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汤计
今年,内蒙古伊利集团好戏连台,继在上海、天津、北京、黑龙江大庆等地建立生产基地之后,国庆节前后又在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投资2.5亿元建设中国最现代化的奶 粉生产线,在包头市投资1.6亿元建设一个新的液态奶加工厂……至此,伊利集团在连续6年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居全国第一,液态奶产销量去年上升到全国第一以后,奶粉的产销量也直逼全国第一。截至9月底,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20多亿元,比上年净增5亿元。
“中国伊利”架构开始隆起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1116家乳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总额不及“和路雪”的一个零头。
1998年7月,朱总理在视察伊利集团时,希望伊利集团围绕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国际水平全面接轨,以应对加入WTO后我国乳品工业面临的洋品牌挑战。
伊利集团围绕“中国伊利”的发展思路,针对核心企业技术含量低与管理水平低的弱点,开始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管理系统整合。
伊利在上海亚商公司的策划下,瞄准世界水平,投资5亿多元,启动了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工程。他们引进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丹麦海耶公司的冰淇淋生产线,德国GEA集团无菌奶加工设备和瑞典利乐公司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新产品研发中心等。尔后,伊利集团又凭借自身的技术、资金、体制、市场、人才和品牌优势,在国内大规模地整合乳业资源:登陆京津沪、扎根黑土地,全面打造“中国伊利”。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奶粉厂,20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负债1亿多元,宣布破产。2000年4月,伊利投资2000万元重组杜尔伯特乳品厂,经过一年多运转,新组建的企业年加工鲜奶6万吨,实现利润507万元,上缴税金399万元,给当地农民发放奶款9180万元。今年9月,伊利又在杜尔伯特县投资2.5亿元,引进世界一流的自动化控制奶粉生产线,生产高档配方奶粉。由于伊利集团的跨区域发展,原本陷入严重亏损境地而被迫停产的大庆市乳品二厂和肇东市乳品厂,如今全部恢复了生产。一度下岗的千余名职工,今天都以自己成为“伊利人”自豪。
因严重亏损被迫退出行业的上海不凡帝冷冻食品公司,1999年1月被伊利收购改组为上海伊利爱贝食品有限公司,当年投产即轰动上海市场,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2001年1至7月,爱贝公司的冰淇淋在上海市场进一步升温,销售额高达1.3亿元。
“中国伊利”已经隆起:继在黑龙江、上海、呼伦贝尔草原的成功办厂后,今年9月一座年加工6万吨酸奶的工厂在北京市密云县投产;年加工3万吨优质酸乳的工厂在天津登陆;11月,投资1.6亿元的液态奶加工厂在包头动工。
中国奶牛业有了大发展的载体
据中国乳业协会披露,我国是一个牛奶贫瘠国家。近3年来,我国奶业在伊利等一批知名企业的拉动下,奶牛饲养量由1999年的200多万头增加到今年的500多万头,牛奶产量从1999年的500多万吨增加到今年的900多万吨。
伊利集团的总部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由于伊利摇起了乳业的龙头,随之拉起了蒙牛、奈伦、骑士等一批“小兄弟”,从1995年到2001年8月末,呼市的奶牛头数由2万头发展到12.8万头,鲜奶产量达到了22万吨。呼市农民人均出售牛奶173公斤,牛奶给农民人均增收265元。
呼市地区的奶牛业缘何发展这么快?据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伊利集团一直在奶源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先后投资1.8亿元建成标准化挤奶站255个,建成奶牛饲养专业区6个,向农民发放购牛款9500万元,使呼市地区的奶牛发展以40%的速度增长。
今年5月,伊利挥师东进,在呼伦贝尔草原控股经营了扎兰屯和牙克石市的两大乳品企业后,不仅扭转了两大企业的亏损局面,而且使呼伦贝尔草原的奶牛业又得到了蓬勃发展。伊利重组杜尔伯特奶粉厂后,使全县的奶牛业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全县奶牛头数由前年的3万头发展到目前的4.43万头。奶牛的价格也升值到1万至1.2万元。
内蒙古社科院牧经所研究员暴庆五说,伊利摇起了中国乳业的龙头,光明、三鹿、三元等一大批知名乳品企业也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出区域扩大疆土,加大奶源基地建设力度,受惠的无疑是千千万万农民与中国的奶牛养殖业。
生态退化区兴起恢复植被的两个积极性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碾格图村是呼市地区较早的饲养奶牛村,过去农民自由散养,产下的牛奶送到城里直接卖给市民,全村的奶牛始终没有超过100头,年人均收入仅几百元。自从与伊利集团合作搞奶源基地后,碾格图人开始了退耕种草养牛卖奶的产业化进程。全村近5000亩耕地全部退耕还草,全村1000余人养了2000多头奶牛,日供奶量达20余吨。保护生态植被退耕还草已在这里深入人心,随便问上几个农民,他们都能说出几种国外引进的牧草新品种来。记者看到,碾格图村占地350亩的养牛示范小区已建成,整个村子像搬了家。每个奶户使用的面积为160平方米清洁牛舍,宽敞的奶牛活动场所,小区内水、电、路及绿化全部配套,还配有青贮窖、氨化池等设施,完全实现人畜分离、封闭式养殖。
据了解,目前呼市地区每养一头奶牛增加3亩牧草,给每户农民增加3000至5000元的纯收入。呼市周边地区农民饲养成年奶牛6万头,一年增加牧草种植18万亩,给农民带来纯入3亿元,“造”牛粪近10万吨,形成了一个牛多粪多草多的良性循环、多方受益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格局。
伊利在杜尔伯特办厂后,农民们开始把4万多头牛圈了起来,全县推行规范化饲养、精饲料饲养等科学养牛技术,不仅提高了奶的质量,而且使50万亩牧场实现了休牧,再现了昔日“绿草青青北大仓”的美景。
内蒙古党校经济学副教授安静赜说,搞生态建设,必须国家与农民两个积极性匹配。如果没有实惠,农民不会主动退耕种草,单靠国家一个积极性不成。如今,伊利扬起了龙头,带着一批“小兄弟”发展奶牛业,农民养牛种草有实惠,生态建设就出现了国家与农民的两个积极性,其意义深远。(完)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