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綦书环
最近,格林柯尔因一纸并购国内著名家电企业科龙股份的协议而出名,也因知名度迅速提升而招致媒体强烈质疑,并惨遭股市雪崩的厄运。
顾雏军作为格林柯尔的老板这回是真的出了名,只不过他为这次出名付出了极大的代 价。
近日,证监会把凡事关国有股转让的动作一律叫停,格林柯尔对科龙的收购动作也随之停止了下来,科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黑色星期三”
12月5日,对于格林柯尔公司来说是黑色的,国内几家知名媒体几乎同时发表文章,对格林柯尔公司在资本运作、技术含量等方面提出严重质疑,指称格林柯尔是个“骗子公司”。第二天,香港创业板的格林柯尔公司股价狂泻。截至7日收盘时,格林柯尔公司的股价从3.5港元跌到2.55港元,公司市值严重缩水10亿港元。
有人给格林柯尔董事会主席顾雏军打电话说:“老顾,你是不是碰上9·11了?”
12月10日下午2时,顾雏军率领一班人马火速赶到北京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记者见到的顾雏军,满脸愤怒和沧桑,不像他42岁的年龄。顾雏军将这次媒体集体发难理解成竞争对手“蓄谋已久的极其恶劣的”阴谋。顾雏军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名道姓地提到朱明善,朱明善是清华大学教授,山东东岳集团生产的东岳清华制冷剂的发明人,顾雏军认为朱某是炮制这一事件的幕后主使。顾雏军还在会上愤怒抨击东岳清华制冷剂的安全性。一时间,新闻发布会搞得有点儿像打假会。
就记者寻访到的这几篇稿件的发表过程和对这几位记者的了解来看,顾雏军真真是冤枉了朱教授,尽管朱教授并未说格林柯尔的好话。如果套用刑法学上的术语,这里面有一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现在搞不懂的是,到底是顾雏军因为掌握了朱某操纵新闻界的真凭实据,还是为了对公众有个交待,临时拉出来个替罪羊。
格林柯尔制冷剂是符合环保要求的,顾雏军坚持这样认为。顾还强调说,格林柯尔公司的所有制冷剂均可在欧洲和加拿大销售,并且全部都是英国贸工部及加拿大环保总局的推荐产品。
据格林柯尔公司2000年年报和2001年中报显示,其销售收入和利润连续两年保持超过60%的增长,2001年“截至6月底,纯利达1.49亿元人民币”,业绩高居香港创业板之冠。
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的利润亦达到惊人的水平,据天津国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该公司2000年度利润表,其2000年度销售收入为9.257亿元,净利润达到5.985亿元,利润率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64.7%!
顾雏军坚决否认上市公司报表有水分的说法。他说,格林柯尔的主要收入来自替代工程,从客户替换过的系统所节省的电费中收取一个百分比作为工程服务费。他说,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做假帐。他还说,假帐是谁都做得了的吗?
媒体的力量
今年11月初,国内某媒体对格林柯尔的核心技术和企业规模提出不同看法,文中充满了疑问———“格林柯尔将把科龙带向何方?”
没想到,这篇调子还算温和的文章引起了新闻界同行的极大关注。
12月5日前后,另外几家知名媒体发表文章,对格林柯尔的来历表示怀疑,文中还对格林柯尔香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出质疑,认为其披露的销售收入、利润等数字过于夸张有造假之嫌。意指顾氏企业系“神秘长大”。
就是这几篇文章,令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公司十分狼狈。
在新闻发布会上,顾雏军表现得十分无辜和愤怒。一方面他认为遭人“暗算”,一方面他指责中国媒体不懂得保护中国的企业。
早年间关于顾氏循环理论的争论,无非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将一个并不十分出新的热力学循环理论冠以自己的名字,并且惊动媒体大捧特捧,导致很多人“看不惯”站出来斥责,实质上是有关冠名权的争议。乍听起来像是学术争论,其实是在媒体上搞知名度竞赛,细品过后让人不胜其烦。当时站出来指责声音最响的包括顾雏军在天津大学求学期间的导师和师兄。从这一点上来看,顾氏在经营人际关系方面的确存在障碍。
据有关专家证实,格林柯尔制冷剂确有节能效果,只是没有宣传的那么多。用顾雏军自己的话说,格林柯尔只是一家小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他没有重提过去满天飞的关于“格林柯尔是全球第三大制冷剂供应商”的旧话。
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顾雏军将他的公司吹大了,还是怀疑者将这种怀疑放大了?顾雏军也许无辜,不过,顾的不拘小节和狂妄自大也的确给媒体以“口实”。
科龙滴血
在中国家电企业中,近两年科龙显然以高层人事更迭不休“著称”。尽管这是一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业绩尚可的企业,但因其高层人事走马灯般的更换而让公众充满疑虑。
科龙这3年可谓风雨飘摇。1998年11月30日,科龙创业元老潘宁宣布辞去董事长及总裁职务,由另一位创业元老、公司副总王国端接任。2000年3月,王国端宣布在科龙内部进行全面“变阵”。免去多名创业元老公司副总裁职务,改聘屈云波为营销副总裁。3个月后,王国端辞去公司总裁职务,聘任科龙集团最大股东顺德市容奇镇镇长徐铁峰为公司新任总裁。2001年7月,王国端突然辞去科龙集团董事长职务,据称如今已赴国外发展。徐铁峰、屈云波则双双进入科龙董事会。徐铁峰担任科龙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今年10月29日,科龙再爆新闻,科龙电器新大股东入主。仅仅4天之后,科龙电器原董事会8名成员即集体“下课”,无一留任。
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将所持20477多万股科龙电器法人股,以5.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格林柯尔以占总股本20.6%的股份取代容桂镇政府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降为13.46%,成为第二大股东。
科龙的新大股东格林柯尔公司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新董事会8名成员的新名单。
在科龙电器11月2日召开的临时董事会上,包括董事长徐铁峰在内的公司8名董事集体提出辞职。说得直白一点,是集体出局。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次人事大清洗。
然而就在各界翘首盼望顾雏军一干人等走马上任,给科龙人事震荡划上句号的时候,格林柯尔的危机接踵而来。先是证监会把凡事关国有股转让的动作一律叫停,后是媒体集体发难。顾雏军今年实在命运多舛。
顾雏军说,由于政策原因,格林柯尔入主科龙一事现已暂停,要等到政策解冻再说。但他强调,并购科龙股份一事,是和当地政府友好协商的结果,是正当的商业行为,目前双方正就这件事在进一步商讨之中。
一年来,因高层变阵导致闪光灯频闪的科龙董事长兼总裁徐铁峰和副总裁屈云波此时恐怕正愁肠百转。曾做过当地政府行政首脑、容桂镇镇长的徐铁峰,经历此番折腾将来是继续他的政治生涯还是从此披挂上职业经理人的头衔不得而知。以学者身份加盟科龙的营销专家屈云波又将如何取舍?
科龙何处去
格林柯尔集团属下格林柯尔科技曾于2000年7月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上市伊始即筹集资金7000万美元,上市部分市值近3亿美元。
本次具体受让科龙电器股份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是于今年10月刚刚注册成立的公司。格林柯尔方面没有否认“此公司专门为此次股权转让而成立”的说法。而选择在顺德注册,则应该是为了照顾科龙所在地顺德方面的要求。
顺德市容桂镇镇长刘知行曾对外界表示,容桂镇镇政府将继续出让剩下的科龙13.46%的股份,彻底退出科龙电器。此次减持是顺德市自1993年开始的产权改革的延续,目的是让政府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科龙是容桂镇最后一家由镇政府控股的企业,这样的股权结构实际上阻碍了科龙的产权制度改革。长期以来,科龙电器的历届高管都没有办法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
和科龙同处顺德的格兰仕公司副总裁俞尧昌对记者说,今年年初,顺德市政府已经将手中持有的格兰仕12%的法人股转让给了格兰仕,这次又准备将科龙的大股东地位交出去,从企业全身而退,这样有利于打破国有企业改制的僵局。
科龙电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制冷家电制造企业,其所生产的“科龙”、“容声”、“华宝”和“三洋科龙”系列冰箱、空调、冷柜曾稳居国内市场前列,然而2000年却爆出了“亏损”的冷门,全年每股收益亏损0.68元,这样的业绩使市场动摇了对科龙持续多年的认可。
在中国加入W TO的前夜,科龙宣布换了东家,资本接手创造了改制的契机,但这契机如今看起来正充满变数。
如果要求格林柯尔以5.6亿元的现金一次性注入科龙,那是太苛求他了一些。但是因格林柯尔的资金未到位和眼下受到证监会的控制,从而导致一种流行的说法:现在科龙公司内部出现了一股“倒格”势力,对格林柯尔入主一事持否定态度,这其中包括部分高层。可以理解的是,顾雏军在签订购并协议不几日即迫不及待地要求科龙原班人马全部退出,出手之快、动作之狠既是出乎科龙人意料的,也是让一些人无法容忍的。
近日科龙公告重申,将于12月23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股权变更、人事变动等事宜。
12月23日转眼就到了,如果到时证监会的指令还未解冻,格林柯尔的资金还未到位———格林柯尔的入主还未既成事实,那么董事会将讨论什么?都说科龙是个“变色龙”,格林柯尔和顾雏军还有戏唱吗?
顾雏军档案
顾雏军,格林柯尔总裁,1959年出生。1981年考入天津大学,在热物理工程系读硕士,获硕士学位。此后,在天津大学能源研究所和江苏工学院动力系工作,主要从事热力学理论、非共沸工质、换热器和地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在《福布斯》杂志最新公布的中国大陆100首富企业家排行榜中,顾雏军列居第20名,个人财富为19.6亿元人民币。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