,那么是否也是凸现了海尔要搭建一个“金融帝国”的新战略呢?

  张瑞敏:在新领域,海尔一年要投入13个亿。对一个企业来说,一年投13亿元是个不小的数目。不像以前我们投资工业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很大的风险投资。因为投资制造业我们比较熟悉,投入产出能计算得比较清楚。而现在我们是在探索。

  如果不是加入WTO,就算你有50个亿,也投不出去。比如海尔申请做财务公司,一申请就是8年。有了WTO这个时机,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比如做保险就是考虑到WTO之后保险一定会开放,对外开放势必对内地也开放。与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的合资就是这样,它也申请了6年,11月刚刚批下来的牌照。

  做金融的想法早就有。事实上,我们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做了。我们做过信用社,也就是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当初发展得不错,但其他的信用社出了问题,“殃及池鱼”,结果宏观调控,我们的信用社给收了进去,只剩下一点股份在里面。

  现在海尔做金融的样本就是GE(通用电气公司),它每年1200多亿美金的收入,其中金融占了近一半,而且利润和增长率也主要来自这一块。GE并非是离开产业孤立地发展金融,而是产业与金融结合得很好,比如它的租赁、消费信贷等。另外,GE全球的资金“24小时不落地”,这也是海尔心向往之的地方。

  眼下国内很多银行主动找海尔,银行给我们的授信额度用都用不完。但有一个问题是,谁也无法保证企业永远绝对没有问题,一旦有了一点问题,银行就会很紧张,就会“下雨天撤伞”。有时候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但银行很难了解企业到底有什么问题。因此,有些业务企业本身有能力去做,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更好些。但涉及到金融业的规范,海尔会严格地按照流戏规则去做。

  刘洲伟:海尔与纽约人寿的合资,事先没有任何征兆。作为全球排名前几位的保险公司,它为什么会选择海尔,而不是其他的中国金融机构?

  张瑞敏:国内像海尔这样拥有保险牌照的公司并不多。事实上跟我们来谈的其他保险公司,规模也很大。我们所看重的是,第一他们推崇的创新精神跟我们是兼容的;第二,他们在亚洲的合资公司经营得都不错,比如在印度和泰国的公司,他们对亚洲文化比较理解。

  刘洲伟:那么国内的这几家公司呢,海尔将怎样管理它们?要知道,中国的金融机构出了很多问题,这使得“排雷”成为近一年监管层的主要工作。海尔会不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张瑞敏:我们进入以后,第一步要对坏帐等以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出解决。但海尔没有必要按许多国内金融机构走过的路那样去做,海尔没有“路径依赖”,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打算一开始就跟国际接轨。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把产业与金融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最终目标是产业占一半,金融占一半。

  刘洲伟:最近看杰克.韦尔奇的自传,在1977年的时候,GE的信贷公司几乎没有人注意,它就像“制造业公司中的一个孤儿”。当时杰克.韦尔奇以极大的热忱去发展它,他说“假设我们是在高中时代,让我从最基本的学起”。现在海尔的情形与此类似。我的问题是,以强势企业文化著称的海尔,会不会拿它在制造业上的成功经验去做金融服务业,就像它以前“激活休克鱼”的案例那样?

  张瑞敏:我倒是非常担心,我们在制造业方面的经验,如果生硬移植到金融业中,很可能会阻碍它的发展。有些做法是难以移植的,但创新的思路可以。我会邀请金融业的负责人来参加海尔的会议,由他们自己决定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不太合适。

  海尔的策略是步步为营,面对新领域,到底胜算有多大,今天还说不清楚。现在非要认定它“一定会好”,或者“一定不好”都没有任何意义。

  在香港、纽约、米兰上市

  刘洲伟: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海尔决定筹建第一个工业园,需投资16个亿,当时海尔的自有资金与此相差悬殊;时隔不久,中国资本市场启动,海尔抓住机会,在A股上市,拿回3.69亿元。现在海尔又一次抓住WTO的机会,向金融业扩张。眼下大伙都在谈论一本书叫《谁拿走我的奶酪》,主张要不断发现新的奶酪--那么对于今天的海尔,金融业应该是“明天的奶酪”。

  张瑞敏:金融业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的问题,而是从此真正地开始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这是一种大趋势,海尔要做跨国公司,进入金融业不代表一定会成功,但要成功一定离不开金融。这不是说没有产业与金融的结合一定会倒台,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游刃有余地发展不太可能。

  刘洲伟:前几天有一份杂志评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21位中国企业家,您以多项优秀指标列在第一位。这份杂志同时指出,在“资本运作”这一指标上,您似乎有所欠缺。能否谈一下海尔在这方面的打算?

  张瑞敏:我们现在A股有一个上市公司。我们将来在全球各地会有很多的上市公司,比如刚刚由国家批准,上星期已经在香港主板借壳上市的“中建数码”。未来3年,我们在美国的公司争取在纽约上市,在欧洲的公司争取在米兰上市。这样,在全球的资本市场上,都有海尔的存在。

  我们在产业上的优势会给金融提供更好资源,比如我们在全球的用户网络、客户网络,我们自己的电话中心。进入金融业,虽有很大风险,我们还是希望走出一条新路。

  刘洲伟:2001年1月17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增发1亿新股,募集17.48亿元;10月30日,股东大会通过了发行25.8亿元可转换债券预案,以收购海尔集团在全国各地的资产。2001年的融资力度是很大的。同时,在中央台与普华永道对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联合调查中,青岛海尔成为最受人尊敬的企业。您如何评价资本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张瑞敏:企业的资产与资本市场是一种良性运动的关系,不能变成“两张皮”。有的上市公司内部产业已经完了,还在炒作圈钱,这是很危险的;这样就丧失了企业的本来意义。资本市场上股价波动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良性发展。做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不能当“绣花枕头”。

  海尔为明天存活

  刘洲伟:在刚刚过去的广交会上,春兰老总陶建幸在谈到WTO下的企业战略时,提出“田忌赛马”之说,反对“与狼共舞”。据我所知,您最先提出了“与狼共舞要先变成狼,”去美国开工厂,最近又提出“竞合理论”。您怎么看这件事?

  张瑞敏:有人说中国是“世界工厂”,美国人都跑到中国来设厂,你反而跑到美国去,我认为这是两个概念:跨国公司来华设厂,他缺的是中国的市场资源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其它的什么也不缺。他总有一天把中国的“比较优势”也占全了--我考察过深圳的一个合资工厂,工人工资比我们还低,每天12个小时不休息。人家把总部搬到中国来,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雇佣中国更好的本土人才,资金与研发优势源源不断。退后5年你还可以讲比较优势,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我们去美国是一种逆向思维,一是要在美国市场获取我们没有的东西--是先进技术和资金。通过在每一个地方的本土化,使我们的品牌都有竞争力。事实上“与狼共舞”和“竞合关系”并不矛盾。以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值钱的是资本,谁的资本大谁把谁吃掉,后业是技术,现在是用户资源。谁拥有用户资源,自然有人找上门来跟你合作,关键是你够不够强。柯达进来要跟乐凯谈,是因为乐凯有它的市场资源,可口可乐进来直接就自己做了,找谁合作?从这个角度上说,羊变成狼并不是一定要咬死别的狼,而是拥有了合作的可能性--狠和羊不存在合作的问题。

  刘洲伟:海尔一直在做“企业流程再造”,也叫“市场链”。我个人认为它的价值可能被业界低估了,它可能是一场革命。经济学上讲企业与市场上的边界是,企业内部是“计划的”,以有形之手配置资源,而企业外部是市场,以“无形之手”配置资源。现在海尔将市场的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接近于市场交易的方法维系运转。

  张瑞敏:企业流程再造的目标是“零管理层”--不是不要管理者,而是不要一层一层的职能管理,让每个人直接面对市场。这是一次真正的工业革命。2001年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后,企业内部流程因“分工”变得支离破碎,一个部门只管这一段,一段一段管下去,没能人直接对市场负责。所以在传统企业中,一个职能管理者范围最多就6、7个人,但流程再造后,一个人至少要指导30个人工作。

  我们自己理解,企业发展第一是要不断创新,第二要寻求一个动态的平衡。也就是像熊彼特所说:“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所有不利于创造有价值订单的行为都要破坏掉,哪怕是昨天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为了流程再造,我们做了8次大的调整,48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干部有5228人次。

  刘洲伟:以前海尔有一个概念,叫做“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现在您的新概念是“不是卖而是买”,这话怎么理解?

  张瑞敏:表面上是我们把产品卖出去了,实际上是买进来。买什么呢?买用户对你的意见和有效信息,买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如果立足于“卖”,那么把货推出去就万事大吉了,但如果立足于“买”,我想今天卖出去的产品只是一个载体,是寻求用户意见的载体,每个产品都是一个信息源,源源不断,市场做大。

  刘洲伟:这意味着海尔是在为未来创造价值,是为未来活着的公司。

  张瑞敏:非常对。卖产品是为了买未来,海尔是一个明天的公司,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长寿的公司。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逼近500强 2001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 (2001/12/27 13:46)
海尔集团开始涉足保险业 (2001/12/27 11:04)
海尔卖保险 首家合资寿险公司初具雏形 (2001/12/27 07:26)
张瑞敏宣布:海尔集团开始涉足金融业 (2001/12/26 16:13)
青岛海尔有再度突破向上的迹象 (2001/12/25 13:47)
2004年要跻身世界五百强 海尔海外买壳豪赌手机业务 (2001/12/20 08:54)
青岛海尔:具备较好的中线投资价值 (2001/12/20 13:20)
张瑞敏(海尔集团):触手500强(附图) (2001/12/19 16:17)
青岛海尔后市将继续向上拓展空间 (2001/12/18 14:15)
青岛海尔:后市将继续向上拓展空间 (2001/12/18 13:31)
海尔家用电脑全面进入XP时代 (2001/12/17 19:43)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发祝福短信得大奖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千首新浪短信点歌
闪电传情不看不行


分 类 信 息
您投票 我送奖!
:1.8元能租别墅办公
   枫花园汽车电影院
   清华大学MIA招生
   德语培训中心招生
   因为有爱亲情之旅
   拒绝暴利仅售7888
:看了车展看这里
   ★下"斑"真轻松!
   名车荟萃九州汽销
: 0.33/分国际长途
:出国留学的摇篮
   超级星期天招商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城市先锋网友会
:近视患者不用愁
   狂野行走金三角
:东风震撼超低价
:痘为何与年轻结缘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